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奶业发展报告(2013年)

2014-03-10沈启云刘国忠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奶业存栏规模化

沈启云,刘国忠

(1.甘肃省奶业协会,甘肃 兰州 730030;2.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甘肃 山丹 734100)

甘肃奶业发展报告(2013年)

沈启云1,刘国忠2

(1.甘肃省奶业协会,甘肃 兰州 730030;2.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甘肃 山丹 734100)

2013年在政策、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强力作用下,甘肃奶产业发展势头好,奶牛存栏量增加单产提高,规模养殖快速攀升,生鲜乳价格一路飙升,品种改良步伐加快,奶站监管规范有效,饲料生产稳步推进,疫病防控措施严格,乳企稳定利润上升,奶农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甘肃奶业正处在自我调整、重组和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技术推广部门高度重视,要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规模生产、标准化养殖、现代奶业技术培训、奶站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走农牧结合推进、牛草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奶业;形势;建议

2013年,甘肃奶业平稳发展,奶牛质量在重组中快速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小规模散户快速退出,生鲜乳收购站在整顿中进一步规范。品种改良步伐加快,饲料生产稳步推进,疫病防控措施严格,奶农合作社健康发展。奶业产业链条逐步趋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态势,奶业形势喜人,呈现了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态势。

1 产业现状与分析

1.1 存栏增加单产提高

2013年全省奶牛(含杂种牛)存栏20.34万头,比上年18.92万头增长了7.5%,其中荷斯坦奶牛16.21万头,比上年14.94万头增长了8.5%。奶牛主要分布在兰州、临夏、张掖、酒泉、定西、白银、武威、天水、嘉峪关等市(州)的临夏、甘州、临泽、榆中、红古、七里河、会宁、景泰、靖远、肃州、安定、临洮等17个县(区),其奶牛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85%以上。全省牦牛存栏数130万头,主要是藏系牦牛,其中地方特有良种天祝白牦牛约6.02万头。牦牛主要分布在甘南、张掖和武威等3个市(州)的玛曲、夏河、碌曲、卓尼、天祝和肃南等10个县,其牦牛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95%以上。

2013年全省奶类总产量56.18万t,比上年53.12万t增长了2.76万t,增长了5.20%。其中:牛奶总产55.88万t,比上年50.97万t增长了4.91万t,增长了9.24%。牛奶产量来自奶牛主产区的临夏、甘州、临泽、榆中、红古、七里河、会宁、景泰、靖远、肃州、安定、临洮等17个县(区),其产量占全省的85%以上。

2013年和2012年相比,奶牛存栏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尤其是荷斯坦牛数量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相继建成的一批标准化规模奶牛场投入了生产,加上肉牛市场价格上扬的强力拉动,奶牛群体在市场调节中重组,老弱病残及低产牛作为肉牛育肥上市,杂种牛比例下降,存栏奶牛质量显著改善,奶牛平均单产稳步提高。据甘肃省奶业协会调查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成年荷斯坦母牛年平均单产分别为5032kg、5175kg、5244kg、5500kg。1950年~2013年全省荷斯坦奶牛存栏及其年产奶量如表1。

1.2 生鲜乳价格一路飙升

2013年鲜奶价格从年初开始持续上扬,特别是6月份以后快速飙升,生鲜乳收购站平均售价由年初的每千克3.80元,一路攀升到了每千克4.95元,每千克上升了1.15元,上涨了30.26%。个别标准化规模化牛场的奶价已飙过了每千克6元。奶价的持续上涨,一方面反应了目前的“奶荒”在持续,规模化牛场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牛奶质量明显改善,充分体现了优奶优价的原则。另一方面也给奶牛养殖带来了恐慌,奶价持续飙升究竟能持续多久。2011年~2013年生鲜乳平均收购价走势如表2。

