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中小人法应用研究
2014-03-09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韩博
文/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韩博
TRIZ理论中小人法应用研究
文/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韩博
TRIZ理论是有效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者面对问题常常无法入手,并出现较多的错误。本文围绕TRIZ理论中五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小人法的解题思路、解题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旨在帮助TRIZ应用者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小人法概述
任何技术系统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某项或多项特定的功能,当系统内出现问题(矛盾或冲突)时,为了克服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惯性,使问题更好的解决,阿奇舒勒创立了“聪明的小矮人法”。当系统内的某些组件不能完成其必要的功能,并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作用,可利用小人法解决问题。在TRIZ理论中,共有5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分别是九屏幕图法、小人法、IFR(最终理想解)、金鱼法和STC算子法(尺寸—时间—成本算子法)。在这五种方法中,小人法是唯一纳入TRIZ中重要的算法—ARIZ算法中,可见小人法在TRIZ中的作用。
小人法是用一组小人来代表这些不能完成特定功能部件,通过能动的小人,实现预期的功能。然后,根据小人模型对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其有两个目的,一是克服由于思维惯性导致的思维障碍,尤其是对于系统结构;二是提供解决矛盾问题的思路。
二、小人法解决技术问题流程
1.小人法的解题思路
按照常规思维,在解决问题时通常选择的策略是从问题直接到解决方案,而这个过程采用的手段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得到解决方案。这种策略常常会导致形象、专业等思维惯性的产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较低。而小人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小人问题模型,利用小人问题模型产生解决方案模型,最终产生待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规避了思维惯性的产生以及克服了对此类问题原有的思维惯性,解决思路见图1。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贯穿在整个TRIZ理论体系中,如技术矛盾、物场模型、物理矛盾、知识库等工具都采用此类的解决策略。
2.小人法的解题流程
小人法在解决问题时通常采取以下步骤,应当指出的是TRIZ理论中各个工具的使用都有较为严谨的步骤,或者是“算法”,为学习和应用者提供了清晰的流程。
第一步:分析系统和超系统的构成
描述系统的组成,“系统”是指出现问题的系统,系统层级的选择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影响。系统层级选择太大时,系统信息不充分,为分析问题带来了困难;系统层次太小时,可能遗漏很多重要的信息。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具体分析。
第二步:确定系统存在的问题或者矛盾
当系统内的某些组件不能完成其必要功能,并表现出相互矛盾时,找出问题中的矛盾,分析出现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并确定矛盾的根本原因。
第三步:建立问题模型
描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按照第一步确定的结果描述),将系统中执行不同功能的组件想象成一群一群的小人,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不同功能的小人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并用一组小人代表那些不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部件。此时的小人问题模型是当前出现问题时或发生矛盾时的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研究得到的问题模型(有小人的图),将小人拟人化,根据问题的特点及小人执行的功能,赋予小人一定能动性和“人”的特征,抛开原有问题的环境,对小人其进行重组、移动、剪裁、增补等改造,以便实现解决矛盾。
第五步:从解决方案模型过渡到实际方案
根据对小人的重组、移动、剪裁、增补等改造后的解决方案,从幻想情景回到现实问题的环境中,将微观变成宏观,实现问题的解决。
3.小人法使时注意事项
长期的实践和应用经验表明,在应用小人法时经常出现下列错误。一是将系统的组件用一个小人、一行小人或一列小人表示,小人法要求需要使用一组或一簇小人来表示。小人法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思维惯性,将宏观转化为微观,如果使用一个小人表示,达不到克服思维惯性的目的。二是简单的将组件转化为小人,没有赋予小人相关特性,使应用者面对“小人图形”模棱两可,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根据小人执行的功能和问题环境给予小人的一些特性,可以有效地通过联想得到解决方案。
小人法的应用重点、难点在于小人如何实现移动、重组、裁剪和增补,这也是小人法的应用核心。其变化的前提是必须根据执行功能的不同给予小人一定的人物特征,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而激化矛盾有利于小人的重新组合。
三、小人法解决技术问题案例
1.利用小人法解决水杯喝茶问题案例
水杯
水杯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喝水装置,所有的人都在使用。据统计,我国有50%左右的人有喝茶的习惯,而普通的水杯不能满足喝茶人的需要。问题在于利用普通水杯喝茶时,茶叶和水的混合物通过水杯的倾斜,同时进入口中,影响人们的正常喝水。在这个问题中,当水杯没有盛水,或者盛茶水但没有喝时并没有发生矛盾,因此只分析饮水时的矛盾。下面按照小人法的步骤逐一分析。
第一步:分析系统和超系统的构成。
系统的构成有水杯杯体、水、茶叶以及杯盖组成,超系统是人的手及嘴。由于喝水时所产生的矛盾与系统的杯盖没有较大关系,因此不予考虑。而人的手和嘴是超系统,难以改变,也不予考虑。
