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3-09郑小平穆维松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尼系数区位产区

郑小平,穆维松,田 东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植产量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葡萄产量达到906.7万t,是1980年葡萄产量的81倍,年均增长率达15.3%。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统计,中国2010年的葡萄产量已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大葡萄生产国[1]。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葡萄种植在中国很多地区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

中国种植葡萄已有2 000多年历史,受限于生产环境要求,中国葡萄种植传统上主要集中于新疆、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地,而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和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葡萄区域生产布局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为了解中国葡萄种植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及发展趋势,该文拟在分析中国葡萄区域布局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工具分析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地理集中情况,并对影响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葡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1 中国葡萄种植区域格局现状及变迁

中国是葡萄生产和消费大国,具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近年来,葡萄种植的区域布局在不断地变化中。该文运用生产规模指数 (Production Scale Index)[3]来分析近30年来中国葡萄种植区域格局变动情况,葡萄生产规模指数是i省区t时期葡萄产量Sit占同期全国总产量St的比重,即PSIit=Sit/St。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生产规模指数前15位,见表1。这15个地区占全国葡萄产量的比重为88.3%。以省域进行划分,中国葡萄产地大致可以分为3类:(1)较大规模种植区 (比重≥5%),包括新疆、河北、山东、辽宁、浙江、河南;(2)一般规模种植区 (2%≤比重<5%),包括江苏、陕西、云南、广西、山西、安徽、四川;(3)少量种植区域 (比重<2%),湖北、吉林、宁夏、甘肃、天津及其他地区。表1列出了1980~2011年中国葡萄生产规模指数变化情况。

与2010年相比,位居首位的新疆所占比重下降较多,而浙江替代河南进入前五。而从近30年的比重变化情况可以看出:(1)在较大规模种植区中,新疆一直位居第一,河北上升到第二位,山东退居第三,河南在2011年退出前五位。前5个省区的比重和呈现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78.2%下降到2011年的55.9%。(2)在一般规模种植地区中,陕西、安徽等地区稳中有升,山西、四川略有下降,浙江、江苏、云南、广西近些年来增长较快。(3)在少量种植地区中,北京大幅下滑,吉林、湖北、天津等地略有下滑,宁夏、甘肃、湖南、福建等地略有增加。

表1 1980~2011年各省区葡萄生产规模指数 (%)

按照葡萄种植的大产区来分析,传统的葡萄产区,如新疆产区、渤海湾产区 (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北京)、黄土高原产区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黄河故道产区 (河南、安徽)等,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栽培经验,仍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其中新疆产区由占全国比重46.7%大幅下降到19%。而一批新兴的葡萄产区如浙江、江苏、云南、广西、上海等地,近年来葡萄种植发展迅速,使得葡萄种植不再局限于传统产区,而出现了向非传统产区扩散的趋势。由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产量占比超过1%的葡萄种植省区由1980年的12个增长到2011年的21个。

2 中国葡萄产地集中程度分析

为了解中国葡萄生产在空间 (地理)分布上的变迁,该文进一步对中国葡萄的产地集中程度近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产业地理集中是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特定产业的生产者大量分布于某一地区,形成一个具有协作竞争优势的集合体。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度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如行业集中率、区位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Moran's I指数、广义熵指数、相对熵指数、EG指数、行业Hoover系数、空间分散度指数等等,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4-6]。该文选取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基尼系数分析葡萄种植的地理集中和规模分布情况。

2.1 行业集中率

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规模较大的前n家生产者所占份额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在式 (1)中,Si为排列第i位生产者的产量(总产值、销售额等)占该产业全国总量的比重,CRn为前n位地区所占比重之和,通常n=4或者n=8,其取值范围为0~1。CRn值越大,表示该行业越集中。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集中度的划分标准,产业结构分为寡占型 (CR8≥40)和竞争型 (CR8<40%)两类。其中,CR8≥70%被视为极高寡占型。该文通过计算份额较大的8个地区所占的比重来评估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依据式 (1)中国1980~2011年葡萄的行业集中率(CR8)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1980~2011年葡萄种植的行业集中率 (CR8)注:根据《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2012)数据计算;港澳台数据未计入

