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图像特征检验分析纺织物特种痕迹
2014-03-06王彦学
王彦学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6)
某年4月1日下午2时36分,美国某市的一个报社发生爆炸,2时47分,报社3个街区外的某银行也发生爆炸。银行大厅的监控系统拍摄下来2名身穿皮大衣、头戴滑雪帽的持枪蒙面歹徒(后发现还有1名歹徒在外望风),其中1名下穿浅色牛仔裤(黑白视频无法反映其颜色)。警方经侦查,确定了查尔斯·芭比等3名犯罪嫌疑人。本案侦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现场视频图像处理中,通过对关联物图像的微观形态特征识别,与人像所图示的嫌疑人建立认定关系,对3人中的1人(查尔斯·芭比)是否出现在现场进行了重建。
一、本案纺织物检验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影像测量技术推断身高
对视频中出现离摄像头近的一人,选取银行营业厅地砖长宽度、木质办公桌高度作为参照物(参数),根据“透视学”原理的函数关系(H=hp/lp·L,H为身高,hp系画面中人像的透视线段长度,lp系画面参照物像的透视长度,L系参照物的实际长度)转换,测量该人身高约为5.65英尺(1米=3.280 8英尺),与查尔斯·芭比(身高5.662 5英尺)相差无几(见图1)。
(二)模拟银行监控摄像头的摄角,找等高替身进行拍摄实验
为进一步确认查尔斯·芭比涉案的事实,警方对其家里进行了搜查,从中搜查到一条破旧的蓝色牛仔裤。找到一名与芭比身高相同的人做替身,摆好替身的站位,使其与现场视频中的嫌疑人侧身站位基本一致,然后选取与现场监控探头摄像角度、高度、照度一致的阵位进行拍照和摄像,由影像转化获取一定帧量的照片,比较替身的照片与视频资料中穿浅色牛仔裤的嫌疑人图片(见图1)。这一实验旨在验证影像测量的结果,并为下一步纺织物痕迹检验提供可靠性样本。
图1 基于摄像头同样摄角的照相实验
图2 现场和替身图像明迹线、脚口特征分区比对
(三)利用牛仔裤明迹线、脚口纹理确认嫌疑人的现场穿着
将歹徒和替身的牛仔裤右下侧明迹线、脚口的纹理特征图片进行4区共30个相似点的标示(见图2)。其中,1区为右侧明迹线,2区为右后侧脚口,3区为右侧明迹线与脚口结合处,4区为右前侧脚口。
运用“逐点分析”的方法,特别是两组相似点中位于明迹线中间位置的第5点最为明显,该处的明迹线已经发生了断裂和折叠。而在位于右前侧脚口的第7点,可见视频图像中的图片相应位置的凸起部位纹理已经延伸至脚口,结合处发白,显示已经褪色,其宏观特征呈现“H”型图案,并且右线条较宽,左线条较窄。从查尔斯·芭比家中搜出的牛仔裤在替身试穿后也有相同图案,具有相似特征,推断这条裤子与劫案中一名歹徒的裤子具有高度相似性(见图3)。
图3 5号点和7号点形态特征放大着色处理
二、讨论
本案在侦查人员无法直接指出谁是抢劫犯及其分工的情况下,通过替身试穿搜查出的牛仔裤的图片,对其与现场视频图像中的牛仔裤物像进行了同一检验和认定。由于现场留下的并非牛仔裤实物,仅仅是视频影像,为防止色差、光线等问题干扰,基于黑白照录模式,采取等高替身做模特儿和同角度、高度、照度拍摄等办法,对于如何在侦查中应用视频监控资料,如何进行现场重建,特别是对于如何对视频图像中的纺织物特殊痕迹检验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牛仔裤特种痕迹检验的价值识点
传统上对牛仔布的痕迹检验一般重点检验布料原始加工(包括成衣裤的加工)、使用、磨损、修补痕迹及其形成的工具痕迹等。牛仔裤的品牌、面料质地、剪裁、款型、颜色是其市场价值的关键因素,纤维含量、撕破强力、耐干摩擦色牢度是反映织物结实程度、染色稳定性的物理指标。牛仔裤作为纺织物特殊痕迹的一种,具有其特殊性。牛仔裤(布)的物证检验价值随其个性特征伴生,不一而足:无论是其富于变化的结构线、多用途多变化的口袋、对比强烈的明迹线、品牌与形象设计、后袋上的商标、皮牌或铁牌,还是拉链头、扣子、铆钉以及由臀贴袋、前L型袋口周围等发展成的局部绣花、金属或仿钻石饰物镶嵌、盘条等。从颜色上看,除靛蓝色纯棉斜纹布之外,在红、黑、绿、白、蓝、棕等流行主色调下,牛仔面料变化多彩,如印花、提花、彩色条纹、金银加丝、印花涂层、强弹水纹牛仔布等。另外,各种仿旧整理技术用机械方法改变了织物外观,如冲刷法、砂石洗法、渐隐洗法、磨洗法、冲蚀洗法等。
