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研究主报告
2014-03-10徐建华王翩然林晓莉
徐建华,王翩然,林晓莉
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研究主报告
徐建华,王翩然,林晓莉
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就有关被试个人基本信息、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相互关系4部分内容,从理论基础、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对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描述性介绍和分析。研究发现: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表现为偏爱自我和贬低工作;学历、年龄、健康状况和职业状况是影响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图书馆服务水平是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的关键。
刻板印象 自我刻板印象 图书馆员 图书馆工作 实证研究
0 引言
业内有名家曾言:“只要是人就可以当馆长,馆长还真不是人当的!”不论学科背景与职业经历,上级决策者对图书馆馆长的任命基本上“不把图书馆当回事儿”,“上面不重视,下面不理解”,“在中国要做个好的图书馆馆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在尤杉的博客“莎莎小语”中,“图书馆员四定律”和“三句半——戏说图书馆”均以调侃的口吻写实了图书馆员工作量与工作报酬之间不成正比,以及无奈之下的“不务正业”[2]。而在具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东北某中等城市图书馆工作了十几年的男性员工“Don Young”的博客中,其针对图书馆工作全方位的抱怨更体现了这个行业弥漫的郁闷情绪:编制人满为患,却只有很少的图书馆员具有专业背景;有限的购书经费无法用到读者最想阅读的书上;内斗严重、会议过多,“男人似太监,女人似悍妇”;纯图书馆的大多数业务,18岁的高中生培训一个月也会完成得很好;而更有很多人拿着图书馆的工资却不上班,这些人有的有背景,有的是真有病,有的是精神病惹不起……[3]。
在图书馆员们的对外表达中,时常充斥着“抱怨”与“郁闷”等负面情绪,究其原因,可以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下,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图书馆逐渐失去其信息中心的地位,社会所公认的图书馆传统形象变得模糊[4],图书馆员职业信仰变得脆弱,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认同不断动摇[5],对行业前景与个人发展持悲观看法[6],而导致职业懈怠情绪滋生[7],呈现一种“自我边缘化”的态势。其具体体现为图书馆员缺乏对图书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对自身定位缺乏理性认识,缺乏工作激情及服务意识,思想游离于图书馆工作之外[8]。
这种群体性的抱怨情绪,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应当引起图书馆学界的重视。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多为感悟式的理论分析与表象描述,切入点一般为图书馆员“如何被边缘化”,少量探寻其因何“自我边缘化”,而极少有用实证的方式探析“职业抱怨情绪”。
有鉴于此,本课题组开展了“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以图书馆员为目标群体,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与规范分析,期望通过描述图书馆员自身对其所处职业和工作的刻板印象,来了解图书馆从业者的心理动态,并结合前期对公众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的结论,帮助图书馆从业者更好地定位自身,加强职业认知与规划,改善其“自我边缘化”心态,缓解“职业抱怨”情绪。
本研究是“当代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对象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本课题组将其详细定义为在图书馆工作并从事图书馆相关事务的工作人员。在本研究的并行课题“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中,对刻板印象和职业刻板印象已作详细阐释[9],此处不再赘述。
1 相关理论与研究
1.1 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社会心理学家H.Tajfel.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介绍社会认同理论的文章[10],而其最早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1971年Tajfel与他的同事合作完成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旨在探求社会范畴化对群际行为的影响[11]。
社会认同被定义为:“个体知晓他/她归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而且他/她所获得的群体资格(group membership)会赋予其某种感情和价值意义。”[12]在这里,社会群体是指“两个或更多个体,这些人有共享的社会认同,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感知到他们这些人属于同一个社会范畴”[13]。
社会由社会范畴(social categories)组成,“社会范畴”依据民族国家、种族、阶级、职业、性别、宗教等维度划分,这些范畴在权力和地位关系上彼此相关。
“权力和地位关系”是指社会中的一些范畴比另一些范畴拥有更高的权力、声望和地位等,据此来划分支配群体和附属群体[14]。
社会认同理论强调直接关注社会过程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由社会认同起中介作用的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某个(或多个)支配群体有实际的权力去宣扬它对于社会、社会中的群体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阐释,构建起一套自身主导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并使其持续存在。而附属群体则被赋予了相对消极的社会认同,导致较低的自尊,并谋求改变。这种改变包括社会流动(如通过更换工作被重新定义为支配群体的成员)和社会变迁(提升所属群体的社会地位以谋求所属群体被重新定义为支配群体)。
当个体主观上不能设想出任何其他可能的社会安排以代替既存的社会安排(即无法改变现状),他们就会采用社会创造策略,即通过在其他维度上进行群际比较并努力获得承认(例如强调相较于所比较群体优势的一面)、对传统的负面特质进行重新定义(即对传统上被消极评价的刻板性特征进行积极的再评价)、选择与其他的附属群体或地位更低的群体进行比较等策略,附属群体的社会认同会变得更积极[15]。