根据葡萄种植的行业集中率测算结果,中国葡萄种植的行业集中率2011年的测算值为69.7%,葡萄种植的地域结构由2010年以前的极高寡占型演变为2011年中度集中寡占型,相较于1985年的高值90.35%,CR8值下降趋势明显,反映出中国葡萄种植的地理集中程度有所下降。

2.2 区位基尼系数

区位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的常用指标,它能描述产业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常用来度量生产在地域上的规模分布及收入不平等程度,区位基尼系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7]:

在式 (2)中,Xi是按各省葡萄产量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份额按低到高的顺序排列;Yi为各省葡萄产量;n是省份数量。

区位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分布越不平均。通常认为,区位基尼系数在0.20以下表示高度分散,0.50以上为高度集中[7]。依据式 (2)该文测算了1980~2011年中国葡萄产量的区位基尼系数,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1980~2011年葡萄种植的区位基尼系数注:根据《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2012)数据计算;港澳台数据未计入

根据葡萄种植的区位基尼系数测算结果,2011年的区位基尼系数为0.594,中国葡萄种植在区域分布上仍属于高度集中,规模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但亦可以看出,区位基尼系数近年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11年的区位基尼系数值较1985年的高值0.804下降了26%,反映出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有所降低。

3 影响葡萄生产区域变迁的因素探讨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葡萄种植的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和区域不平衡性程度均有所下降,葡萄种植由集中于少数传统适宜生态省区演变为向非传统产区扩张,该扩张趋势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葡萄是一种落叶藤本植物,其种植受到生产条件限制。另外,作为经济农作物,农民种植葡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葡萄与替代作物的收益差异是影响农民是否种葡萄、种多少葡萄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地方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影响葡萄种植的因素。该文以下具体从技术、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3.1 葡萄产业技术的进步突破了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限制

葡萄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果树,受光照、温度、降水等自然条件影响,中国葡萄种植传统上大多集中于北纬35~45°的北方葡萄种植黄金带上,包括环渤海湾、西北、新疆及东北地区。近些年,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生产者长期的不懈努力,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和栽培技术的发展,一些非葡萄栽培的适宜生态区已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以江浙为核心的南方产区和以云桂川为核心的西南产区。如“一年两收”品种的引入和相关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西南地区的葡萄产业获得快速发展;针对南方多雨气候,避雨栽培技术减少了葡萄病害,有效扩大了种植区域;促早栽培、延迟栽培技术及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的采用使得一些不适宜葡萄生长的地域摆脱了气候条件的限制,开始发展葡萄种植。

3.2 经济收益是影响农户种植葡萄的重要因素

葡萄是一种经济作物,具有较好的种植经济效益。中国葡萄种植者大多为农户,葡萄在传统产区和非传统葡萄产区的发展反映了各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一方面,流通成本过高降低了葡萄传统产区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中国葡萄大多用于鲜食,鲜食葡萄属于易腐生鲜食品,产销地之间长途运输会造成损耗及成本增加,导致产、销地的价格差异大,一些外销为主的传统产区的葡萄收购价格较低,据国家葡萄产业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2009年抽样调查,山东、辽宁、河北、河南、新疆等地的产地销售价格均低于6元/kg,较低的收购价格打击了这些地区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的积极性。相对而言,南方等传统葡萄销地进行葡萄种植,由于其流通成本较低,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挤压了传统葡萄产区发展葡萄种植的空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葡萄园的净利润平均为8.221 5万元/hm2,按省区具体分析,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收益明显高于河北、甘肃、河南、新疆等传统葡萄产区[2]。另一方面,传统产区有与葡萄种植经济效益相近的其他可选择作物,如环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等葡萄传统产区是中国苹果的优势产区,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资料汇编》(2012)统计显示,苹果每公顷的净利润可达6.917 985万元。而在南方地区,一些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大多远远低于葡萄,如柑每公顷的净利润为3.093 24万元;橘每公顷的净利润为2.569 06万元;甘蔗每公顷的净利润仅为1.050 78万元。葡萄与其他可选择农作物的经济收益差异驱动不同地区农户种植积极性,相比环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等葡萄传统产区,南方地区农户发展葡萄种植的意愿更高。

