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红绿茶产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2014-03-06杨如兴张磊陈芝芝吴志丹

茶叶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闽东茶园茶叶

杨如兴,张磊,陈芝芝,吴志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闽东红绿茶产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杨如兴,张磊,陈芝芝,吴志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阐述了闽东生态茶园建设措施和目标,总结出适合闽东红绿茶生产的新垦茶园、茶林嵌合型和纯茶种植老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闽东;茶区;生态茶园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我国张顺高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把生态学引入茶区建设,提出了生态茶园概念。此后,张天福、舒庆龄等许多学者[1-21]从不同角度对茶园生态环境和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影响茶叶优质高效生产的茶园生态模式、结构与功能,对我国生态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闽东(宁德市)位于福建东北部,主栽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和茗科1号等茶树品种,是福建省重要红绿茶产区和茶叶生产大市。2012年全市开采茶园面积5.53万hm2,占全省的1/4强,居全省九市之首,仅春茶产值就达14.5亿元[22]。当前我省正在因地制宜大力开展生态茶园建设,以提高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和茶叶产能。闽东生态环境优良,201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3%,远超国家生态城市规定的森林覆盖率基本标准,十分有利于发展生态茶园[23]。然而闽东在茶叶生产中由于存在茶园过度开垦、生态茶园建设科技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已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市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针对闽东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和茶类生产在福建福安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和福建蓝湖食品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示范基地,根据不同的茶园类型,总结提出适宜闽东茶叶生产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为闽东生态茶园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1 闽东生态茶园建设措施与目标

闽东红绿茶区生态茶园建设以稳定现有茶园面积,严格控制茶园新垦,保护茶园及周边原生态环境为前提,采取茶园种树、种草或留草,陡坡退茶还林或还草,园内路网水泥硬化或草皮砖铺设,蓄排水等节水工程标准设施建设,良种良法栽培,机械化生产等技术措施。做到茶园“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靴”、雨天能走不粘泥、能灌能排抗旱保墒不积水、精准施肥和绿色防控不污染、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从而恢复茶园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物产出率,最终达到茶与自然,茶与经济谐调发展,实现“茶、林、水、路、肥、药”高效安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和经济高效的目的。

2 闽东红绿茶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2.1 新垦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2.1.1 新垦茶园产地环境基本要求

新垦茶园应选择在生态环境比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远离城镇、工矿区、交通主干道和居民生活区,并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山区建园。其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茶园周围特别是上风口无大气污染源,有害气体排放要求达到国家大气环境一级空气质量标准(表1);茶园土壤主要元素含量界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内,周围无非金属或金属矿山,无重金属、稀土和农药污染,土壤肥力较高,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纯净清洁无污染,上游无污染源。

表 1 新垦生态茶园建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Table 1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in the newly-reclaimed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2.1.2 新垦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新垦生态茶园建设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宜采用人工“草皮砖”修筑茶园梯埂,梯层与梯层间依原生植被、茶园海拔和区域气候特点等情况保留一定面积的条带形原生植被以保持水土、增加天敌栖息地及丰富生物多样性。梯层茶园采用“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建设,即采用“等高梯层、缓路横沟(竹节沟)、深挖条垦、心土筑埂、表土回园、良种壮苗、条栽绿化(梯壁绿化)”等7个关键技术[24]。

茶园绿化建设中应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尽量保留原生态植被,禁止毁林建园,坡度超过30°的山坡地及尖顶山头,应植树造林,并在宜垦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的地带保留宽度大于9 m的缓冲林带。茶园绿化树主要选择香椿、银杏、香樟、楝树、桂花树、天竺桂、山茶花、红豆杉、杨梅等,路旁行道树1棵/3m,茶园种植以45~120株/hm2为宜;茶园可套种金银花、太子参、白术、百合药用植物和圆叶决明、平托花生、花生、黄豆等豆科作物,套种密度依茶行距和封行程度等确定,通常1年生茶园套种2~3行,2年生茶园套种1~2行,行距大于1.2 m的3年生茶园可套种1行,4年生以上茶园不宜套种;茶园梯壁可种植百喜草、无刺含羞草、黄花菜、三叶草,低海拔无霜冻茶园可选择爬地兰等,同时保留原生非恶性杂草,并每年适时割草1~2次覆盖幼龄茶园,以减轻土壤冲刷和暴晒、稳定土温和增强茶树抗旱寒能力、抑制杂草滋生、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有机质含量;园内路网先行建设,主道和支道路面采用水泥硬化,步道采用水泥硬化、水泥砖或草皮砖铺设,保持道路畅通;山顶依水源、地势、茶园面积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灌溉设施,实行喷、滴灌或塑料软管浇灌,随时保证茶树需水要求。

