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在窃听全球机密

2014-03-10南木

奥秘 2014年3期
关键词:克格勃监听大使

南木

全球最神秘的窃听机构

长期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暴露在公众视线中,上演着一出出云谲波诡的谍战大戏。如今,这个隐藏最深的全球监控巨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也随着“棱镜门”事件渐渐浮出水面。

195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签发行政令,组建NSA。在上世纪大部分时间内,NSA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最重要原因,是其刻意保持着神秘性。其建立文件被当作国家机密保存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内部员工都戏谑地说NSA的英文缩写应该是“没有这个机构”。

冷战时期,NSA的活动几乎没人知道。活跃在美国谍报“公众领域”的,只有CIA和FBI。

美国CIA老“谍星”托尼·蒙德斯曾经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克格勃互相监听“斗法”:1989年春天,中情局派特工在克里姆林宫地下埋设了窃听器,专门用来监听苏联最高领导人的通话,由此掌握了大量绝密情报;而克格勃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下的窃听系统则有几层楼的规模。

NSA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始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丑闻。尼克松由于在竞选对手办公室内安装窃听器,酿成丑闻后黯然下台。事后,美国国会组建了调查组,在披露了CIA大量不当行为的同时,也公布了3起NSA对美国公民的非法监听。

2005年,NSA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美国媒体2005年12月就曾披露,NSA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监听美国人打向他国的电话。欧洲议会也曾经调查NSA全球网络,是否监听普通欧洲人的手机电话,为美国公司提供商业情报。

此时,NSA的庞大帝国逐渐浮出水面。美国人发觉,在网络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NSA才真正成为谍报巨头。

一些情报专家认为,在越战之后的一段时期,NSA总部拥有高达9000名员工,如今由于经费削减,员工只有5000名左右。不过,在规模和资金预算上仍然比CIA要充足。

美国调查记者詹姆斯·波姆福德在《秘密团体》一书中写道,“(NSA)这里是地球上超高效计算机、高级数学家和语言学家最大的聚集区,比任何一个美国政府部门都缺乏政府和国会的监督,雇员不会告诉伴侣自己真正在干什么,即使退休之后也闭口不谈。”

波姆福德在书中描述,NSA的信息存储量接近“没有底线”,拥有相当于5万亿页的信息,如果是纸张的话,加起来会有241公里厚。据报道,NSA在全球都有监听情报站,甚至在美国军舰、飞机和卫星上也设有情报站,每半小时可以监听100万份通讯信息——包括电话、电子邮件和电台信号。

相对于更依赖发展线人的CIA,“信号情报”是NSA的看家本领——电子窃听和盗取密码。但是,这也并非百试百灵。如今,即使是贩毒分子,也会使用密码来打电话。据称,NSA没有成功获悉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的消息,就是因为印度将军们使用了电子密码电话。

最强大的窃听系统

2013年不断曝光的美国对盟友国家领导人的监听活动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美国针对世界各国的情报活动由来已久。近年来,美国经常把目光对准别国的大使馆,企图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达到监控目的。对此,美国情报部门有一个详细的计划:特工人员经“巧妙策划”,在某些外国使馆办公室的混凝土墙中安装光纤窃听装置。这种细细的玻璃纤维在一般的安全检查中不会被发现。按照设计,只要这些使馆内的外交官们开始工作,他们的谈话内容和计算机键盘敲击的信息,都将通过美方的窃听装置和间谍卫星迅速传送到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据说美国的窃听技术已到了能区分窃听对象打嗝和放屁的程度。

而关于名声大噪的“梯队”系统,据披露其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建立了7处大规模的监听基地设施,主要是英国的蒙威茨山基地、莫文斯托夫基地,美国本土的亚基马基地、舒格格罗夫基地,加拿大的利特里姆基地,澳大利亚的杰拉尔顿基地,新西兰的怀霍基地等。其中英国的蒙威茨山基地是“梯队”间谍系统在欧洲的中心基地,位于英国约克郡,始建于1956年,目前至少拥有30多个卫星天线装置。尽管欧洲当地居民已经十分清楚蒙威茨山基地的性质和作用,但美国官方仍一直宣称该基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无线电通讯中继服务和进行通讯研究”。

“梯队”系统的功能强大得令人吃惊。它利用设在全球各地的大型监听站和在太空中运行的间谍卫星,可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收发的一切电子通信——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以及包括短波、民用航空和航海通信在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进行窃听。

美国情报专家里切尔逊在评论该国目前的窃听能力和手段时表示,他们拥有无数手段——海里有潜艇,地面上有雷达,即使在4万多公里高空上,还有太空天线系统。此外,用来拦截通讯信号的窃听器更是五花八门——既可以伪装成树枝,嫁接在某国空军基地,也可以是价值5亿美元的间谍卫星。据披露,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侦听人员清晰地录下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贴身侍卫在地下秘密掩体内打进打出的电话。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次居然逮着了原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专用轿车内谈话的声音,幸好勃列日涅夫当时没有谈及国家大事,只是用保密电话跟别人聊天。