第二步:确定系统存在的问题或者矛盾
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是喝水时水和茶叶同时会进入嘴中,根本原因是茶叶的质量较轻,漂浮在水中,会随水的移动而移动。
第三步:建立问题模型
描述系统组件的功能。
表1 系统组件功能描述
图2 小人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在小人模型中,绿色的小人(水)和黑色的小人(茶叶)混合在一起,当紫色小人(杯体)移动或者改变方向时(喝水时),绿色小人和黑色小人也会争先向外移动。我们需要的是绿色小人,而不是黑色小人。这时,需要有另外一组人,将黑色小人拦住,就如同公交车中有贼和乘客,警察需要辨别好人与坏人,当好人下车时警察放行,坏人下车时警察拦住,最后车内剩余的是坏人。为了拦住坏人,需要警察的出现。因此本问题的方案模型是引入一组具有辨识能力的小人。
第五步:从解决方案模型过渡到实际方案
根据第四步的解决方案模型,需要在出口增加一批警察,而警察必须有识别能力,回到原问题中,需要增加一个装置,能够实现茶叶和水的分离。由于水和茶叶的大小不同,很容易地会想到这个装置应当是带孔的过滤网,孔的大小决定了过滤茶叶的能力,如图3。
2.应用小人法解决水杯倒水时溢水的问题
在解决水和茶叶分离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当过滤网的孔太大时,茶叶容易和水同时出去;当过滤网的孔太小时,水下流的速度变慢,开水容易溢出,造成对人体的烫伤。应用小人法可解决案例1带来的新问题。这时的矛盾不是喝水时,而是向杯中倒水时。
第一步:分析系统和超系统的构成。
系统构成如案例1,但在这个新问题中,水溢出与空气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解决过程中需要考虑空气。而茶叶与问题无关,不予考虑。
第二步:确定系统存在的问题或者矛盾
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开水倒入水杯时,一般过滤网的孔较小,水流比较集中,在过滤网上方水的压力大于空气外出的压力,空气无法从水杯中排出,使得水停留在过滤网上方,容易造成水的溢出,发生烫伤等有害事件。
第三步:建立问题模型
描述系统组件的功能。
表2 系统组件功能描述
图4 小人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在小人模型中,当倒入开水时,蓝色小人(开水)经过红色小人(过滤网)向下移动,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的蓝色小人,由于蓝色小人“人多势众”,使得底部的白色小人(空气)无法出去,形成两者对立的局面。此时水杯从过滤网到杯口的容积较小,造成蓝色小人移动到紫色小人(水杯)的外边,烫伤倒水者。在这里,矛盾表现在蓝色小人和白色小人在红色小人的区域发生对峙,一方想出去,一方想进来,矛盾的区域在红色小人(过滤网)。如同在一条相向的单行道路上,当两方相遇时,都不能通过,最好的办法是运用交通警察,将两者分开,各行其路。在本问题中,能够承担交通警察的角色只有红色小人(过滤网),而出现问题正是因为红色小人的存在使得双方对峙。对峙的重要原因是双方在同一个平面上,无法实现两者的分离。如何通过改变红色小人,来实现双方对峙呢?利用红色小人疏导蓝色小人和白色小人,使双方各行其道。可以考虑通过重组红色小人,将红色小人的排列由平面排列转化为“下凸”型排列,当蓝色小人向下移动时,白色小人可以自觉向上移动。
第五步:从解决方案模型过渡到实际方案
根据第四步的解决方案模型,改变原有直面型的过滤网,设计为“下凸”型的过滤网,使水和空气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移动,不会出现双方对峙,造成人员的伤害。过滤网的形状见图5。
图5 新型水杯过滤网
3.应用小人法解决水杯倒茶的问题
在案例1和2的解决方案中,仍然存在当茶叶较碎小时,很多茶叶移动出来,如喝龙井、茉莉花等。当喝铁观音等茶叶片较大的茶时不存在问题,但在喝完茶后,茶叶容易粘连在杯壁,不易清理茶叶。
第一步:分析系统和超系统的构成。
系统的构成有水杯杯体、水、茶叶、过滤网及杯盖。
第二步:确定系统存在的问题或者矛盾
当水杯使用者喝颗粒较小的茶叶时,需要过滤网的孔非常小,这样在案例2中的设计也会出现案例1中所出现的后果,当喝茶叶叶片较大的茶时,茶叶不容易清理,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三步:建立小人问题模型
描述系统组件的功能。
表3 系统组件功能描述
图6 小人模型
第四步:建立方案模型
在小人模型中,红色小人(过滤网)执行的主要功能是当喝水时将黑色小人(茶叶)和蓝色小人(水)分离,也就是将黑色小人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蓝色小人可以自由移动,同时不能造成在蓝色小人进入时,引起蓝色小人和白色小人之间的对峙。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红色小人之间的间距非常小时,白色小人和蓝色小人都很难通过,同时将红色小人移动在杯口,这时蓝色小人向下移动就会向外溢出。考虑可否将水杯颠倒一下,或将红色小人在整个水杯中的站位进行调整,从上方移动到下方,不会造成蓝色小人向外移动的现象(溢出烫伤)。当红色小人移动到下方时,黑色小人进入杯子比较困难,如果杯体下方能够给黑色小人开一扇门,那么黑色小人的进出将变得非常容易。这时大量蓝色小人进入时,没有红色小人的阻挡,很容易的向下移动,而黑色小人由于下方有门,可很容易的出入,而红色小人的间距非常小,有效实现黑色小人和蓝色小人之间的隔离。
第五步:从解决方案模型过渡到实际方案
根据第四步的解决方案模型,将过滤网安装在水杯的最下方,同时在水杯的下方也设计为可以开口的形式,从而容易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在倒入开水时,水不易溢出,同时在喝颗粒较小的茶叶时,茶叶不会漏过滤网,当喝叶片较大的茶叶时,离杯口较近,很容易地实现清理。
图7 新型水杯
四、结论与展望
小人法是克服思维惯性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解决宏观物体实体结构类问题时,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结构的重新组合、移动和设计。该方法只有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增加经验,才能提高使用效率。
责编/刘红伟
[1]曹福全. 创新思维与方法概论[M]. 哈尔滨:黑龙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教程(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杨清亮. 发明是这样诞生的:TRIZ理论全接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根里奇.阿奇舒勒著,谭培波等译,创新的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011IM020700和2013IM021600)
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