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撷取桃花三两枝
——谈谈专题片的事例筛选

2014-03-06曾德斌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拍片专题片事例

□曾德斌

撷取桃花三两枝
——谈谈专题片的事例筛选

□曾德斌

与居民谈心(右为钟茂芳)

常言道:“牡丹虽好,全靠绿叶扶持。”拍片也是如此,主题就像花,开得再艳,没有绿叶衬托也不能动人;素材就像叶,只要叶子精神、排序得当,便能使花冠更加娇艳。很多制片人都非常讲究素材的选取,道理就在这里。去年,我参与制作了反映江西省奉新县优秀社区工作者钟茂芳事迹的专题片《社区好班长》。在制片过程中我们广泛调查采访,积累了大量事迹材料。但在创作脚本时,我们最后只圈定了其中几个事例进行深入采访、重点叙述。为什么我们要在素材筛选上这么慎重?就是因为好花需要绿叶扶,好主题也需要好故事表现。

越朴实越能打动人

拍人物事迹片,一定要感人,这是创作者的共识。可是怎样才能感人,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为了追求“感人”的艺术效果,不惜大费周章、罗列事迹,欲以排山倒海般的情感攻势征服观众;有人则专门找那些一看就“高大上”的事迹材料,想以崇高的思想境界折服观众。对这些手法我们不予评价,但我们却有自己的选材角度,就是朴实。

感人的故事不一定非要限于舍生取义、牺牲小我这类的主题范畴,那些发生在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一样具有触动人心、引人共鸣的感染力。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符合主流价值观、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一旦和人们的生活有了距离,感染力也要大打折扣;而那些反映主人公世俗生活一面的、凸显个人真实情感的故事,虽然在表达主题上作用不够直接,但却血肉丰满、引人入胜。

拍《社区好班长》这个片子,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尽可能搜集了与人物相关的各类报道,安排不同时段进行多次前期采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构思。一开始我们想以时间为主线,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性跟拍画面来展现主人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然而社区工作其实琐碎平淡,社区工作者做的事情也细雨无声,他们一段时间内的历程往往都是流水账,在差不多的场景和差不多的人物谈一些差不多的小事情,既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紧张冲突,如实反映未免沉闷无聊。怎样才能让主人公一出场就打动人心、留住观众?最后我们决定从主人公的个人生活经历入手,为主人公增添现实血肉。

钟茂芳出身穷困,父亲耳聋,母亲做童养媳时被打断了一只手,家里有十个小孩。有一年过年,家里没有春联,钟茂芳就挑了一担柴火到四里地以外的一个先生家里换。天寒地滑,钟茂芳换好春联回来时不小心摔到了河里,春联也毁了,两手空空地回到家里。父亲见了什么也没说,重新装满一担柴火上了山路,再去求副春联。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时非常受触动,就决定用情景再现还原这段故事。或许这个故事与全片主题的直接关联不大,然而当钟茂芳那幼小的身影挑着担子蹒跚地出现在画面中时,观众却随着情节的进展一下子就进入了我们营造的情感激流里。人们此刻会感到好奇:这个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最后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社区工作者的呢?

越困难越有典型性

郑板桥画竹,寥寥几笔见精神。衬托鲜花的绿叶也不必很多,只要繁简得当、排序合宜,寥寥几片即可。很多制作者拍片,以为事情越多人物越鲜明,结果罗列大量实例,见事不见人。做事要找窍门,写诗要做诗眼,拍片也要选准典型事例。典型事例具有表现张力,一事可见一人。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才具有典型性呢?我们认为,那些矛盾冲突比较集中的故事最能突出反映人物个性及其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专题片一般都很短,片长只有十几分钟。十几分钟里要把一个人鲜活地表现出来,其实并不容易,所以专题片每一分每一秒的画面都很宝贵,不能浪费在游离、冗余的叙述中,而要集中在对典型事例的表现上。《社区好班长》的制作目的之一是表现钟茂芳对社区工作的执着坚守,但钟茂芳的坚守持续了几十年,你怎么可能在十几分钟内讲完几十年的事情呢?所以我们放弃了平铺直叙,把目光集中于钟茂芳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处理过的几件大事情上。我们在采访时确立的方向就是给主人公设置困境,因为困境中人的作为更能体现自身精神特质。

在采访时,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社区这么多人办公,经费又紧张,这办公用房是怎么解决的?这么一问,就问出了故事。原来,钟茂芳调任社区负责人以前,有些居委会的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民房或临街店铺,面积狭小不说,还极大地限制了服务功能的发挥。为了解决困难,钟茂芳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找组织。有的领导被“骚扰”得见他就躲,他就展开“围追堵截”。“找领导反映这个问题很多次,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片中我们用了主人公的同期声,画面再现主人公一次次起草申请、一次次出入有关部门申请批示的场面。建办公场地要花钱,主人公没这种能力,上级部门钱也吃紧,怎么办?主人公的困境吸引着观众,他在困境中坚持、坚韧、坚决的作为和态度更显得弥足珍贵。

下班路上,与社区党员讲社区建设

越尖锐越具感染力

电教人拍片有一些思维定式,其中一个定式就是规避具有消极影响的素材,认为这样的素材容易削弱作品的思想性。拍电教片也是一种宣传工作,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不过在艺术表现规律上,其实和一般意义的专题片也没有太大不同。有阳光就有阴影,没有阴影的地方也就没有阳光。电教片的阳光性其实并不在于素材的正反,有时候恰恰是那些存在阴影的事实更能衬托出主人公思想中的阳光。

体现为民的例子可以有很多,为生活不便的老人做家务,逢年过节为贫困群众送温暖,都算。但是每个先进人物都做过这样的事,大家拍片都选这样的事,电视上表现的也都是这样的事,结果就难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个性削弱后真实性也便受到了影响。在《社区好班长》一片中,我们前期也拍摄了很多类似的镜头,但最后决定不采用,而是从主人公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寻找波折。结果,有这么一件事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社区有个老婆婆,时年68岁,家境不好,身体也差,子女都不在身边。钟茂芳对她格外关照,有空就到她家走访,在生活上尽可能伸出援手。我们在社区办公室里看到钟茂芳的《民情日记》,里面记录的帮扶这位老人的事项就有五十多件。老人也很感激,在我们采访时不停地唠叨“钟书记是个好人”。但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却曾经对钟茂芳有过思想上的“疙瘩”。一次老人住院,花了一万六千多元,没人跑腿,都是钟茂芳去代结。出了院,老人自己算来算去,估摸着也就花了万把块。剩下的钱哪去了?老人怀疑钟茂芳。钟茂芳没生气没上火,到医院去打印了所有医药费清单,一项一项给老人解释。这事儿放在别人身上,大概要抱怨费力不讨好,从此避而远之。但钟茂芳没有,他继续照顾老人,因为在他看来老人年纪太大了,没人照顾哪能行?

选择这个故事其实我们也有点顾虑:这是不是把人性反映得有点阴暗了?但主人公在这个事件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善良、耐心和宽容却更加打动人心,所以我们还是采用了,事实证明效果很不错。

《闲情偶寄》中说文章的头绪,曾道:“孤竹劲松,直上无枝。”筛选素材也要理清头绪,不能枝节旁生,也不能言不及义,要做到“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则短”,剪裁要合度,叙事要精要。至于怎么做到这些,就要靠创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了。

(作者为江西省奉新县委组织部干部)

猜你喜欢

拍片专题片事例
不吐不快:“翻”陈出 新有多难?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腰痛出现八种情况要拍片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上市公司“拍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