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在线教育产业的五大预言

2014-03-07吕森林

出版参考 2014年3期
关键词:跨平台题库内容

吕森林

过去的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异常火爆,不断有创新成果推出。笔者对一年以来的在线教育行业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以下几条预言,供业内人士参考。

预言一、C2C模式将被无情淘汰

淘宝凭借“支付宝”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方式,苹果凭借App Store的“三七分成”改变了人们购买软件的方式,于是在互联网教育领域也有很多企业试图复制“教育淘宝”模式。

笔者早在《在线教育的四大“美丽陷井”》一文中指出,“做教育行业的淘宝”不是新兴在线教育企业运营的可行模式。当然淘宝等有巨大流量的例外,淘宝本来就是集成商,但是淘宝上的商家,做得好的都成了“Small Business”(小企业),而不是单独的个人。

“做教育行业的淘宝,任何人可以在线上开班授课”,凡是做这种模式的,将会被无情淘汰。这是由于教育的“服务”本质是不同的,教育培训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复杂的智力服务活动。个人提供的教育服务,具有不稳定、不持续、质量无保证的特点。

有人会问,可汗不就是从C2C做起的吗?没错,但是现在可汗已经拿到投资,成为地道的Business(企业),而不再是Customer(客户)了。在中国,“邢帅学院”也是如此,当初邢帅如果没有YY教育频道的大力追捧,也不可能以个人身份崛起。智者当借力而行,成规模的产业必然要求以团队的形式出现。

目前早期做C2C模式的企业,如传课网、多贝网、能力天空,基本上都转向B2B2C模式。此时如果再固守C2C模式,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预言二、高清视频课程将很快被颠覆

在线教育自2000年起,技术没有本质的提升,仅仅是从HTML过渡到三分屏、Flash。自2009年,在线教育的课程进行了升级,大量高清视频课程开始普及,直至现在高清视频仍然占据了主流课程领域。高清视频固然提升了用户体验,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线教育交互性差、无法吸引用户持续学习、无法跨平台运行的弊端。

自2013年开始,新兴企业的出现,大量资本的注入,一扫长期以来课程开发技术徘徊不前的积弊,新的课程形式不断出现。2014年将是改变高清视频主导天下的一年。新的课程形式具有以下几点:

1.交互性好,学习体验佳

交互性指的是用户不再一味地听,也不再一味地做习题,而是集教、学、练于一身,给用户带来极佳的学习体验。

交互性体现在课件具有“智能”,能引导用户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升用户的学习效果。

2.跨平台运行

当前正处于e-Learning向m-Learning过渡的时期,基于Web的PC平台与移动学习,在未来几年内仍然是处于并存状态。在移动端Android、iOS操作系统为主,内容资源开发成本巨大,不可能每个操作系统的课程,都开发一遍。“一次开发,到处运行”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跨平台的内容开发技术是必然之路。

3.文件小,窄带下可运行

移动环境下,带宽是移动学习的一个指针因素。因此需要跨平台的内容资源具有文件小的特点。移动学习对带宽较为敏感,因此跨平台内容技术应该文件小,在4G尚未普及,在3G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播放效果,也可以节省大量服务器和带宽资源。

4.短小精悍、趣味性强

动辄40分钟的视频课程不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5-10分钟的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课程形式,即“微课”,2013年微课的普及非常快。

传统学习模式枯燥无味,而游戏却能吸引无数用户的青睐。如果能将游戏和移动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会产生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体验。随着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起作业网”的游戏化学习。可以预见,以联机对战、竞赛为形式,增进学习的交互性和趣味性的产品一定会出现。

预言三、互联网企业将折翼K12(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领域

不知为何K12领域一直是风险投资看好的领域,大约有40%的项目与中小学有关。但是中小学仍然有其独特的特点,其面临的威胁和风险也相当大,理由如下。

1.教材版本繁多与更迭,给内容开发带来高成本

自2001年启动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中小学教材由人教版一家独大,迅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这样“百花齐放”的局面给数字资源、教辅资料的开发带来了噩梦:80多家出版社出版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版本至少有5种以上,甚至版本最多的英语有30多种。各种版本的教材内容必然有所不同,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数字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多数以内容为主要卖点的企业,在适应各版本教材的内容上甚为纠结,为此消耗了数以千万计的成本。而内容是从事此行业绕不开的问题,因此中小学领域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必须充分重视内容资源的来源和处理问题,尽可能降低成本。