1.3 规模养殖快速攀升

据甘肃省奶业协会调研统计,2013年全省奶牛养殖户12003个,存栏奶牛203431头,年牛奶总产量558775t。其中:1~5头规模的农户10561个,存栏奶牛30019头,奶产量40771t;6~20头规模农户705个,存栏奶牛42201头,奶产量103750t;21~100头规模农户597个,存栏奶牛25160头,奶产量70779t;101~200头规模农户64个,存栏奶牛17943头,奶产量52754t;201~500头规模农户31个,存栏奶牛17328头,奶产量53940t;501~1000头规模农户27个,存栏奶牛23410头,奶产量76109t;1001~2000头规模农户13个,存栏奶牛29014头,奶产量100969t;2001头以上规模农户5个,存栏奶牛18352头,奶产量59703t。与2012年相比,2013年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飙升,散户大幅度退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逐步增加,这主要是受肉牛价格的拉动和散户牛奶市场的快速退出的影响。从规模化构成看,占奶农总数1.17%的百头以上规模化农户,饲养着全省52.13%的奶牛,生产了全省61.47%牛奶。规模养殖的快速攀升,有力地推动着奶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012年~2013年奶牛规模养殖情况如表3。

表1 历年全省荷斯坦牛存栏及年产奶量

表2 2011年~2013年全省生鲜乳平均价格

表3 奶牛规模养殖情况

1.4 奶站监管规范有效

2013年,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按照《甘肃省奶牛散养户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技术规范》,指导奶业重点县区建档立制,有效地规范了奶站的生产经营行为,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全部达到了“五有一符合”的设站条件。目前生鲜乳收购站有74个比上年减少2家。其中:乳品加工企业开办的28家,奶牛养殖场(户)开办的37家,奶农合作社开办的9家),74家生鲜乳收购站运营基本平稳,日生鲜奶流量1005.2t,其中:挤奶量750.1t,日收购量255.1t。统计显示,由于小规模散户的退出,分散在养殖场以外的收奶站数量及收奶量在骤减,原奶流量主要来自规模化奶牛场的机械化挤奶站。

1.5 品种改良步伐加快

奶牛品种改良主要是采用细管冻精及人工授精技术实施,良种主要是引进国内外良种高产奶牛和冻精,高产奶牛引进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13年引进数量3600多头。冻精主要来自北京奶牛中心、蒙牛赛克星、加拿大SEMEX(先马士)等服务企业。国家奶牛良种补贴主要是通过统一招标采购并通过省、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在散户牛群中应用,当年招标采购冻精26万支,授配改良13万头。以往担心统一招标采购的冻精质量难以保证而通过社会化奶牛良种服务企业自主采购种源的牛场,今年也逐渐扩大了对国家良种补贴招标采购的奶牛冻精的应用,但通过社会化奶牛良种服务企业自主自费采购种源的规模化牛场仍然不少。

1.6 疫病防控措施严格

2013年省、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精心组织开展了常规的防疫和检疫,进行了结核和布病的防检疫工作,绝大部分牧场都能定时严格常规防疫和程序性的消毒工作。没有出现大面积疑似疫病和疫病的发生,但年初在周边省区零星出现的疑似疫病,在个别牛场也有零星发病,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化牛场的常规疾病仍以乳房炎、肢蹄病、酸中毒和消化不良等常见病为主。总体上看大中型牧场都能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对常见多发病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散养户由于缺乏奶牛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和知识,奶牛常见疾病发生率较高,得不到科学的及时的防治,导致饲养效益不高,甚至亏损赔钱,直至退出奶牛养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新建规模化牛场在引种过程中由于缺乏奶牛引种技术存在携带或者潜在发生疫病风险的可能。

1.7 饲料生产稳步推进

甘肃作为全国草业大省,2013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55.1万hm2,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130.5万hm2,苜蓿留床面积63.3万hm2,发展高产优质标准化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4万hm2,当年苜蓿商品甘草产量约15万t。草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0多家,草产品加工能力160万t。同时,种草与养畜紧密结合,提高了人工种草的经济效益和比较效益,草产业对畜牧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甘肃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紫花苜蓿饲草生产基地,2013年实施国家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项目,新增紫花苜蓿留床面积5333.3hm 草产业的稳定发展为奶业提供了丰富的优质饲草料保障。规模化牧场的粗饲料绝大多数使用的是青贮和苜蓿青干草,并且引用吨MR机械饲喂,奶牛享受着比较好的福利待遇,牛奶质量和安全有保障。