美国间谍听不懂中国方言

监听中国,美国军情机构似乎向来情有独钟。斯诺登公布的绝密文件《国家情报优先框架》名单中,美国国安局把目标国按照兴趣程度划分为5级,中国被列为最高兴趣的1级,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朝鲜和阿富汗。而中国“领导层意图”是他们最喜欢窃听的内容之一。

“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决策层的意图需要高度关注,军事动向、军工科技和意图也是最感兴趣的内容。”一名中国信息安全人士分析,美国国安局假如对中国的电话系统进行大规模监听,可能比窃入互联网更富挑战性。

而在窃听中国的电话系统时,最令美国国安局头疼的是中国复杂的地方语言。中国语言大约有18个方言群,衍生出298种“活语言”,这些活语言的变体则有3000种之多。面对千变万化的中国“方言”,美国国安局需要一支为数众多的语言专家团队。美国《航宇日报》透露,五角大楼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理解特定方言的自动翻译机”。

语音数据库同基因数据库一样,也被多国认为关乎国家安全。无论是情报界还是学术界,这种囊括各种方言的语音数据库,都被认定属于战略性资源。《华尔街日报》网站透露,美国语言学家史蒂夫·汉森和凯伦·帕克正在招募志愿者,希望能派人深入中国各地,记录下全国2862个县、34个省份的语言和故事。不过,他们对外声称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语言文化”。

不过目前尚无证据确认,美国学术界打造方言数据库,与美国国安局的监听行动存在直接关联,但这足以引起中国对于国家安全的警惕。监听中国电话通讯系统的哪些内容,外界至今依旧处在猜测之中。

克格勃特工巧妙窃听美国

历史上,美国与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曾发生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谍战,但最令后人回味的是1945年至1952年间克格勃使用一种名为“金唇”的窃听器对美国驻苏大使馆实施的代号为“自白”的间谍行动。这一窃听行动既是苏联克格勃引以为荣的惊世之举,也是世界间谍史上屈指可数的经典之作。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克格勃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1943年12月17日,克格勃研制成功了一种专门针对美国使馆的窃听装置。这种特制的窃听器名为“金唇”,外表形如蝌蚪,非常小巧,极易隐藏。另外,“金唇”的工作寿命也可以无限延长。从各方面来看,“金唇”都代表了当时世界窃听器的顶尖水平,它的问世为克格勃实施“自白”行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为了将“金唇”安装进美国驻苏使馆的核心位置,克格勃费尽心机。他们曾在美国使馆内精心设计了一起火灾,但是当那些装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们试图进入哈里曼大使的办公室时,却被高度警惕的大使拒之门外。

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又想出了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的妙计。但经过窃听器研究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贝尔格和伊奥费对选定的礼品进行检验,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些选定的礼品皆不可靠。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根据“金唇”的特殊性能重新选取材料制作载体。考虑到木制品既便于安放窃听器,又不影响窃听效果,克格勃头子贝利亚和他的高参们最终决定,让技艺精湛的工匠用最名贵的木材制作一枚美国国徽并把“金唇”暗藏其中,在合适的时机以赠送礼品的方式将其送进哈里曼办公室。“自白”行动终于峰回路转。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实施窃听行动的绝好时机到了,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哈里曼大使从莫斯科请到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克格勃制定出了一整套引诱方案。2月9日,苏联宣布在克里米亚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邀请。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真诚邀请,但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肯定无暇赴约,而委派一般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又不太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人选最后极有可能是两国驻苏大使。果然不出克格勃所料,美国大使哈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如期从莫斯科赶到克里米亚出席开营典礼。

典礼在对美英大使的致谢声中拉开了帷幕。哈里曼大使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驱散。恰恰在这一时刻,4名苏联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哈里曼大使面前。苏联工匠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斯大林私人翻译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对哈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哈里曼欣然接受了这一“特殊”的礼品,并将它带回大使馆,悬挂在自己办公室的醒目位置。

这枚国徽在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办公室一挂就是8年。8年间,“金唇”送走了4任大使。最神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都会把办公室内大到壁炉小到墨水瓶的所有物品全部更换一新,但谁也没有动过这枚美国国徽。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赢得了4任美国大使的钟爱,甚至大使办公室的窗帘及家具色调也作了相应改变,以便与这枚国徽相匹配。

但再完美的阴谋也终有败露的一天。由于克格勃对美国大使馆的情况总是了如指掌,使馆方面警觉起来,最终在1953年,“金唇”窃听器被美国中情局特工发现。这时它已忠实地为克格勃效力了8年之久。但美国人在发现“金唇”之后却始终没有勇气对外界公开他们的“耻辱”。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为了回应莫斯科的责难,才向全世界公开了“金唇”的秘密。当时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卡勃特还将那枚国徽及“金唇”窃听器拿到联合国安理会上作了一番展览。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和英国特工曾多次试图破解“金唇”的技术秘密,以仿制出同样的窃听器,但最后都是枉费心机。时至今日,内藏“金唇”窃听器的精美国徽仍旧陈列在中情局的博物馆内,供后人回味美国那段“耻辱”的历史。

