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墨竹工卡县果拉地区多金属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研究

2014-03-10潘映星何政伟彭小龙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脉体热液黄铁矿

潘映星,何政伟,彭小龙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西藏墨竹工卡县果拉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特提斯-喜玛拉雅构造域东部,一级构造单元属拉达克-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二级单元为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1]。该地区北与狮泉河-申扎-嘉黎结合带 (断裂带)相邻,南与罕萨-冈底斯-下察隅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相接。区内出露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地层和上石炭下二叠统炭质绢云母板岩、粉砂岩等地层,断裂构造发育,中酸性侵入岩及斑岩体较多,具有内生矿床的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2]。下面,笔者对西藏墨竹工卡县果拉地区多金属地质矿产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为该地区地质矿产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成矿条件

果拉地区出露的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主要岩性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绢云母板岩,中二叠统的洛巴堆组主要岩性为结晶灰岩、砂砾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燧石条带灰岩等。上述地层中,晚古生代的浅变质岩系常作为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侵入围岩与斑岩型、热液脉型金属矿化具有密切关系;中二叠统的灰岩与接触交代型Fe、Cu、Pb、Zn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多金属矿 (化)体主要分布在灰岩与斑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常为受构造裂隙控制的热液脉型多金属矿体的赋矿岩石[3]。

冈底斯构造-岩浆带属多岛弧碰撞造山带,多条火山岛弧-深成岩浆岩带与多条不同时期形成的弧-弧碰撞结合带呈条带状镶嵌,构成了该地区以东西向构造为主导的区域构造格架,由其所派生的北东向、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含矿热液的上升和运移、金属硫化物矿物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并常成为相关矿床 (点)的分布和产出部位。

受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冈底斯的俯冲消减和洋壳消亡后碰撞造山作用影响,在冈底斯南缘引起大规模的弧火山活动和深成岩浆侵入活动,从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弧火山-深成岩浆侵入岩带[4]。区内主要出露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等,侵入岩以中酸性岩石为主,并具有多期侵入的特点。受陆内汇聚作用影响,区内还发育一系列偏碱性浅成斑岩的侵位。总之,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的叠加改造,对区内众多Cu、Fe、Ag、多金属及非金属矿床(点)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水系沉积物化学元素异常区域的圈定

在圈定水系沉积物化学元素异常区域时,首先应对水系沉积物样品进行化学元素分析,即依据果拉地区地质情况 (地质体及岩石类型)和可能富集的金属元素,选择Fe、Co、Ni、Cu、Pb、Zn、Au、As、Sb、Hg、Ag、W、Sn、Bi和Mo共15种元素送检并得到有关测试数据 (见表1)。结果表明,区内有35个单元素异常,并形成4类多元素组合异常:Au、As、Sb、Hg、Ag组合异常;Cu、Pb、Zn组合异常;W、Sn、Bi、Mo组合异常;Fe、Co、Ni组合异常,显示出区内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然后,对勘查区局部地段开展异常查证工作,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并在发现良好的矿化线索和矿 (化)体时进行工程揭露,最终圈定以下水系沉积物化学元素异常区域 (简称为建议异常查证区)。

2.1 建议异常查证区1

该异常查证区位于果拉地区西部陈布栋-新东弄沟口一线西侧附近山地,为多种单元素的高值异常分布区和重叠区,属最优的Au、Cu和Fe等多金属矿找矿靶区,面积约4km2。

2.2 建议异常查证区2

该异常查证区位于果拉地区南部西渣卡-俄米村西部及东部一带,具有多个高值的单元素 (如Au、Cu、Pb、Zn、Mo、W、Co和Ni等)异常分布区域,属于较有前景的多金属找矿靶区,面积约7km2。

2.3 建议异常查证区3

该异常查证区位于果拉地区东南部,具有多个Au、Cu和Pb等单元素异常分布区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异常查证工作。