1.2 内群体、外群体理论
内群体(in group)又称“我们群体”,是人们所属的群体。其特征是:作为它的一份子,人们对它有认同感,认同它的目标与规范;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同类意识,这使该群体的成员虽然首次见面也会有共同感和亲切感,群体成员之间有团结与合作意识。
外群体(out group)又称“他们群体”或“别人群体”,是指自己所不属于的、由他人属于的群体,与内群体相对应。人们倾向于认为外群体成员比内群体成员具有更加固定、刻板的特征,成员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和更少的变异性[16]。
群际关系(intergroup relations)是指两个或更多群体以及它们各自成员之间的关系。当属于一个群体的个体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与另一个群体或它的成员在各自群体认同的基础上发生了互动,就称之为群际行为[17]。
1.3 社会认同理论、内外群体理论和刻板印象的关系
刻板印象是基于人们的范畴资格(category membership)而产生的推论。刻板印象认为:特定群体的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同的特质,这些特质界定了这个群体,同时也将该群体与其他群体区分开来。某一具体的群体成员被认为在本质上与其他内群体成员是相同的,整个群体被视为同质整体来对待[18]。通过普遍存在的范畴化过程,刻板印象与社会认同和群体资格联系在一起,存在于自我概念和认同构建背后的动机、尤其是积极看待自我或尊重自我的动机会对刻板印象产生影响:即建立起偏好于内群体的积极群际特异性(positive intergroup dis tinctiveness)。因此,内群体刻板印象通常是赞许性的,而外群体刻板印象通常是贬义和非赞许性的——自我范畴化将群体的所有特质都加于自身,因此,这些特质要能够积极地反映自我[19]。
那些在主观上被认为与范畴化有关联的维度增强了范畴之间的差异和范畴内部的相似性,范畴化的自动认知过程满足了人们对社会世界简化和“聚焦”的需要,由自我范畴化而形成了群体归属,因而自我范畴化创造了共识性的群体感知。进一步说,人们尽力维持或获得内群体相对于外群体的积极刻板印象,因为这会带来积极的自我评价[20]。也就是说,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将贬义刻板印象赋予外群体,将褒义刻板印象(favourable stereotypes)赋予内群体。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内外群体理论和刻板印象的相关理论,本课题组提出如下假设:在当今权力地位的分配体系中,图书馆员属于附属群体,因此,可能会形成消极的社会认同和更低的自尊水平。为了谋求改变,一部分人选择社会流动策略,即通过改变工作来获得更高的权力和地位;一部分人选择社会变迁策略,即通过图书馆员整体的努力,提升图书馆员群体的社会地位,最终获得支配地位;一部分人采取社会创造策略,即通过塑造图书馆员群体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升他们的自我形象。通过这些策略,图书馆员个体将获得更为积极的社会认同和更高的自尊水平。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定义为:不以事实为依据,仅仅根据过去有限的经验对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群体的成员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其成员个性的依据。它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图书馆员群体的特征、属性、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于该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图书馆员,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分为4部分:第1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2部分为图书馆工作调查,第3部分为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第4部分为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刻板印象;其中,第3部分和第4部分使用的分问卷分别与“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第1部分和第2部分使用的分问卷相同[21],本报告使用问卷的第1、第3和第4部分。
问卷发放面向全国各类型图书馆,涉及公共图书馆(包括省市馆、地市馆和区县馆)33所,高校图书馆54所,其他图书馆(包括军事、党校、研究机构、中小学等)26所。共发放问卷4761份,其中有效问卷4319份,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3 研究内容与结果
为全方位展现项目研究成果,这里将对图书馆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及其相互之间关系4个部分依次进行分析。
3.1 个人基本信息
表1 样本基本情况汇总
本部分包括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和职业状况3部分,各部分详细数据见表1。由于本问卷的个人基本信息部分与6年前本课题组所做的“当代图书馆员的‘快乐指数'研究”调查问卷在部分问题设置上大致相同,通过两者的对比,也可以看出6年内,图书馆员队伍结构的变化情况[22]。
(续表1)
3.1.1 人口学特征
本部分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是否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5个要素。
可以看出,图书馆员队伍女性占将近70%,年龄结构以26-45岁为主,总体健康状况良好,本科学历占大多数,只有38.3%的人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
与6年前相比,图书馆员队伍更年轻,健康状况更好,学历结构得到优化,显著体现在硕士比例的提升和专科比例的下降,这与老一辈低学历图书馆员的退休和高层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引进人才时对学历的要求有直接关系。但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也更为突出。
3.1.2 家庭状况
本部分包括婚姻状况和子女状况两个要素。
已婚者占绝大多数,无子女的馆员超过1/4。从学龄前到大学,子女在各个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但工作和已婚的比例很低,已婚的图书馆员需要为子女付出较大的精力。
与6年前相比,未婚和无子女的图书馆员比例明显上升,子女处于学龄前的图书馆员也显著增多,这与图书馆员结构的年轻化直接相关。
3.1.3 职业状况
本部分包括图书馆所处地区、类型,图书馆员的进馆年限、职称、职务、是否有其他行业工作背景和工作岗位7个要素。
