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4-03-08陈倩倩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层级文化研究

张 旭,陈倩倩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研究

张 旭,陈倩倩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要求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有效进行创新和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成为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文化作为影响企业行为的一个因素,对技术创新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129家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四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层级文化、灵活文化和市场文化对于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灵活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企业的市场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企业的层级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方式。企业若要更好地增强其创新能力,就需要结合自身的文化选择适合的创新方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强化以及维持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创新方式;技术创新;创新管理;企业管理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企业比以前面临着更多的变化。在一个要求多种产品结构、不断改变行业经济、打破企业现有能力格局和创造新型价值网络的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成长和改变,即不断创新,获取竞争对手不具备的优势。

技术创新始终是多年来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傅家骥等(1998)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是关键资源成长和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1]。一些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可能会使员工接受创新作为一种基本的组织价值观并且感觉自己更多地参与业务(Hartmann,2006)[2]。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文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定性作用,而较少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研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企业面临着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是先于其他企业开发出根本性的工艺变革或重大技术突破,在市场上率先推出新的产品,最终获取垄断利益,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还是通过学习模仿率先者的创新思路和行为,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一步进行开发,生产出能够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与率先创新者相媲美的产品并与之展开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方式的作用以及有何种影响,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因此,本文根据Quinn(1983)等人提出的竞争价值模型(CVF)把企业文化分为团队文化、层级文化、灵活文化、市场文化,考察不同文化是否对技术创新方式有何种以及多大程度的影响。为企业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参考,并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二、理论及研究假设

1.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涵盖范围(Petrock,1990),其概念较难被界定[4]。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的见解各异。但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特有、根植于企业之内为全体成员遵守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为企业提供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导。

企业文化不仅仅会对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影响,而且企业对于特定事件和战略等的态度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5]。Petrock(1990)认为,企业不能强制改变其中存在的组织文化,企业员工不会在认为其价值观应该依据利益而改变的情况下就会被迫改变其价值观[4]。所以,一个企业中文化的形成以及区别于其他企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具有不同表现的原因是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各个企业中所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文化表现则造成了这种差异[5]。因此,明确地区分企业文化,有助于清楚了解企业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帮助企业准确认识自身的文化特性并将企业文化与其他要素进行合理匹配。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分类。其中,Wallach(1983)根据企业的氛围和工作环境,将企业文化区分为官僚型、创新型、支持型文化三类[7]。第一类是官僚型文化。强调明确的组织层级与责权划分以及标准化和固定化的工作内容,主要建立在控制与权力的基础上。第二类是创新型文化。具备创新型文化的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通常是复杂且多变的,因此员工必须具有勇于创造和敢于冒险的创业家精神。第三类是支持型文化。此类组织的工作环境相对开放,并重视人际关系之和谐和睦,强调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通过支持、鼓励、信任来进行对员工的管理。Bass等(1993)提出,企业文化有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两类文化,并认为两种文化不排斥,单有一种类型的文化都不能取得成功[8]。以在分配过程中企业的行为特征为标准,企业文化被分为经济导向、关系导向和发展导向三类(Mannlx,1995)[9]。

Cameron&Quinn(1999)等人以竞争价值模型(CVF)为基础进行分类,用外向/内向和柔性/控制两个维度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四种类型[10]:

(1)内向、柔性的团队文化(Clan Culture):此类型的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员工参与和凝聚力。在企业中,领导者与员工、以及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同家人一般。

(2) 内向、控制的层级文化(Hierarchy Culture):此类型的文化强调命令和规则,有明确的组织层级结构与权责划分,对组织的高效平稳、长期稳定的运行十分重视,对风险和重大变革持拒绝的态度。

(3) 外向、柔性的灵活文化(Adhocracy Culture):此类型的文化强调创造力、适应力和企业家精神。灵活文化企业把发现新的市场或开发最独特和最新颖的产品/服务视为巨大的成功,企业员工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创新精神。

(4) 外向、控制的市场文化(Market Culture):此类型的文化强调的是竞争、效率和达成目标,注重工作成就的实现和扩大企业受益,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策略的方向。

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可表示为图1所示。

图1 竞争价值模型

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分类和命名,但可以发现实际上大多数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通性。特别是Quinn等人以外向/内向和柔性/控制两个维度,划分出的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团队、层级、灵活、市场)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从组织关注外部导向或内部导向、强调柔性或控制两个方面明确了企业文化的不同表现。

