波兰加入欧元区的压力
2014-03-10马雷克·贝尔卡
马雷克·贝尔卡(Marek+Belka)
加入欧元区,是中欧和东欧新成员国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但何时开始采用欧元,争论纷纷。
考虑这一问题,不仅出于经济上的考量,也事关对单一货币前景的判断。自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人认为加入欧盟的好处减少了。对波兰等国家来说,需要先判断自己处于怎样的经济环境,再决定是否加入欧元区。
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了加入欧盟的标准,其中涉及政府债务、预算赤字、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目标。但是,达到这些标准并不一定能成为欧盟成员。事实上,马约标准的可变性引发了欧元区的大量问题。只要欧元区债务继续上升,成员经济体继续两极分化,潜在成员国就应该先做压力测试,看看是否能长期经受外部冲击,保持成员资格标准。
波兰决定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共用一种货币前,应该考虑三个关键的经济因素:国际竞争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及公共财政健康状况。
波兰的出口市场在稳步增长。但这不是因为波兰主要与新兴经济体做贸易,也不是因为世界对波兰商品有巨大需求。相反,波兰只是提供了高质量产品。因此,波兰有时被称为“欧洲的中国”。
但基于成本优势而不基于品牌价值或创新能力的竞争力,让波兰经济十分脆弱。波兰的商品难以与德国、荷兰、奥地利、瑞典和瑞士的商品相提并论。波兰出口的商品很少能以波兰语名字通行世界(就像意大利语之于制鞋业、英语之于制衣业),其机械出口也只是德国、荷兰和其他全球公司主导的多国网络的一部分。如果兹罗提大幅升值,波兰的成本优势也将消失。
尽管波兰公司努力建立海外品牌,但这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同时,波兰在加入汇率机制(ERM II,在采用欧元之前,申请国货币汇率的波动范围必须限制在一个狭窄范围内,时间不短于两年)时要慎之又慎。这样做可能导致兹罗提升值(就像斯洛伐克克朗一样),使得波兰失去竞争优势。
波兰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每四个工人中,就有一人拥有固定合同或是个体户。波兰工资构成中,通常有四分之一是浮动因素。这意味着,在经济不景气时,工资很容易冻结甚至降低;企业在商业前景不明朗时,可以与员工签订短期合同。总体而言,这一灵活性有助于波兰经济抵御外部冲击。
但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也有劣势。公司不再愿意投资于人才和新技能开发,现有技能质量也会受到冲击。长期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还增加了结构性失业。
此外,波兰住房租赁市场的不足,限制了员工随工作移动的可能。可以说,波兰的劳动力市场与西班牙更加类似,而与斯堪的纳维亚的全面员工培训计划不相似。
最后,波兰需要可靠的公共财政,即经济危机期间的财政自动稳定器。政府可以通过为困难时期储蓄实施反周期措施,同时保证整个经济周期中的财政稳定。
这样的政策在2009年和2010年成功实施过,但当经济条件大幅恶化时,波兰政府缺少所需资金。可靠的公共财政不但需要较低的公债水平,也需要合理的预算政策,包括在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如现在)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
根基牢固的竞争力、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加审慎的财政预算,这些都在波兰的能力范围内。而且,波兰有可效仿的榜样,比如瑞士的竞争力、丹麦的劳动力市场和爱沙尼亚的公共财政政策。波兰加入欧元区之前,应着重考量上述三个标准。
(作者为前波兰总理,前IMF欧洲部主任,现为波兰国民银行行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