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联盛:又一中国式民企危机样本
2014-03-10陈宇祥
陈宇祥
2014年1月初,山西联盛能源集团(以下简称联盛集团)的重组破产事件再起波澜。因牵涉银行众多,该集团一旦破产,将给山西金融界带来一场从未有过的灾难。这一在2013年12月喧闹了一个月的大型民营企业债务危机,再次成为媒体焦点。
联盛集团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炭民营企业,但目前金融负债近300亿元,财务费用居高不下,严重缺乏债务清偿能力。曾经风光一时的联盛集团陷入债务危机,这是继尚德电力破产重组之后,又一个中国式民企危机样本,给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敲响了又一记警钟。
个人胆识完败行业风险
这一事件最能引起媒体和公众兴趣的细节,就是堪称山西首富的联盛集团董事局主席邢利斌曾于2012年3月在三亚为女儿举办盛大婚礼,传言耗费7000万元,一时间“炫富”和“奢豪”成了外界对他最直接的认知。但实际上,邢利斌并非简单的暴发户。
邢利斌199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事业单位的工作,选择了回家做生意,这在那个年代是很有魄力的行为。
2002年,邢利斌以8000万元的“白菜价”收购了柳林兴无煤矿,并由此发家,成为当地首富民营企业家。这一收购案引起公众强烈质疑。其实,所谓“白菜价”是以煤炭价格高峰时期衡量,而在2002年,煤炭行业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当时,兴无煤矿负债累累,成为国企改制试点,邢利斌凭着胆识赌了一把,正巧抄了煤炭行业的“大底”。
邢利斌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计划投入100亿元建立农业合作社,把当地52个自然村的农民变成农业产业工人。然而,这一美好愿景随着联盛集团的债务危机落空了。
像中国钢铁等行业陆续走下坡路一样,煤炭行业也于2012年起持续下行,但是从邢立斌高调嫁女行为来看,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行业周期性风险的到来。但真正令邢利斌倒下的,还是他多年豪赌的资本游戏。
企业信用被金融机构“捧杀”
一直号称打造焦煤企业“航空母舰”的联盛集团,扩张脚步从未停歇过。2002年后,邢利斌先后以参股、并购和租售等方式,接下了柳林一半左右的地方和集体煤矿,联盛也由此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其参股控股公司主要涉及煤炭、焦炭、电力和房地产四大板块。由于疯狂并购,邢利斌及其一手打造的联盛集团旗下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在整个山西省首屈一指。
一连串的扩张背后则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据了解,在邢利斌的理念中,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和盘活资产是一条非常可行的捷径,十余年来他乐此不疲。于是我们看到极多的银行、信用社的名字出现在联盛集团的合作名单中。债务危机爆发时,为联盛集团提供过贷款的机构包括国开行、晋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七八家金融机构,北京信托等一批信托公司也牵涉其中。据了解,联盛集团在金融机构的融资总额高达280亿元。这么多金融机构,没有一家对其潜在风险有所察觉吗?
据媒体报道,联盛集团的债务危机早现苗头,在2012年和2013年年初,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对联盛集团的信托产品做了延期支付。然而,诸多金融机构仍然没有及时“捅破窗户纸”,除了已经深陷其中之外,还对联盛集团的政府关系残存着一点希望。邢利斌在向媒体谈及自己的发家史时,“不讳言与当地政府关系”。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千丝万缕,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联盛集团获得融资相对容易,一方面由于企业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凭借这种联系。
即使在2013年8月,山西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人士还对媒体表示,联盛集团在当地金融机构间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尽管行业景气度较差,但行业龙头的资金周转能力还属于优良,基本能够按时兑现本息。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教授鲁桂华对比分析了联盛集团和尚德电力的案例:高财务杠杆、低投资报酬率、外部的行业或经济的萧条等不利影响,导致最终共同的结局——破产或重整。
湖南一名银监局官员认为,联盛集团重整是无锡尚德电力破产重组案的翻版,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企业经营越兴旺,信贷支持力度就越大。如果这些银行能冷静分析市场行情,理性决策,当初企业债务不会迅速膨胀,联盛也就不至于“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资本是水
而在这场煤炭行业下行引发的危机中,联盛集团并非孤例。山西柳林多家煤炭生产企业也面临资金难题。当地坊间盛传煤老板们不惜月息5分举债高利贷欲渡难关。2011年以来,因市场需求不断下滑,煤价缩水严重,山西大量煤企销售不畅,资金链周转困难。而此前依靠高杠杆模式运作的煤炭企业此时则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甚至面临重组或破产难题。
目前,联盛集团董事局主席邢利斌正尝试同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希望直接实现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企业重组。联盛集团正尝试引进的意向战投有三家,其一为山西吕梁市的多家民营企业联合出资,双方意向较强;另两家是中煤集团和神华集团,都是央企,但都未拿出成型方案。
早在2009年4月,联盛集团和华润集团合资,成立了华润联盛集团。与央企联姻,成为当时联盛集团发展的又一动力。那么,在当前危机情况下,联盛集团是否又会选择央企呢?如果是,那就又成为一个民企陷入困境、央企趁机接盘的案例。
在中国经济处于缓慢下行的发展周期中,不知未来还有多少类似尚德和联盛这样的民营企业接连倒下。山西联盛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和盘活资产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可持续。
资本是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如果无法预知所处行业的风险,那么请在经历了黄金大发展之后,在资本运作方面勤做减法,以免重复走上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企业破产之路。这应该是当下,不少中国企业亟须规避的风险之一。
责任编辑:孙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