3.3 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促进了非葡萄传统产区的葡萄种植

由于葡萄种植具有较好经济效益,随着种植技术的突破,一些非葡萄传统适宜区的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葡萄种植,推进建立了很多葡萄生产基地,并将葡萄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列入了国民经济规划中,如云南规划在“十二五”末,葡萄总面积 (含酿酒葡萄)达到4.67万hm2以上;广西规划到2015年,全区葡萄面积要扩大到3.3万hm2。不少葡萄产业扶植政策的相继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和企业的种植积极性,葡萄种植业得以快速发展。

3.4 较发达地区的社会需求促发了葡萄观光采摘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为了适应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向休闲型发展的趋势,各种休闲采摘园应运而生。葡萄不仅味道可口、营养价值高,其特有的栽培架式结构也很适合进行休闲采摘。游客们可以在宽大的葡萄架下自由行走,一边享受着葡萄架下的清凉,一边品尝亲手采摘的美味鲜果。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近郊出现了不少旅游观光型、庭院型、庄园 (酒庄)式葡萄园,供游人观赏、采摘、餐饮等休闲娱乐,此种模式很受城市人青睐。葡萄采摘游正成为一些传统葡萄销地休闲农业的新亮点,促进了当地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

4 研究结论

该文在分析中国葡萄生产布局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基尼系数探讨了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地理集中情况,并从技术、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的原因,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在生产区域格局上,受生产自然条件影响,中国葡萄种植传统上大多集中于北纬35~45°的葡萄种植黄金带上。近年来,新疆、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五大传统产区的比重下降很多,而产量占比超过1%的葡萄种植省区数量大幅增加,表明葡萄种植不再局限于传统产区。

(2)对中国葡萄种植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基尼系数的分析显示,尽管中国葡萄种植的行业集中程度很高,区域规模分布亦很不平衡,但从变化趋势来看,行业集中程度有所下降,区域不平衡性程度也有所缓解,葡萄种植在空间布局上表现出扩张态势。

(3)从技术、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对葡萄种植扩散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葡萄产业技术的突破是传统非葡萄栽培的适宜生态区发展葡萄种植的关键,农户追逐经济利益是引发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的源动力,而政府推动和社会发展需求有力助推了南方地区发展葡萄种植。

(4)葡萄是一种多年生农作物,一旦形成了一种趋势,在较短时间将会延续这种趋势。总体上看,环渤海湾产区、新疆产区和西北及黄土高原产区等传统产区由于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禀赋及栽培经验,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比重会逐渐下降;而以江浙为核心的南方产区和以云桂川为核心的西南产区将会继续较快发展,成为中国葡萄生产的重要补充。

[1]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Food and Agriculturalcommoditiesproduction-Grapes.http://faostat.fao.org/site/339/default.aspx,2012

[2]穆维松,冯建英.中国葡萄产业经济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钟甫宁,胡雪梅.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8,1:4~9

[4]刘春霞.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经济地理,2006,(9):742~747

[5]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地理科学进展,2007,(3):1~13

[6]MARCON,E.,PUECH,F.Measures of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ies:improving distance-based methods.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0,10(5):745~762

[7]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管理世界,2002,(7):37~44

[8]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等.中国制造业省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研究.经济地理,2005,(5):315~318

[9]潘丹,曹光乔.中国蛋鸡生产布局优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4):68~74

[10]钟甫宁,刘顺飞.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9):39~44

[11]朱启荣.中国棉花主产区生产布局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4):31~38

[12]蒲业潇.理解区位基尼系数:局限性与基准分布的选择.统计研究,2011,(9):101~109

[13]杨春.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稻谷生产布局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4):17~20

[14]陈晓玲,陈登科,李国平.中国区域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1,(11):38~36

[15]屈宝香,张华,李刚.中国粮食生产布局与结构区域演变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2):1~6

[16]张振,乔娟.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8):61~67

[17]李力,安玉发.地区生产专业化与产业集聚.农业经济问题,2008,(5):44~49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区位产区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