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吸血鬼文学形象变化暗含的西方价值取向转变

2014-03-10王一丹吴晶晶贾薇

考试周刊 2014年103期
关键词:吸血鬼

王一丹 吴晶晶 贾薇

摘 要: 吸血鬼文学在西方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吸血鬼文学在历史主要潮流的影响下逐渐折射出部分西方价值取向的转变过程。为了探求吸血鬼文学中对西方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吸血鬼文学著作中吸血鬼形象的对比分析,得出这种形象变化所暗含的西方价值取向中对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及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态度转变,以此加深对吸血鬼文学的理解。

关键词: 吸血鬼 文学形象 西方价值取向

1.引言

“多元社会价值观下,文学创作也是必要的顺应现实,走上多元化创作的道路。作家的价值观要不断走向多元化,并积极地寻找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相吻合的文学创作道路”。仅就文学创作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关系看,无疑那些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均因其所蕴含的普遍价值取向能够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得以流芳百世,而吸血鬼文学在西方文学体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吸血鬼文学的核心组成要素的吸血鬼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因为符合西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趋势而使得吸血鬼文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意味着吸血鬼文学形象的变化实则暗含西方社会价值取向的演变。

2.由极端个人主义到家庭集体观念

传统吸血鬼形象的代表,诸如斯托克的《德拉库拉》中的德古拉伯爵和约翰·谢礼旦·勒法努的《卡米拉》中的卡米拉,无一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固执自守的独行者,他们没有朋友的劝慰,没有家人的关爱。甚至早期的吸血鬼形象就如同怪物一样,是在嗜血本能的驱使下而在人间游荡的死神的代言人。

而如今的“新生代吸血鬼”的形象塑造则更多地以“家族观念至上”作为小说主线之一。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中核心主角的卡莱尔一家就是个团结一致的和谐家庭,这一家“人”在成为吸血鬼之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逐渐各自完成向吸血鬼的转化后组成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共同努力保卫着他们唯一的净土。

这种人性化的转变体现以“核心家庭”为基础单位的西方社会对待自身的思考,纵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抑或兄弟姐妹之间在成年后会各不相干地生活,但是这并不妨碍西方价值观念中对“家”的观念的逐渐强化趋势。不同于中国社会,这种强化不以血脉维系为出发点,而以责任意识为价值衡量。笔者认为,这种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侧面反映西方世界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处世哲学的良性丰富。

3.由专制独裁到权力制衡

在吸血鬼文学形象的不断演变中,作为剥夺人类生命的黑暗生物,吸血鬼的权力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无上权力逐渐转变为受到制约。如十九世纪末的代表作《德拉库拉》一书中,德古拉依然有着至高无上的传统贵族身份,拥有确切的领地和伯爵头衔。除此之外,吸血鬼的身份更赋予他超自然的能力,除了吸食人血外,还可以随意变化形体,更有控制动物、天气和通灵的能力,几乎无所不能。这没有任何限制的能力带来的只有权力独裁,在德古拉的“专制”中最具代表的体现就是小说中德古拉极其残忍的手段造成了伦敦的血雨腥风。

当今的吸血鬼形象不再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在现代吸血鬼题材的小说中,多了许多限制吸血鬼的角色,如同L.J.史密斯的《吸血鬼日记》系列中,任何吸血鬼只要被狼人咬一口就会毙命,而强大的女巫也可以通过巫术致使吸血鬼丧生,甚至吸血鬼们要遵守人类社会的规则以避免自己身份的暴露。

由此可以看出,吸血鬼所拥有的权力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西方权力观念的转变。在经历了君主专制、教皇独裁、殖民统治的洗礼之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权力制衡的重要性。由曾经的“君权神授”到如今的“三权分立”,虽然吸血鬼文学形象的转变所影射的历史进程仅仅是这一漫长革命历史中的简短缩影,但是足以说明这种文学形象的转变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4.由极端享乐主义到重视伦理道德

传统吸血鬼文学中,作为拥有永恒生命的吸血鬼,因其永生可以视爱情如无物,只沉迷于对肉欲的享乐。他们永生的代价就是对人类血液的难以抑制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视人命如草芥,也正因为这样,他们要承受永世的孤独。在经历了作为吸血鬼的对血的渴望和对情欲的放纵之后,仍旧难以自拔的继续扭曲自己的灵魂。

今日的吸血鬼文学中,成为主流的是那些“好吸血鬼”,他们可以克制自己对人类血液的渴求而吸食动物的血液;可以专一于对一个女孩的痴迷,一如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中爱德华和L.J.史密斯的《吸血鬼日记》系列中的斯特凡均是这一主流的代表人物。

这样一种转变,是脱胎于西方社会对待“极端享乐主义”的批判,是为最早的希腊先贤们的真正的“享乐主义”的正名。如亚里士多德学说认为,因为我们生活中具有快乐和痛苦,就采取相应的行为,追求给予我们快乐的事物,而避开引起痛苦的事物。这种追求“没有痛苦”和“灵魂的安宁”的享乐主义在十八世纪竟然被扭曲为仅仅是感官上的快乐,观之十八世纪末同时期的吸血鬼文学作品无不直接或影射这样的价值观。如今《暮光之城》等类似作品在世界范围的风靡足以证明,不只是西方世界,全世界对待基本的人伦道德还有着“最高程度的底线”的。至于被扭曲了的“极端享乐主义”,就如同它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一样,是不会被社会共同价值观所接受的。

5.结语

相比于众多哲学家对待自由与正义、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吸血鬼文学中所反映出来的西方价值取向的变化或许仅仅是管中窥豹,而且不能完全排除文学创作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但是正如本文引言中所述,某一种文学题材的创作如果不能符合其流传范围的社会共同价值观念,那么就不会得以传承。吸血鬼的文学形象的变化实际是在迎合社会共同价值观的趋向,那么由此对其所隐含的西方价值取向演变的导向分析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金燕.社会价值观下的文学创作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33).

[2][爱尔兰]斯托克(Stoker,B.),著.冷杉,姜莉莉,译.德拉库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12.

猜你喜欢

吸血鬼
“吸血鬼”要开派对
我和吸血鬼的三次战斗
危险的小小“吸血鬼”
吸血鬼乌贼,怕不怕
吸血鬼——蚊子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闯入吸血鬼的旅馆
辣语
邪恶的吸血鬼
杀死一只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