(二)正确看待纺织物特种痕迹图像的检验价值
上述关于牛仔裤的纺织物检验特征在视频图像中哪些构成鉴定的识点需要具体分析,只有那些摄像机捕捉到的并经过图像处理后能显现的形态特征才具有检验价值。本案显示,牛仔裤腿外侧明线迹的缝合对接痕迹具有高低连续相接的“山谷效应”,这是牛仔裤的明迹线特征,区别于其他纺织物检验。传统上对纺织物对接缝合痕迹的检验中,鉴定现场遗留纺织物的缝合断离痕迹、起始针与终点针打结痕迹、缝纫工艺习惯等是基本支点。但是传统检验毕竟要以现场遗留(主体现场或关联现场)纺织物为前提。视频监控技术在国内外当今各类案件侦查中愈加重要,在一些案件的侦查工作中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视频图像中获取的各种信息中,相对而言,体貌特征(面相、身高、胖瘦、行走特点等)极为重要,而人像的纺织品特征,在实际办案中应该说可以利用,但稳定性远不如纺织品实物。如果个案的视频图像中能够找到有价值的纺织品特征,我们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检验为侦查提供一定价值量的信息和线索。
(三)视频图像资料的证据补强体系构建
视频监控系统由于成像环境因素、视频场景因素和成像机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出现模糊图像的问题,使得拍摄的图像无法清晰地反映出作案人身份特征。随着司法鉴定要求的不断提高,法院退查要求进行视频人像检验鉴定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在对质量不高的视频进行检验时,除外貌特征外,还应注意提取人体动态特征、衣着特征、配饰等,其对象不单是犯罪嫌疑人,还应包括视频图像所反映的其他嫌疑人、被害人、见证人等穿戴的纺织物特征。在当前的视频鉴定工作中,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不断提高,经常只承认没有作案过程、案值未达立案标准的视频人像,而对作案过程中的人像矢口否认,一些案件在提取样本时,犯罪嫌疑人还出现拒绝拍照、伪装走路姿态和步法特征等情况,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实践中应通过提取案发地监控视频作为样本,结合时空关系、鞋及饰物特征、纺织物特征、运动特征、工具特征、被害人辨认、见证人指认等手段对监控视频中的目标人像和关联物图像进行检验、比对和评估,最终做出人像、物像认定或否定的结论。
我国已经确立审判中心主义的司法改革基本路径和无罪推定、证据裁判和程序法治三项原则,必须不断完备证据制度体系,建立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相互衔接、内在统一的证据制度体系。特别是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对于刑事侦查部门拓展视频图像资料的“证据化”应用领域——由“侦查证据”向“审判证据”转化和提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实践中视频侦查活动愈加普及,应用视频图像证实或证伪犯罪的情形越来越多,视频监控系统构筑了侦查人员的重要情报平台,这种“信息依赖性”要求办案人员应及时探索建立视频图像资料的补强证据体系和规则,即视频图像资料与其他证据类型(如电子数据、物证、言证、现场勘查笔录等)一并使用的证明策略,其第一步功能是达到为侦查破案所用,而最终功能和目的应当而且必须是为审判采信,实现入罪或出罪的根本目的。
[1]戴林.特殊痕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7.
[2]赵长磊,李雷.检验纺织品缝线痕迹破案1例[J].刑事技术,2012,(3).
[3]刘娟.牛仔裤的结构形态[J].饰,1999,(3).
[4]王彦学等.监控录像中模糊人像的模拟画像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5]孙媛娜.根据时空关系分析认定嫌疑人像[J].刑事技术,2013,(2).
[6]沈德咏.论疑罪从无[J].中国法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