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4-03-08马文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插管呼吸机

马文进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医院内科 2151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其特征为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与长期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有关,其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加重患者的全身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传统的COPD伴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包括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化痰、平喘、维持酸碱平衡等。本文研究了COPD伴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早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及评价,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3月本院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共80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血气分析均提示Ⅱ型呼吸衰竭,pH<7.35,PaO2<60mmHg,PaCO2>50mmHg,根据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证实为急性加重期,需剔除严重心、脑、肝肾功能疾病,严重昏迷、多脏器功能不全及不能行面罩吸氧者。按照人为+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5±6.3)岁,病程4~26年,平均(16.5±4.2)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7.5±5.4)岁,病程2~25年,平均(18.5±5.4)年。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的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舒张支气管、化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选择S/T模式,根据病情调整通气参数,吸气压力(IPAP)初始调节为6cmH2O,每隔5~10min上调1~2cmH2O,以潮气量足够,患者舒适为主,呼气压力(EPAP)一般4~8cmH2O,患者无呼气困难,氧饱和度>90%。BPM设置为8~12次/min,Ti为1.5s,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好转逐渐下调至停用无创呼吸机。若患者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呼吸频率<8次/min或>40次/min、心跳、呼吸暂停,血气分析示严重酸中毒pH<7.0,PaCO2进行性升高且PaO2始终<40mmHg,需立即行气管插管。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有效,患者咳、痰、喘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较前明显改善,胸片示肺纹理较前好转,意识清,无发热,血象下降至正常;显效,咳、痰、喘等症状轻度缓解或肺部听诊呼吸音稍有改善;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好转或者较前加重或者需气管插管治疗[2]。

1.3.2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12、24小时的HR、RR、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有效24例,显效14例,无效2例,其中需行气管插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气管插管率为2.5%;对照组中有效14例,显效15例,无效11例,其中需行气管插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气管插管率为1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6小时的HR、RR、pH、PaO2、PaCO2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第12、24小时的上述指标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状况更明显(P<0.05)。见表1,每个指标均用治疗组/对照组表示。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24小时HR、RR、pH、PaO2、PaCO2平均值比较

2.3 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3.27±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21.14±4.26)d。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气流受限及气道阻塞,引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展至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肺功能逐渐恶化至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自身长期代偿功能,虽有PaO2降低及PaCO2分压增高,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若出现感染或其他诱因,患者可表现为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此时急性逐渐加重的缺氧及CO2潴留可严重影响全身重要脏器功能[3],肺部主要表现为早期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但后期发展为呼吸频率及肺通气逐渐减少,最终导致呼吸停止。心血管系统表现为PaCO2降低,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心率增快、外周阻力增加,但后期严重缺氧及CO2潴留则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诱发血压下降及心率失常等严重后果。缺氧及CO2潴留、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引起脑水肿、脑功能障碍、肺性脑病、颅内高压等。另外缺氧可引起肾脏血管收缩、胃黏膜血流减少从而诱发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4]。故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早解除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中毒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祛痰、抗感染及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而无创机械辅助通气在Ⅱ型呼吸衰竭应用较少,往往在疾病的后期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才开始应用,此时缺氧、酸中毒的持续作用对机体各器官已经造成损害,最终严重病例需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无创机械通气能够增强患者的呼吸动力和功能,较快及有效地纠正缺氧及CO2潴留,降低对机体其他脏器及组织的损害。

本研究使用的是BiPAP无创呼吸机,设置为S/T模式,为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不仅可以响应自主呼吸努力时触发吸气气道正压及呼气气道正压,而且可以在患者设定时间内不能自主呼吸时输送机械触发的呼吸,保证患者通气量,提高通气功能,较有效地纠正缺氧及CO2潴留,另外Bi-PAP无创呼吸机的涡轮供气方式,其气流流速较大40~50L/min,弥补了操作中漏气的情况,保证了人机呼吸协调,避免出现呼吸机对抗[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心率及PaO2、PaCO2等指标较快和显著改善,降低了气管插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综上所述,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在传统抗感染、解痉、祛痰、平喘及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基础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较快纠正缺氧及酸中毒,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胡静,王璨丽,罗懿.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13):1660-1661.

[3] 王莹,余阗,张英.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6):794-795.

[4] 杜成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5例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7):3530-3531.

[5] 曾清,郑德清,方丽华,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427-428.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