本次调研采样遍及全国,各地区比例较为平衡,北京作为首都,单独列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有涉及,公共馆(包括省市馆、地市馆和区县馆)共1587人,占37.1%,高校馆2122人,占49.6%,其他类型图书馆(包括军事、党校、研究机构、中小学等)共 571人,占13.3%,分布较为均衡,高校馆和公共馆所占比例较大,也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被调查的图书馆员,进馆年限多在15年以内,职称以馆员居多,77%以上为基层员工,一半以上的人曾经从事过其他工作,较为符合当前图书馆实际的人员构成。各个工作岗位都有涉及,其中,传统业务部门(流通阅览、采编、期刊、古籍特藏)共2467人,比例高达58.4%,新兴的数字化资源和咨询查新616人,比例仅为14.6%,可见,目前阶段图书馆仍以传统业务为主。
与6年前相比,进馆年限在15年内、尤其是5年内的图书馆员明显增多,助理馆员的比例也有提升,这都与图书馆员队伍的年轻化直接相关,其他职称(以行政人员以及尚未获得职称的人员为主)比例同样有提升,也显示了近年来图书馆用工方式的变化。同时,有其他工作背景比例的下降,体现了图书馆对应届生的吸引力有所上升。
3.2 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
3.2.1 一般描述
根据“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包括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而热情维度可分为亲近感和疏离感,能力维度分为强技能和弱技能。
由表2可见,各个维度的均值都大于3(问卷为5点评分),表明图书馆员对自我的总体印象较好,亲近感、疏离感、强技能和弱技能的具体含义和分析请见本课题组文章《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分析》。
表2 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各维度描述统计
3.2.2 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影响因素分析
3.2.2.1 人口学特征
(1)性别:性别因素在疏离感和弱技能两个维度上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有显著影响,女性图书馆员对自我的评价要总体好于男性,即认为图书馆员更热情、更有能力。
(2)年龄:26-35岁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看法要好于46-55岁,但仅在弱技能上有显著差异。
(3)学历:学历因素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各维度影响显著,具体影响请参见本课题组文章《学历和岗位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影响》。
(4)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很少看病的图书馆员对自我的评价最好,即认为图书馆员亲近、不疏离、强技能与弱技能的表现最好;常年看病、吃药的人在亲近感、强技能、弱技能维度上表现最差(本课题组已对反向题进行处理,以保证所有的题目得分越高,代表的态度越积极。因此,“在弱技能维度表现好”表明图书馆员认为弱技能及其特征词不适合用来描述自己;“在弱技能维度表现差”表示图书馆员认为弱技能及其特征词适合用来描述自己)。
(5)是否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没有影响。
3.2.2.2 家庭状况
(1)婚姻状况:婚姻状况仅对刻板印象的疏离感有影响,未婚、已婚两个组别与离婚、离异独身两个组别间有显著差异,有过离婚经历的被试者(离婚、离异独身)认为图书馆员更疏离。
(2)子女数量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没有影响。
3.2.2.3 职业状况
(1)图书馆所处地区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4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
(2)图书馆类型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4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具体影响请参见本课题组文章《地区与馆型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影响研究》。
(3)进馆年限:进馆年限因素对亲近感、疏离感、弱技能3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进馆年限在5年以内的,认为图书馆员最为亲近、不疏离,在弱技能的表现上更好。
(4)职称:职称因素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4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研究馆员在疏离感、强技能和弱技能维度上表现最好,其他职称在亲近感上表现最好。
(5)职务:职务因素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弱技能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普通员工和馆级领导之间有显著差异,普通员工的表现更好。
(6)是否有其他行业工作背景仅对亲近感有影响,有其他行业工作背景的被试者认为图书馆员更为亲近。
(7)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因素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4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在办公室工作的认为图书馆员最亲近,在流通阅览工作的认为图书馆员在疏离感、强技能、弱技能上表现最好。
3.3 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
3.3.1 一般描述
本部分包括“复杂性”和“舒适度”两个维度,由表3可以看出,两个维度的平均分都低于3分,可见,图书馆员普遍认为在图书馆工作相对简单,却不舒适,具体分析请见本课题组文章《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分析》。
表3 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各维度描述统计
3.3.2 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因素分析
3.3.2.1 人口学特征
(1)性别:性别因素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没有影响。
(2)年龄:年龄因素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两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只有25岁以下的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是复杂的和舒适的。在舒适度上,与其他各组别差异显著,而在复杂性上,只与36-45岁和46-55岁两个组别有显著差异。
(3)学历:学历因素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总体没有影响。