因此,本文主要借鉴Cameron&Quinn(1999)等人对企业文化的分类方法,并与中国企业文化特征相结合来对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2.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

创新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在其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创新进行分类,产生了驳杂的创新分类方式。我国学者傅家骥根据创新发生的时间先后,将技术创新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方式。本文依据研究问题的需要,也采用这种分类方法。

率先创新是指企业先于其他企业,通过自身内部各部门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产生重大技术突破或根本性的工艺变革,在市场上率先推出全新的产品/服务,以此来获取垄断利益,确立竞争优势的一种创新活动。一般来说,率先创新都是突破性的创新,开辟的通常是全新的市场和领域。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向率先创新者学习创新的思路和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购买或破译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根据市场特点和趋势加以深入开发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在技术上和市场上都是跟随者,但模仿创新并不是完全的仿照和照抄照搬。模仿创新中的模仿,不仅仅限于技术方面,而是对率先者的整个创新行为的模仿与借鉴;模仿创新中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率先者主导设计基础之上的产品和工艺的渐进创新。

3.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在对创新方式进行选择时,必须对率先创新还是模仿创新做出抉择。事实上,不同类型的文化会导致企业对不同创新方式选择的偏重。

从过程的角度而言,从创意的产生到创新的实现这一连续过程可以被看作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主体必然会被企业文化所影响,这正是企业文化对创新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Tushman&O'Reilly(1997)指出,成功的企业有能力将创新吸收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流程中,企业文化存在于创新的核心之处[11]。哈特曼(Hartmann,2006)的研究认为,企业文化可以引导成员承认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价值,进而激发企业成员之间的创新行为[2]。企业中对生产资源的交流和综合受到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社交默契的刺激,促进了技术创新(Tsai&Ghoshal,1998)[12]。事实上,企业在对率先创新或模仿创新这两种方式的选择上,从本质看是受文化所驱动的。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进行选择时对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的认定与把握的不同表现。

在Quinn(1999)等人提出的竞争价值模型(CVF)中,将企业文化分为团队文化、层级文化、灵活文化、市场文化,本文也将借鉴这一分类方法,来进行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

团队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员工参与和凝聚力。郑畅达(2007)在其研究中认为,以团队文化为主导文化的企业中,领导者与员工、以及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同家人一般,企业之间以及企业成员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Kivimaki(2000)认为,对于创新来说,组织学习和内部交流至关重要,甚至组织内部交流的好坏对于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13]。在研究对金融服务创新中发现,组织良好的内外部沟通可以很好地获取创新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创新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Annouk,Rudy&Rosette,1999)[14]。团队文化对学习和交流的强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坦诚沟通、相互学习和共享知识,从而可以扩大已有资源的适用范围(Midgley,1991)[15]。在团队文化下,员工之间平等互助和充分的交流能够加强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其形成的文化网络有利于企业收集、检验和反馈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并且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各元素的联系,解决矛盾,保证信息的畅通。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a:企业的团队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

H1b:企业的团队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

层级文化强调命令和规则,对组织的高效平稳、长期稳定的运行十分重视。层级文化为主导的企业重视的是可预测性而不是突破性的改变[16]。层级文化企业成功的基准是交付可靠、迅捷和低成本的产品/服务,企业中存在的制度和规章(即形式化的活动)限制了员工适应变化的能力,因此,层级文化对内部而非外部的关注,重视稳定和可预测性而非突破性变革,使该文化类型的企业倾向于创新程度投入较少、创新风险较小和变革力度较轻的模仿创新。在层级文化企业中,由于组织之间的层级性以及上下层沟通较少,其内部主要依赖命令或指令来传递和沟通信息。因此,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降低在信息的沟通和传递方面的内部交易成本。管理者做出重大的率先创新决策后,由于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可以将决策迅速地传递到企业的各个层级,因此,层级文化在传递决策信息的速度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并且,对于决策的实施,层级文化企业的员工会服从管理层的决策,严格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层级文化的这种特征有利于利用式学习,从而对现有技术、能力和范式进行提炼和深化,提高企业的效率。所以,当企业决定通过率先采取创新行动的时候,企业成员会迅速地执行组织的决策进行创新。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企业的层级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