1.8 乳企稳定利润上升

2013年乳品市场回暖,消费增加,奶源紧张、奶价上涨。全省原有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41户,分布于11个市州。2012年省质检部门对所有乳品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重新审核认证,合格的乳品企业共25家(含2户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2013年加工运行的乳品企业只有23家,实际上规模的主要有兰州庄园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雪顿生物乳业有限公司、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市乐为尔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年收购原奶量246031t,其中:自有奶源量87162t,年乳制品产量280135t,产品主要以本地巴氏消毒奶、UHT奶、奶粉、酸奶和干酪素。其中:巴氏杀菌奶17164 t,UHT奶118474t,酸奶36766t,奶粉3965t,乳饮料100456t,整体设计加工能力1014910t/年,年销售收入124229万元,利润11076.5万元。呈现出乳企稳定,利润上升的良好势头。都能严格执行原辅料进货验收把关制度,生鲜乳采购渠道正规、稳定,原料奶全部来自登记备案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正规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和生鲜乳交接单等“两证一单”齐全。

1.9 奶农合作社健康发展

目前奶农合作社有12个,包含农户550户,存栏奶牛12860头。实际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的上规模的奶业合作社有张掖市甘州区的前进奶业合作社和下寨乡奶业合作社两个,这两个奶牛养殖合作社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步伐稳健。这两个合作社是以融资入股方式成立的新型奶业合作社,合作社立足新农村小康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技术生产,目前存栏优良品种荷斯坦奶牛8200多头。张掖市甘州区前进奶牛合作社可谓独树一帜,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支部”的发展模式,由农民集资入股创办的集体经济企业,下属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汇源奶牛专业合作社及绿洲奶牛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合作社,截至目前注册资金达1.4亿元,资产总额达3.41亿元。入社的会员686人,从业人员320人,其中管理人员58人,技术人员72人。与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价格与销售市场十分稳定,经济效益显著。2013年5月7日甘州区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3万头奶肉牛产业化项目正式开工,这是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和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现有基础上建设的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集奶牛养殖和肉牛育肥相结合的生态化万头牧场。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133.3hm2,其中:养殖区133.3 hm2,优质牧草种植区2000hm2。项目目标规模3万头。其中万头奶牛养殖场2处,万头肉牛养殖场1处。但总的来看,奶农合作社组织建设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2 主要问题与建议

目前,甘肃奶业正处在自我调整、重组和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奶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从土地使用、资金筹措、技术培训、疫病防控、草畜平衡、奶站监管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以保持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并结合省里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得到了较好落实。一是奶牛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补贴,二是奶牛良种补贴,三是奶牛场农机补贴项目,四是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也向标准化奶牛场建设进行了适当的倾斜。这些政策的落实保障了全省奶业健康稳定发展。2014年将有一批大型规模化牛场开建,如甘肃农垦亚盛集团决定总投资13亿元,建设3万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甘州区前进奶业合作社的3万头奶肉牛建设项目,白银鑫昊工贸有限公司武川5000头高产奶牛养殖项目,甘肃华清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千头规模高产奶牛养殖项目等等。

2.2 农牧结合推进牛草同步发展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农牧结合牛草同步发展是现代奶牛养殖业的必然要求。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牛场排泄物带来的环保压力和成本也将加大,农牧结合,种草养牛,牛草同步发展,通过适度规模发展,既消纳吸收了排泄物,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牧业增收。农牧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奶牛排泄物的有机利用,还可以有效地为牛场提供量足质优的饲草料保障。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饲料费用占奶牛成本的65%左右,以秸秆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最多可以提供5000kg单产水平的奶牛营养需要,且往往由于精料淀粉过高发生酸中毒,大大缩短奶牛使用寿命,降低经济效益。仅仅使用青贮玉米,不饲喂优质青干草,奶牛年产奶量只能停留在7000kg左右。现代奶业之所以以人工牧草和养奶牛为主就是因为这个行业链条长、环节多、追加值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因此,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机遇,切实有效地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和《甘肃省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草产业确定为下一步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人工种草,切实做到农牧结合推进牛草同步发展。