(4)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两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很少看病的被试者在两个维度上均表现最好,即认为图书馆工作是复杂的、舒适的。
(5)是否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没有影响。
3.3.2.2 家庭状况
(1)婚姻状况:婚姻状况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两个维度均有影响,在复杂性上,未婚与已婚、离异独身有显著差异,未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更为复杂;在舒适度上,未婚、再婚与已婚者有显著差异,已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更不舒适。
(2)子女数量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两个维度均有影响,无子女的被试者在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均比1个子女要好,二者有显著差异。
3.3.2.3 职业状况
(1)图书馆所处地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两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
(2)图书馆类型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两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具体请参见本课题组文章《地区与馆型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影响研究》。
(3)进馆年限:进馆年限因素仅对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有影响,进馆年限在5年以内的图书馆员与其他组别有显著差异,认为图书馆工作更为复杂。
(4)职称:职称因素仅对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有影响,这种差异显著体现在研究馆员、其他职称与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之间,即只有研究馆员和其他职称认为图书馆工作是复杂的。
(5)职务:职务因素仅对复杂性有影响,馆级领导与中层管理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更为复杂。
(6)是否有其他行业工作背景仅对舒适度有影响,有其他行业工作背景的被试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更不舒适。
(7)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因素仅对复杂性有影响,数字化资源和办公室认为图书馆工作更为复杂。
3.4 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与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相互关系
为了解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与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计算了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4个维度与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2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表4中可以看出,舒适度与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4个维度和复杂性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其他维度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图书馆员认为“舒适”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职业描述词,如果职业是舒适的,那么图书馆的工作相对简单、技能要求低,在疏离感和亲近感上的表现也不好。
4 结论与讨论
4.1 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表现为偏爱自我和贬低工作
研究发现,图书馆员对自我的印象较好,认为自己在亲近感、疏离感、强技能和弱技能上均表现较好;但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却相对较差,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辛苦。也就是说,图书馆员呈现出偏爱自我、贬低工作的刻板印象。
表4 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与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相关系数
前文中笔者提到,图书馆员的“自我边缘化”和“职业抱怨情绪”可能是因为图书馆员将自己看成了附属群体,并因此形成了消极的社会认同和更低的自尊水平。尽管一般意义上认为较低的自尊意味着较低的自我评价,而图书馆员对自我形象的极高评价似乎和这一点不相符合,不过社会认同理论同样指出,在低自尊水平下,附属群体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群体的社会认同,且地位越低,对内群体的偏爱就越严重[23]。这一观点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图书馆员对自己在热情和能力上的表现都极其偏爱,远远超过了公众[24]和未来职业者[25]。
然而,自我偏爱仅表现在自我形象上,对于其所从事的工作,图书馆员的态度却是负面的,即抱怨工作简单辛苦。笔者认为,这与图书馆员的自我偏爱并不矛盾,这恰恰反映出图书馆员作为附属群体的特征——为提高自尊而寻找的社会创造策略,即图书馆员选择用抱怨工作的方式来控诉自己的附属群体地位。
4.2 学历、年龄、健康状况和职业状况是影响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
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学历、年龄、健康状况和职业状况是影响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低学历者、年轻人、身体健康、进馆年限较短的图书馆员对自我和工作的印象更好,不同职称、岗位、地区和馆型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也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请参见本课题组文章《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回归分析模型的构建》。
4.3 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图书馆服务水平是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的关键
