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和谐高效课堂
2014-03-09潘建娥
潘建娥
摘 要: 向课堂要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发挥它的效率,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正在进行着,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高效和谐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环节,力图构建语文课堂的高效和谐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出的教学环境。“情境教学法”强调以“思”为核心,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说起山水,我们很少有人会说不喜欢,中国的古人尤其是这样。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漫溯,总能找到文人与山水结缘的痕迹。郦道元游览三峡,生出了“清荣俊茂,良多趣味”的感慨;吴均乘舟富春江上,发出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叹;欧阳修流连醉翁亭间,咏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佳句。文人喜爱山水,山水钟情于文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名篇——《小石潭记》,看一看作者在灵山秀水间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精心的导语设计,恰当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注重认知、忽视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互动中应重视生生间互动的作用,生生间的讨论、探究,这种群体优势,不仅能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更高远的境地。
例如我教学《理想》的互动片段:
师:诗人流沙河曾因诗集《草木篇》而获罪还乡。但22年的遭遇并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更执著地追求理想。文中哪里能看出作者对理想依然执著?
生:坚贞、绝处逢生、微笑、反抗……
师:冯梦龙曾说“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人不能没有理想?
生:是,从文中的“碌碌终生、庸人”就能看出来。
师:文中有的诗句美如画卷,有的诗句又闪动着哲理的情思,同学们可以试着读一读、品一品。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小组讨论交流。)
生:第五小节语言很美,句式也工整,更主要的是让我联想到了一些人。
师:头脑里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对吗?能与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仿佛看到了桑兰灿烂的微笑!
生:我仿佛看到了霍金正坐在轮椅上艰难地敲击着键盘,反抗着命运。
生: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头的认真。
师:最有哲理的诗句呢?可以找一句最典型的,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生: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获得的是喜悦、自豪感,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生:比如同学们,当取得好成绩时是自豪的,但牺牲了一些娱乐时间。(生笑。)
师:理想是美好的,追求理想的道路又是曲折、漫长的,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互动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的能力。这样既挖掘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品析语言、体会情感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三、学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就是一种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耕作、施肥、管理”的环节,才能有充实的“收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收紧“答案袋”,把知识的生成过程教给学生去体验、领会,我们只充当一个点拨者的角色。
例如学习《变色龙》一课,研读“‘笑的背后”环节:
师: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招人一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那究竟剩下了些什么呢?
师:首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文中的哪些人可笑?
生1:奥楚蔑洛夫。
生2:赫留金。
师:赫留金有哪些可笑的地方?
生1:他去戳弄小狗却被狗咬了很可笑。
生2:他想趁机敲一笔竹杠却落了空。
生3:他说自己的兄弟在当宪兵也无济于事很可笑。
生4:他被一个警官骂得连一只小狗都不如很可笑。
师:人们笑他了么?
生:笑了。
师:哪里看出来了?
生:倒数第二段。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这一段。
师:奥楚蔑洛夫警官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还有没有其他一些可笑的言行呢?
生1:他对赫留金的态度变化很快!
生2:他一会穿大衣,一会脱大衣的动作。
师: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他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极度的不安,是不是有些惭愧啊?
生3:不会。他害怕刚才骂小狗的话传到将军的耳朵里去。
师:他觉得骂小狗就是冒犯了将军,对吗?
生4:我觉得他讨好将军的一些话很可笑!
师:比如说……
生:“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师:类似的话还有哪些?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们嘲笑赫留金,而这个最应该被嘲笑的奥楚蔑洛夫警官却完全没有人取笑他,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当时的人们也是欺软怕硬、阿谀逢迎。
师:人们也懂得为警官效劳?警官又主动为将军服务?
生:这说明整个社会都流行这种“欺下媚上”的风气,整个社会都是黑暗的、腐朽的、病态的。
师:看来,这的确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笑”的背后是什么,也没有告诉学生哪些人可笑,而是引导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