2.3 倾斜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甘肃属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相对困难,农村相对比较贫困,奶产业起步也比较晚。近年来,省政府和市州政府对奶业发展出台了一些资金扶持政策,推动了奶牛养殖的健康起步和稳定发展。主要有:一是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二是以金融支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双联惠农贷款”,即:从2012年起,农行甘肃分行将连续五年每年安排60亿元(养殖业3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省财政部门采取全额全程贴息的办法,支持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发展农牧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三是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四是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五是2013年5月29日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这些支持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但奶牛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成本、周期长的产业,相对产业而言扶持资金犹如杯水车薪,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金融信贷部门对奶业的贷款门槛高、额度小、周期短、农牧民维持和扩大再生产举步维艰。因此,建议牛羊产业大县项目和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应该向奶业发展予以倾斜。金融部门在确保资金安全回收的前提下,降低贷款门槛,放大贷款额度,延长回收周期,扶持奶牛场改善基础设施和高产奶牛良种的更新换代,提升奶牛业的发展水平。

2.4 适度规模生产,推进标准化养殖

从全省总体看,奶牛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还不高,甘肃百头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存栏数、牛奶产量分别占全省奶牛存栏和奶产量的52.13%和61.47%,而且多数牛场是近几年开建的,部分场(家)机械化挤奶设备、饲喂设备和冷罐运输车装备并没有完全配套到位,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散养奶农养殖条件较差,饲养管理粗放,奶源质量得不到保证。需要政府采取小区、重组等形式进行改造,推行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才能广泛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全省1~5头规模的奶农约占奶农总数的88.0%,百头以下规模的奶农占奶农总数的98.83%。小规模分散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现代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饲养管理粗放,大多数散户饲草料仍然是有啥喂啥的粗放方式,奶牛优良生产性能和遗传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不高,特别是散户奶牛养殖,缺失有效的繁殖育种目标,使用的种源没保障,发情配种不及时,奶牛繁殖效率不高,遗传改进速度低,牛奶质量和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建议利用国家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项目,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装备已有的规模化奶牛场,扶持重组具有规模化发展潜力的奶牛养殖合作社和奶农,改善奶牛饲养管理条件,扩大高产牛群规模,推广先进技术,创办一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奶牛场,充分释放甘肃作为苜蓿种植大省的优势,推进奶牛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5 强化奶业培训,提高养殖水平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奶牛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重要,甘肃奶牛规模化养殖起步晚,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应用不普及,尤其是新建的一些牛场,由于老板缺乏奶牛养殖知识和技能,在引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在引进的牛群中零星发生了疫情,形势很严峻,为此,应当加强规模化奶牛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的应用水平。

2.5.1 开展奶牛养殖技术培训 以提高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普及安全用药知识为目标,组织开展奶牛养殖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动物防疫、科学饲养、投入品管理、粪污综合利用等技术以及相关管理法规的培训学习。

2.5.2 加快标准化关键技术的推广 重点推广应用高产奶牛繁殖新技术、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DHI测定技术、奶牛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秸秆青贮和优质牧草生产加工调制技术等,加强奶牛人工授精、选种选配等技术服务。

2.6 强化奶站监管,确保鲜奶质量

近两年,虽在奶站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但由于各地奶站的组织形式多样,管理方式复杂,质量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仍不可掉以轻心。因此,要建立健全全省生鲜乳收购站监管网络,明确了各级生鲜乳监管工作责任单位、负责人、联系人。为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强化监管措施,必须进一步落实生鲜乳生产、收购等环节“一对一”监管措施,明确监测机构的监测范围、检测项目等,形成监管、监测工作无缝隙覆盖。

Report of Dair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in 2013

SHEN Qi-yun1 LIU Guo-zhong2

(1.Dairy Association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Gansu,730000;2.Shandan Bailie School of Gansu Province,Zhangye,Gansu,734100)

In 2013,the efforts of policy,market and price changes brought a strong development trend of Gansu dairy industry.It had been showing that the increase of cow population,milk production per day,milk prices and enterprise profit in Gansu province.Also,there were other achievements,such as intensive breeding,supervising standard of milk station,special feed producing,animal diseases control and dairy cooperative development.It was the crucial period of self adjustment,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of dairy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For future development,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and the related functional sectors 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s to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ustry.It should support the dairy industry developments through the various means which include supporting policy,capital investment,scale production,standardized cultivation,trainings on modern technologies and supervision of milk station establishment,and to take the sustainable approach of combining dairy industry and pasture development.

dairy industry;trend;recommendation

S8-1

A

1001-9111(2014)02-0045-05

2013-11-15

2014-01-13

沈启云(1958-),男,甘肃省白银市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奶业行业管理与技术研发。

猜你喜欢

奶业存栏规模化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