潜伏在你身边的“手机间谍”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电影《窃听风云》中这句让人不寒而栗的台词,描述的不仅仅是电影中的故事。你知道吗?你用手机打出的每一个电话都可能被监听。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就是前车之鉴——他喜欢用手机打电话,而且很少使用经过加密的安全线路。这就给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大量机会。2003年,小布什和希拉克在联合国举行会晤,两人就伊拉克战争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交锋。由于事先已经完全掌握希拉克的立场,小布什对希拉克强硬地说:“你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所有观点我都反对。”此话令希拉克大为震惊。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名官员就曾说:“几乎没有哪国总统的声音,未在我们的耳机里出现过。他们要么是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时被窃听,要么是访美期间在饭店房间里被监听。”

由于手机通信导致泄密的例子还有很多。2011年3月,本·拉登的得力助手、“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就因使用手机暴露了藏身地而落网;1996年4月,俄罗斯车臣叛乱分子的头目杜达耶夫也因手机泄密,被俄军发射导弹击毙。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具有了“自报家门”的功能。如:有的手机具备“位置服务”功能,别人能通过这种服务随时跟踪你的位置;在台湾,有一种“间谍手机”销售很旺,据说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手机窃听器。只需在一般的手机里植入具有窃听功能的晶片,一拨电话就可以启动窃听功能。

世界各国的反窃听大战

自从窃听器问世后,各种反窃听武器也应运而生。

在反窃听武器中,最常用的是“反窃听手提场强测量器”,用它寻找窃听器就像小孩子玩捉迷藏游戏一样。反窃听人员提着这台仪器在室内来回探测,另一个人在室内各个角落发出较宽音域和较高分贝的声音,比如拍手声、哨子声和音乐声,这时暗藏在室内的窃听器就会对声音作出感受反应,窃听器的这一感受反应又会在窃听器中产生微弱的电子变化,这时,只要利用“反窃听手提场强测量器”就能极灵敏地测到窃听器中微弱的电子变化,然后一点点地接近窃听器,直至准确找到它的位置,彻底破获它。

1964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破获了克格勃偷偷安装的窃听网后,联邦德国情报部门也不甘落后,派遣了一名叫赫斯特·舒维尔克曼的年轻电子专家,以外交官的身份来到联邦德国驻苏联大使馆,检查和破坏克格勃安放在使馆内的窃听器。舒维尔克曼每当查到一个有线窃听器时,就用他的反窃听武器——“反窃听电击器”向窃听线路里输入一种猛烈的高压脉冲电震波,这样就把连接这根窃听线路上的所有窃听装置全部烧毁,并且还将正戴着耳机窃听的间谍震得像虾一样活蹦乱跳,使他们好像上了一次电刑。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对克格勃用强力微波辐射美国大使馆一事,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但苏联方面根本置之不理。无奈之下,美国谍报技术部门只得在1976年冬天,派了许多技术人员去为美国大使馆安装“反微波窃听设备”。他们在使馆的窗户上全部装上了特制的金属网做成的“窗纱”,在会议室和机要室的墙壁中灌进能够挡回微波辐射的铅溶液,做成“铅墙”,还在重要部门安装了先进的“噪音干扰器”,来掩盖一些重要的谈话声。

西方间谍机构对苏联驻外大使馆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如日本对苏联驻东京大使馆也采取了先进的电子窃听,对使馆内的一个目标实施日夜电子监听。这样一来,苏联克格勃也只得安装反窃听设备了。他们把房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都做成双层,室外用特制的透明玻璃做成多层玻璃窗,既隔音,又防止任何窃听电波出入,为了预防万一,在室内还安装了“音乐电子脉冲器”,不断地向空间发射,以干扰窃听。一些国家又发明了一种“笼子反窃听办公室”。这个“笼子反窃听办公室”的四周及顶部全都网上金属网,地板则用绝缘体予以隔绝,就连里面的照明电也是经过滤波的。在它的内部,所有的家具、物品材料都是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或模压塑料做成的,不可能有窃听器在里面藏匿,这样就能有效地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保证机密绝对不被泄露。

反窃听并非都是被动的,像联邦德国专家舒维尔克曼的“反窃听电击器”就是主动式的反窃听武器。目前主动式的反窃听装置主要是电话机,“扰频保密反窃听电话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采用一个扰频器把谈话的声音和各种人为的乱七八糟的杂音混合在一起,使窃听者无法听清。但是在通话的对方电话机中装有一个“消除杂音还声器”,这样,对方耳机里传出来的话就没有一丝杂音而非常清晰。美国国家安全局研制了一种新型的KL-43型高保密密码电话机。它既可防止窃听,还可探测出窃听者和窃听器的方位。因此,反窃听专家又生产了一种“反反窃听器”,国外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干酪盒”或“黑盒”等。这种仪器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反窃听装置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可以在反窃听小组到来之前就及早预先报警而逃之夭夭。

猜你喜欢

克格勃监听大使
我是菱大使
千元监听风格Hi-Fi箱新选择 Summer audio A-401
微笑大使
小狗大使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聪明反被聪明误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局域网监听软件的设计
克格勃“预防警告”工作机制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