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分步学钓法”鉴赏古诗初探
2014-03-09于瑞波
于瑞波
摘 要: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要想取得良好效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宜放长线,分步学钓。所谓“放长线”,是指把古诗鉴赏内容安排为上课前的五分钟活动,高中三年长抓不懈。“分步”是指分阶段鉴赏诗歌的意境、语言、表现手法,这种长线分步学钓的方式,集中体现了现行教育“学生主体操作,教师主导点拨,思维主线训练”的三主模式。
关键词: 长线分步学钓法 古诗鉴赏 鉴赏方法
古诗这一“风物”,经过几千年时空的隔离,呈现给学生,就格外地迷蒙、沉厚,学生们放眼量起来格外困难。沉淀是有层次的,剥开历史的厚重,也是有步骤的。古诗鉴赏如果长线放钓,分步而行,学生的眼力就会逐渐而增,灵光会日益而强,对古诗内旨的挖掘就会由浅入深,直至攫住核心,使千年尘滞的“风物”裸露出真质。
古诗鉴赏可以充分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把古诗鉴赏纳入课前五分钟活动,一改以前的经历,学生顿觉是一种创新,兴趣盎然。教师提前找好古诗输入电脑,展示于多媒体上。按学号顺序,每四人解析一首,每节课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解析,两节课为一组。一组解析完之后,教师对内容给予准确的校正,对学生的做法给予评价。组外的同学自行鉴赏,听中受教。
这种活动以半学期为长线,每个同学都能轮到,每半学期定一个鉴赏目标,使鉴赏分步进行。
一、长线第一钓:意境
在学生心目中,意境是抽象的,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不必要急着要求学生理解和提高意境,而是多次提供用以鉴赏的古诗,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操作。同时提示学生根据诗的意象,允许增添能够为鉴赏提供帮助的因素。充分的实践操作,一次一次地不断练习,一次一次地不断倾听,会一次次地增加体悟,丰富经验。这种经验一是来源于自己的实践创作,一是来源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实践创作。允许增添合情合理的因素,例如:一草一木,鸟鸣虫吟等,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中,丰满意境,创设出意境的美。假如一个班有60人,那么每个学生就会有60次的欣赏体悟,60次体悟下来,意境的感悟早已成熟。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应验了那句“熟能生巧”的真谛。
教师的点拨,放在同学之后,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意境的鉴赏,我班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的,四人一组,共鉴赏十三首古诗。它们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访戴天山道人不遇》,张旭的《山中留客》,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鉴赏完后,教师要求把自己的鉴赏誊写下稿纸上,教师留存,或可用于年段展览,增强效应。
二、长线第二钓——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载体,作者的所有心声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古诗语言或是凝练,或是细腻,或是豪放,或是浓郁,每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都让读者准确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思想。鉴赏语言,就是从词语入手,通过词语联想意境。词语透析的深刻,意境就准确,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得就正确。语言的赏析与学生的语文素质关系密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欣赏语言的角度,有的捕捉得恰当,有的捕捉则是次要的。教师只可做引导,不可做过多的深刻的否定。凡是能自圆其说的就予以思维的肯定,避免限制学生思维的飞扬。学生正值学习语言、放飞思绪、拓展想象、抒发浪漫的阶段,哪怕有一点点准确的创造都是收获。哪怕是只有飞扬了思维也是收获。教师要相信久而久之的力量。一首诗,四个同学品味语言,肯定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有细致的,也有粗疏的。相同的、不相同的互相补充,细致的、粗疏的互相借鉴,就使这首诗更完美。说者有意,听者有心,耳听心司,纠错校对,在互相学习中掌握品味语言的技巧,懂得动词、形容词刻画形象的逼真性,懂得作者着力雕琢词语、打造意象的目的。
语言的品味,我班是从高二第一学期开始的,学练了十八首古诗,有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一》、《送魏二》,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等,这些古诗仍然是教师选供的,在每组品味前一两天提供给学生。每组品味完了,教师给予讲评。要求学生将鉴赏誊写在稿纸上,教师留存。
三、长线第三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操作与以上意境、语言相同。仍然是教师提供赏析的诗歌,提前一天抄给学生。学生四人一组。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由两名学生到讲台解析,两节语文课完成。最后,教师给予准确的答案和指导。学生将稿子誊写交于教师保存或展览。时间为高二下学期,每位同学轮流一次。与意境、语言鉴赏不同的是,老师对表现手法要给予归纳,便于学生有谱可依。
总之,古诗鉴赏的这种长线分步学钓的方式,便于学生从容操作,学生互相模仿、借鉴、竞赛,赏析的文笔日臻优美。课前五分钟这种活动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也为高考古诗文鉴赏题做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