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干旱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配水能力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2014-03-08祖来克孜米吉提祖拉提力提甫
文/祖来克孜·米吉提 祖拉提·力提甫
自然资源是地区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任何地区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自然资源的制约。新疆极度干旱区多为贫困地区,面临的水危机更为突出。该领域研究方法和内容不断更新、涉及学科范畴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以旱区水资源集约、循环和节约利用并重的研究体系。水资源短缺是新疆和我国西北极度干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区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南疆和东疆片区不同程度存在水资源短缺和超采现象,吐鲁番地区年超采量近3亿m3,水资源短缺已经对区域经济和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形成客观制约。新疆经济部门根据自治区工业园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把干旱区工业用水配给列入待解决重点问题。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在新疆干旱区水资源脆弱性研究中重点强调新疆、特别是极度旱区水资源供给失衡的严重性,确定了以节水为主的旱区未来用水模式。
一、新疆极度干旱地区水资源现状
干旱区指降水量少,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干旱缺水的地方,一般将年降水量不足200mm的地区划为干旱地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2.0%,包括新疆和内蒙古的绝大部分,以及甘肃、青海、山西、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极度干旱地区是指年平均降水量少于50mm地区,吐鲁番地区属于极端干旱地区。
2012年我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69.3mm,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63.7mm。吐鲁番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6.6mm,气候极端干旱,年蒸发量达3600mm,是我国极旱荒漠区之一。对于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而言,水资源的多寡及利用方式,决定着该区域的最大承载能力,尤其是水资源的使用与分配制约着经济的生存与发展。
吐鲁番地区水资源主要由来自天山水系各河流径流量、天山泉水、河道潜流量及山前侧渗四部分组成,2004年到2011年全地区水资源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用水量呈增长趋势,而且用水量平均水资源总量的两倍,存在超采现象。2011年水资源总量为6.9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5.27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22亿m3。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1106m3(新疆为3970m3,全国为2600m3),水资源相对较少,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如表1。
二、极度干旱地区(吐鲁番地区)的工业发展规模
新疆吐鲁番地区凭借矿产资源、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及基础设施等优势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目前吐鲁番已形成以资源、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冶金、纺织、建材、制药、能源等优势行业为龙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表1 2004~2011年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结构
从吐鲁番地区工业园区成立的时间上看,园区的设立起步早、数量多,历经了新疆园区的创建和发展,并搭上了新疆加快园区发展建设的快车道。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是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吐鲁番地区工业园区初步实现了人口、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土地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截至2011年底,各园区规划面积共计173平方公里,而实际开发面积只有50平方公里,实际开发率28.9%,开发程度不足30%;园区共入驻企业287家,每个园区入驻企业54家;新疆园区入驻企业平均水平为216家,吐鲁番地区园区入驻企业数量规模只及新疆平均水平的1/4。各园区自成立以来到2011年底,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7亿元,平均每个园区投资3.24亿元;托克逊能源重化工园区、大河沿园区、石化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超过亿元。
三、极度干旱地区(吐鲁番地区)的工业用水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工业是耗水大户,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加工、冷却、空调、洗涤锅炉等使用的水以及厂内职工用水的总称。根据2004~2011年吐鲁番地区工业用水量可知,工业用水呈下降状态,即从2004年的0.76亿m3减少到2011年的0.51亿m3,如表2。
工业节水的核心是提高工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计算吐鲁番地区各年份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得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表2可知,吐鲁番地区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5.33(m3/万元),200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2.91(m3/万元),远远低于地区年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200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42.16(m3/万元),远远高于地区年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低。
表2 2004~2011年吐鲁番地区工业用水情况
尽管吐鲁番地区工业生产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吐鲁番地区工业技术结构滞后,主要表现为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高精尖产品和市场急需的高技术产品少,高耗水工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
2.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吐鲁番地区工业呈加速度型发展,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虽然国民经济收入绝对额增长较快,但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各项经济指标上升幅度不大。
3.工业用水的供给不足和利用率低已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四、新疆极度干旱地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据《吐鲁番市水资源利用综合规划》,提出吐鲁番地区地表水的可利用量为4.95亿m3(估算值),地下水的可利用量为5.12亿m3,得出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07亿m3。2011年,全市各行业用水总量为13.55亿m3,水资源总超采量为3.48亿m3,其中,地下水超采严重,为1.1亿m3。因此,吐鲁番市水资源总量采补不平衡。在2004~2011年各行业用水比例的基础上,按照城乡居民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环境(林业)的秩序进行初步分配(见表3)。
在改革开放以来构成新疆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中工业生产总值处于重要地位,2011年新疆农业生产总值占新疆总产值的17.6%,其用水量占94%,工业生产总值占46.38%,其用水量占3.1%。同样吐鲁番地区作为一个极度干旱地区,其各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2011年,农业、工业、建筑业,生活和生态用水比例分别为89.37%、3.76%、0.44%、1.55%、4.87%,而全市工业总产值为125.193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26.9967亿元,工业每方水的产值为245.478元、农业每方水的产值为2.229元,工业每方水的产值是农业的110.11倍。众所周知,对吐鲁番地区来说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其工业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是缩短与新疆其他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动力。
五、提高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1.明确节水目标,综合考虑节水指标的相互关系。近10年来陆续有人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城市及工业用水增长进行预测、评价,有些因缺乏完整的分析且统计口径不一,而难以引用。其本身有一个动态变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很多,有的难以定量分析,有的尚属未知数还难以估量,而且缺少可借鉴的理论。
2.强力推进设施农业节水。当前,全市86.18%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这是影响水资源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全面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把农业的水资源节约出来,才能促使水资源达到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表3 2004~2011年吐鲁番地区各行业水资源利用情况
3.树立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的转变。在我国,以往的水利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即供水管理,而很少考虑如何管理好水资源和按照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布置农业、工业用水,即需水管理。在工业方面,推动现有工业企业升级改造,降低用水量,杜绝引进高耗水的产业和项目。
4.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未来工业在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上,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严格限制大耗水工业在严重缺水地区的过度发展与规模膨胀,,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限制高耗水项目目录及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目录。二是加强工业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降低冶金、电力、造纸、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的单位用水指标。三是加大城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5.开发节水新技术,建立更有效的用水机制。积极开发工业节水技术,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降低工业用水指标,逐步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在都市化地区建立清洁生产型工业体系。
[1]魏志平.新疆吐鲁番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J].新疆鄯善工园区(可持续发展),2011.
[2]周蕾.新疆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与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1).
[3]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
[4]吐鲁番地区统计局.吐鲁番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