H2b:企业的层级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

灵活文化强调创造力、适应力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员工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创新精神。Julia(2011)等学者认为,创造力是率先创新的关键特征,而在灵活文化中员工被给予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能够鼓励创造力的产生,员工参与决策也能够促进企业成员之间的学习与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承担率先进行创新的风险[17]。灵活文化企业愿意承受较大的环境压力,对进行率先创新所需要的压力和风险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孙爱英等,2004)[18]。灵活文化往往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市场有很高的关注。Kimberly&Evanisko(1981)认为,以外部为导向的企业通常有各种能够使其获得关于他们经营环境信息的机制,从而有利于企业产生突破性的创新[19]。Miller(1983)提出,以企业家精神为特征的创新往往是激进的、革新性的和高风险的。员工在灵活文化的企业中通常勇于接受挑战并且习惯了不断地挑战,在环境产生变化时反应的速度会比较迅速,因此,可以很快地进行决策,也更容易先于其他竞争者产生创新。由此可见,灵活文化对创造力和适应性的强调,使企业应该会推崇有巨大压力和风险但同时也具有首创性的率先创新。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企业的灵活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

市场文化强调的是竞争、效率和达成目标,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策略的方向。一方面,Slater等(1995)认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文化企业必须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因为这可以让企业对市场中的机会和威胁反应得更迅速和更有效[20]。Christensen等(1996)和Hamel等(1994)都提出,市场文化导致的创新所关注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把握那些消费者没有描述出来的需求[21,22]。与此类似,Bennett等(1981)也认为市场导向是对现有创新成果的变化和改良,使消费者现有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不是为了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推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23]。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市场文化企业为了赢得竞争,能够非常感知来自于市场的拉力,从而先于其他企业进行创新。Gallagher et al.(2008)认为,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对产量和成果的重视为企业提供了率先创新的动力和指导。所以,市场文化的企业对于赢得竞争的目标和对成果的重视,可能通过模仿创新或率先创新以获得高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a:企业的市场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

H4b:企业的市场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框架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框架

2.研究样本

样本主要来自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MBA课程的学员,并选取不同的班级进行问卷发放。调查对象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如董事长、经理、主任等中选择。共回收问卷136份,经过筛选,剔除了无效问卷7份,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为129份,有效率为94.85%。样本企业所在的行业涉及传统制造业、建筑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能源/交通/基础产业等多个领域,均为中国的企业,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公司大多位于东北地区。

3.变量的测量

为确保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本文尽量采用国外文献中已经开发出来并被验证了的成熟量表,再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些必要修改作为收集实证数据的工具。

衡量企业文化的量表采用OCAI量表并进行了少许修改。量表共包含六个题项: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企业凝聚、战略重点、成功准则,每个题项下有四个陈述句,分别与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相对应。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的衡量,本研究从企业技术创新的倾向强度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变量在创新倾向分值越高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率先创新态势,反之则表示较强的模仿创新态势。量表设计参考了Julia et al.(2011)[14]以及Hurley&Hult(1998)[24]的量表,并结合学者的相关论述形成的。该量表包含“主动性特征、应对行为、资源投入和研发力度”三个题项,共13个问题。

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来衡量所有题项,要求受访者根据其自身对公司的了解来判断公司客观情况与句子陈述的相符程度。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四、研究结果

1.信度与效度

采用SPSS软件对表1中的37个题项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法旋转,共提取出7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62.5%。各题项均与预期一致清晰地负载因子上,且因子载荷都超过0.5。各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均高于0.70这一高信度水平(所有Cronbach's a 0.812),变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能够发现企业文化类型与技术创新方式的相关关系如何。如表2所示,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创新方式导向与团队文化、灵活文化、市场文化、层级文化的矩阵中存在着比较高的相关系数。

表1 变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表2 相关系数矩阵

3.回归分析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研究中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作为回归模型中的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创新方式导向,解释变量为团队文化、灵活文化、市场文化以及层级文化,并且使其依次单独进入模型,最终得到4个模型,如表3所示。

表3 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方式导向的分层回归分析结果(N=129)

根据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团队文化其方程中的显著性水平不明显,故H1a、H1b没有获得支持。而灵活文化、市场文化与层级文化在其各自方程中,F值分别为90.30、8.83和63.02,显著性检验概率值均为0.000,因此满足线性模型的前提要求。灵活文化、市场文化与层级文化的T值显著性水平值均为0.000,所以灵活文化、市场文化和层级文化都对各自的模型有很大贡献。