综合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笔者发现,专业性缺失是形成“偏爱自我、贬低工作”自我焦虑情绪的根本原因:专业优越感更强(数字资源图书馆员)、近5年进馆(专业化有所发展)、认为工作复杂且不舒适(专业化强的职业特征)的图书馆员自我印象更好,这说明提升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改善图书馆员的自我刻板印象,尤其是图书馆工作的刻板印象;反过来,高学历(接受专业化教育程度更高)图书馆员相对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对刻板印象的无影响又反映了专业背景在图书馆职业中的话语权缺失。
此外,图书馆事业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员同样表现出对自我和工作刻板印象的积极评价。由此可见,更强的专业化水平与更好的服务水平,都有助于改善图书馆员的自我刻板印象、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但图书馆学专业背景在图书馆职业中的话语权缺失,也提示当今图书馆界,在不断重视探讨“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同样应该重视“如何提升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
[1]竹帛斋主.只要是人就可以当馆长,馆长还真不是人当的[EB/OL].[2013-02-01](2006-10-0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05bo.html.
[2]莎莎.图书馆员的博客也精彩.[EB/OL].[2013-02 -01](2009-08-25).http://tsgys99.blog.163.com/ blog/static/121549095200972553749609.
[3]Don Young.一个图书馆员的自白[EB/OL].[2013-02 -01](2011-02-18).http://www.douban.com/note/ 135372322.
[4]吴一舟.关于公共图书馆边缘化倾向及对策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64-68.
[5]范并思.核心价值:图书馆学的挑战[J].图书与情报,2007(3):2-5.
[6]刘学健,童静.图书馆“隐形馆员”现象及其破解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1(1):74-76.
[7][8]童静,刘学健.浅析图书馆员边缘化现象及防治策略[J].兰台世界,2010(6):70-71.
[9]李强,徐晟,俞碧飏.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调查主报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2):2-7.
[10][12]Tajfel,H.Social categorization[G]//S.Moscovici: Introductionàlapsychologiesociale,Paris:Larousse,1972:31.
[11][14][15][18][19][20][23]迈克尔·A·豪格,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社会认同过程[M].高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18,34-36,76,81,91-92,112-113.
[13]Turner, J.C.Towards a cognitive redefinition of the social group[G]//H.Tajfel: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15-36.
[16]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5.
[17]Sherif,M.Intergroup Relations and Leadership[M]. New York:Wiley,1962:5.
[21]李强,徐晟,张阔.“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规范化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5-10.
[22]李超,徐建华,霍丽敏,等.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调查主报告[J].图书情报工作,2007(6):6-11.
[24]俞碧飏,徐建华,卢正明.当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2):8-13.
[25]刘静羽,朱泳瑛,俞碧飏.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2):34-39.
Main Report of the Research on Librarian Self-stereotype
XU Jian-hua,WANG Pian-ran,LIN Xiao-li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the procedures,the cont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regarding librarian personal information,librarian self-stereotype,stereotype of library work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The study turns out that:librarian self-stereotype shows up as self-preference and playing down the job;educational background,age,health status,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re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librarian selfstereotype;and it is critica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ibrarian self-marginalization by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service of library.
stereotype;self-stereotype;librarian;library work;empirical study
格式 徐建华,王翩然,林晓莉.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研究主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4(6):45-53.
徐建华(1958-),男,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翩然(1990-),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硕士研究生;林晓莉(1969-),女,南开大学图书馆馆员。
20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