2.4 建议异常查证区4

该异常查证区位于果拉地区东部果拉沟尾山地一带,具有面积较大、多中心的Mo异常分布区域,在条件具备时可开展异常查证工作。

表1 果拉地区水系沉积物化学元素异常区域特征评价表

3 主要矿化线索

3.1 矿化地1

该矿化地位于果拉地区北东果拉沟沟口一带,含矿岩性为灰白色二长花岗斑岩 (见表2中D086gb2),矿化岩石为近原地堆积的残积物,分布面积约150m2。岩石中见密集的黄铁矿自形晶体(立方体),经光片鉴定,黄铁矿呈不均匀星点状分布,矿物粒度0.2~0.5mm,在岩石中分布较均匀,含量一般为1%~2%,局部可达5%~8%。

表2 岩 (矿)石光片鉴定成果一览表

3.2 矿化地2

该矿化地位于该矿化地位于果拉地区中部错弄错南面沟谷一带,具矿化点多处,多为基岩露头,少数为残坡积岩石碎块。含矿岩石均为基性侵入岩 (辉绿岩)。据野外观测,岩石中含有较多黄铁矿自形晶体,局部可见黄铜矿等金属矿物。经光片鉴定 (见表2中D001gb1、GPA33gb1、GPA47gb2、GPB13gb1、GPB15gb1等),岩石中含有大量黄铁矿、钛铁矿及黄铜矿,金属矿物呈集合体或不均匀星散浸染状分布,矿物粒度0.01~0.5mm,含量2%~4%,部分脉体中可达7%~8%。该矿化地具有数十条甚至上百条辉绿岩脉沿花岗岩体的节理裂隙侵入,岩脉粗细不等,小脉体宽度50~100cm,大脉体可达500~800cm。该地区辉绿岩脉体具有矿化现象,这与辉绿岩脉体侵位期后或同期沿构造上侵的中低温热液紧密相关[5]。

3.3 矿化地3

该矿化地位于果拉地区西南部新东弄一带,所见矿化为碎裂灰岩之基岩露头,并沿灰岩所在的大型裂隙带分布,面积约100m2。矿化带内中含有较多团块状、条带状黄铁矿等金属矿物集合体,局部尤为密集。经光片鉴定 (见表2中D3033gb1),矿化岩石为钠长绿泥蚀变岩,岩石中含有大量黄铁矿,其含量达40% (超过矿体边界品位和工业品位),黄铁矿呈集合体或不均匀星散浸染状分布,具2个粒级,分别为0.2~0.6mm和0.02~0.05mm,显示具两期含矿热液侵位[6]。

表1 大场金矿包裹体流体参数特征表

4 结论

1)大场金矿的成矿过程主要具有3个期次,其中金矿化与第2期脉体相关,受韧性剪切作用控制,并与石英细脉体、黄铁矿、毒砂等共生。

2)大场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变质水和大气水,且流体演化的过程中大气水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成矿流体总体表现造山型热液金矿的特征。

[1]张以弗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的划分及演化 [J].青海地质,1996,5(1):1-17.

[2]赵俊伟,孙丰月,李世金,等 .青海北巴颜喀拉山地区浊积岩中金 (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大场-加给陇洼一带为例 [J].黄金,2007,28 (9):8-13.

[3]包存义,许国武,李玉春,等 .大场地区金矿成因类型及成矿潜力分析 [J].青海国土经略,2003,3:17-22.

[4]韩英善,李俊德,王文,等 .对大场金矿成因的新认识 [J].高原地震,2006,18(3):54-57.

[5]丰成友,张德全,王富春,等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 (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J].岩石学报,2004,20(4):949-960.

猜你喜欢

脉体热液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在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现今应力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老挝爬奔金矿含矿脉体类型及期次划分
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之小议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层结背景下热液柱演化的实验模拟*
华北牛驼镇凸起潜山方解石脉体特征及流体响应
南大西洋热液区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和产酶活性鉴定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脉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