根据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可以看出,灵活文化、市场文化与层级文化对率先创新以及模仿创新的影响各不相同。层级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灵活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市场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故本文的假设H2a、H3、H4b得到了支持。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运用竞争价值模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团队文化、层级文化、灵活文化、市场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的影响作用。经过调查与统计,本研究中的假设H2a、H3、H4b得到支持,H1a、H1b、H2b、H4a没有获得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层级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企业的灵活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企业的市场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

本文的研究结果既丰富了企业文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又在企业的创新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的创新方式选择产生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企业在选择创新方式时通过结合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强化以及维持。因此,企业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对待企业文化,认清不同的文化表现,在内部建立起相应的文化模式和保障措施,选择适合自身的创新方式,以便更好地处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对管理所提出的挑战,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最后,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于东北地区的企业,因而获得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今后可以尝试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数据调研以进一步检验研究假设。未来的研究也可将不同的产业特征加入考虑,同时也可将环境变动等外部因素纳入研究中以进行扩展和深化。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Hartmann A.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motivating innovative behaviour in construction firms[J].Construction Innovation,2006,6(3):159-172.

[3]叶金国,张世英.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自组织与演化模型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2).

[4]Petrock F.Corporate culture enhances profits[M].VA:HR Magazine,1990:64-66.

[5]Jones G&James L R.Psychological climate:dimensions and relationships of individual and aggregate work environment perception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79,23:201-250.

[6]许庆瑞.研究与发展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7]Wallach E J.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the cultural match [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83,37:29-36.

[8]Bass B M&Avolio B J.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M].Palo Alto,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96.

[9]Mannlx E A.Northcraft Equity,Equality or Need?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the Allocation of Benefits and Burden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5,63(3):276-286.

[10]Cameron K S&Quinn R E.Diagnosing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Based on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M].MA:Addison-Wesley,Reading,1999:213-226.

[11]Tushman M L&O'Reilly C A.Winning through Innovation:A Practical Guide to Lead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newal[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58-62.

[12]Tsai W&Ghoshal S.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the role intrafirm net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4):464-476.

[13]Kivimaki M&Lansisalmi H.Communica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R&D Management,2000,30(1):33-42.

[14]Annouk L,Rudy K M&Rosette S J.Linking communication to innovation success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a case study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1999,10(1):23-48.

[15]Midgley D F,Morrison P D&Roberts J H.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etween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1,18(1):635-643.

[16]刘消寒.企业文化、企业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商学院,2011.

[17]Julia C Naranjo-Valencia,Daniel J&Raquel S.Innovation or imitation?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J].Management Decision,2011,49:55-72.

[18]孙爱英,李垣,任峰.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22(4):432-437.

[19]Kimberly J R&Evanisko M.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on hospital adoption of technological and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1,24 (4):689-713.

[20]Slater F S&Narver J C.Market orientation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3):63-74.

[21]Christensen C M&Bower J L.Customer power,strategic investment and the failure of lead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1996,17:197-218.

[22]Hamel G&Prahalad C K.Strategy inten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9,5:75-83.

[23]Bennett&Cooper.The misuse of marketing:An American tragedy[J].Business Horizons,1981,25:51-61.

[24]Hurley R F&Hult G.Innovation,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 Integration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8,62:42-54.

[25]O'Re illy C.A,Chatm an J,Caldwell J.Peop le and Organizational Cu lture:A 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organization Fi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

[26]James C Sarros,Judy Gray,Iain L Densten,Brian Cooper.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rofile Revisited and Revise: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2005.

[27]王国顺,张仕璟,邵留国.企业文化测量模型研究——基于Dension模型的改进及实证 [J].中国软科学,2006(03).

(责任编辑:FZF)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ZHANG Xu,CHEN Qian-qian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

In the context of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requirements,how to effectively innovate and choose the innovative ways has become a central concern of enterprises.As a factor to influence corporate behavior,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wa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al types(including clan culture,hierarchical culture,adhocracy culture and market culture)and way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creative innovation or imitative innovation)is discussed.We use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test a sample of 129 Chinese companies.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dhocracy culture and market culture foster creative innovation while hierarchical culture promotes imitative innovation.Enterprises can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innovate,strengthen and mainta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f they select the appropriate ways of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cultures.

Corporate culture;Way of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novation management;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270

A

1004-292X(2014)01-0043-06

2013-03-19

张 旭(1971-),男,辽宁抚顺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研究。

猜你喜欢

层级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