2.面授辅导班的替代作用

面授辅导班近四五年的迅猛发展,大大激活了面向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部全面规定学校周末和暑假不得补课,这使得学生的富余时间大大增多,而学生升学的压力并未就此降低,反而滋生了大量的社会辅导班的需求。

面授辅导班与移动学习本身并不直接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但是当家长面临消费选择的时候,会在面授班和其他技术手段辅助之间做出选择。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和看得见摸得着的面授培训班,价格当然也有天壤之别,在线学习要便宜得多,按理说家长应该选择价格便宜的,但实际上往往与此相左,这是由于K12领域客户(家长)和用户(学生)之间需求矛盾的原因,而家长在决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3.家长与学校对在线学习尚不接受

中小学生上网问题,是历来以久的社会问题。以前主要是PC上网玩游戏、网聊的问题,这是长期以来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生自然不会在上课时间上网,但是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其上网功能使得中小学生大量的时间被吸引到手机游戏、手机QQ、微信上。这使得家长和学校对移动设备的应用有很大的担心。在K(幼儿园)阶段,家长也颇为担心电子设备对儿童身心产生消极影响。

如果互联网企业不熟悉K12中小学教育体制非常封闭的特点,那么很可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K12由于中国地域极其分散,也很难通过教育体制内的“关系”而横扫全国市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起作业网”,动用大量资金撬动中小学的大门,由此积累的上千万用户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而后续投资又不到位的话,将是非常危险的。

以笔者判断,肯定会有企业在K12这个门槛很高的领域折翼,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小学领域,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猿题库、梯子网现有的理念还不足以形成颠覆性的影响。如果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试图攻入中小学领域,恐怕是打错了如意算盘。

预言四、跨行业联姻成为普遍现象

在线教育是一个集教育、互联网、技术等诸多元素于一身的新兴复合行业。原有的教育产业链条,将会被打破,产业之间跨行业联姻将成为普遍现象。

2013年底,在沪江网发起的“互联网教育创业英雄会”上,最先被邀请发言的并不是互联网教育企业,而是地地道道的传统出版企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透露其与科大讯飞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从事数字化教育。

显然,二者联姻的原动力无疑在于二者具有极强的互补特性:外研社是中国最大的外语图书出版社,具有优质内容和品牌资源,而科大讯飞是拥有核心语音技术的上市公司。

在2013年的在线教育热潮中,唱独角戏的多是新兴互联网教育公司和互联网巨头,鲜有传统出版行业的声音。其实以笔者的了解,传统教材、教辅出版社及出版公司,都在2014年加强了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的预算。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懂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规律,而教育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海量内容资源及线下渠道。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谁也取代不了谁,因此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跨界间的联姻。

预言五、无序跨界竞争终将变为有序竞合

如今的在线教育,仍然是无序竞争状态。因为新兴资本财大气粗,本着“只要花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的想法,会强行进入别人的“地盘”。

像猿题库、华图的“猿题库”“砖题库”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无序跨界竞争。猿题库本以为做在线教育,取得内容资源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不就是找一些人扫描试题、录入到数据库吗?一点技术含量没有。结果肯定在做试题、尤其是K12试题库的时候,吃了不少亏,自己做内容资源的最终结局,恐怕还不如从内容供应商那儿买资源。往往做技术出身的人,对内容资源开发的难度认识不清。

与此同时,华图的“砖题库”的技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技术本来就不是华图的强项,华图的技术人员难以设计出优秀的产品,因此采用了外包技术团队。但是外包技术团队是否能解决问题?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好。如今号称坐拥上千万道试题、2014年要投入1.5个亿的梯子网,也正与某些内容资源提供商建立合作。以笔者来看,凡是在短时间内动辄声称开发出上千万道试题、数十万在线课程的企业,显然是在忽悠外行。其实中小学缺的根本不是海量的试题,而是优质的试题解答资源。

因此做互联网出身的企业,和做教育出身的企业,都需要正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从目前看,短期内双方还难以形成共识。只有在不断撞南墙吃亏之后痛定思痛,产业界的无序跨界竞争才会逐渐变成有序竞争。

(作者系移动学习资讯网首席研究员)

猜你喜欢

跨平台题库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勾股定理”优题库
“轴对称”优题库
“轴对称”优题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题库
跨平台APEX接口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内容
基于QT的跨平台输电铁塔监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基于OPC跨平台通信的电机监测与诊断系统
基于B/S的跨平台用户界面可配置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