2.2 老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老茶园指已封行或基本封行且茶园开垦超过5年以上的茶园,这种茶园因历史、开垦方式等原因,造成茶园物种较单一,绿化率较低,大部分土壤地表裸露,水土流失较严重,主要有茶林嵌合型老茶园和纯茶种植老茶园两种类型。

2.2.1 茶林嵌合型老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茶林嵌合型茶园生是指地块相对较独立、面积较小(一般不大于3 hm2)、四周森林植被良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茶园。针对这一类型茶园,主要采取茶园梯壁留草、种草和实施生物黑炭、优化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进行生态建设。即在茶园梯壁表土裸露的地方种植百喜草、三叶草、爬地兰等草种,保留原生非恶性杂草,茶园杂草以割代锄,实现茶园不露土为建设目标。在茶园绿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实施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兼施生物黑炭的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及以农艺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治技术。同时,进一步完善茶园灌溉设施,并参照新垦茶园采用水泥硬化、水泥砖或草皮砖进行步道建设。

2.2.2 纯茶种植老茶园生态建设技术

纯茶种植茶园是指茶园地块相对连片、面积较大(一般大于3 hm2)、物种较单一、园内无或极少遮阴树木、地表裸露面积较大的茶园。这类茶园主要采取“茶—树(果)—草”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即在茶园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路等道路旁和空闲地块及场(厂)区周围依绿化树种特性、茶树种植品种、茶园地理位置(包括海拔、坡向、坡度等)及耕作习惯等种植罗汉松、香樟、天竺桂、银杏、香椿、山茶花、桂花树、紫薇和山樱花等,以常绿树种为主,种植株距3~5 m2,乔木与灌木相结合;茶园中绿化遮阴树可选择一些分枝部位较高、深根系的落叶乔木,如银杏、楝树、泡桐和香椿等,以50~100株/ hm2为宜,并据茶树和遮阴树的树龄、生长势适时对遮阴树进行科学整枝修剪,控制茶园遮阴度30%左右。同时参考茶林嵌合型茶园进行梯壁留草、种草和实施生物黑碳、优化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进行生态建设,参照新垦茶园进行灌溉设施和路网建设或修建。有条件者还可利用其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养殖业、畜牧业和沼气能源等开发,同时积极挖掘当地茶叶生产历史和人文地理文化,发展集茶树种植、茶叶生产与销售、茶遗址挖掘与茶资源保护、茶科普宣传与推广、茶文化弘扬与旅游等为一体的茶叶休闲生态观光园或茶庄园建设。

[1] 张天福.建立高标准生态茶园的必要性与技术要求[J].茶叶科学技术,2009,(1):27.

[2] 张翠香.生态茶园与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福建茶叶[J],2006,(4):31-32.

[3] 范春生.提高茶园生态复合功能的几种技术途径[J].福建茶叶,2008,(1):41.

[4] 林金钩.安溪县乌龙茶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1-12.

[5] 廖琼满,宋建设.安溪生态茶园建设进展情况[J].福建茶叶,2008,(4):38-39.

[6] 舒庆龄.赵和涛.不同茶园生态环境对茶树生育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0,9(2):13-17.

[7] 苏运泉,逢焕明,杨吉安,等.椿-茶天然混交茶园生理生态研究初报[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2):9-13.

[8] 林雪娥.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设计及效益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5):32-33.

[9] 镣小牛,李宏开.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1,27(6);658-665.

[10] 明平生.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J].茶叶通讯, 2003,(4):26-29.

[11] 巩雪峰,余有本,肖斌,等.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8, 28(12):2485-2491.

[12] 许廉明,张彩萍,林春燕.茶柿复合茶园生态经济效益研究初报[J].茶叶,2006,32(2):83-85.

[13] 沈洁,董召荣,朱玉国,等.茶树-苜蓿间作条件下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 32(4):493-497.

[14] 田永辉.贵州生态茶园模式[J].茶叶机械杂志.2001, (2):29-30.

[15] 梁昌先.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J].西南园艺,2006,34(4):57-58.

[16] 杨江帆,庄佩芬,叶乃兴.福建乌龙茶多重保护体系的构建[J].武夷学院学报,2008,27(4):4-12.

[17] 林新坚,郑仲登,黄东风,等.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中的能源循环模式[J].中国沼气,2004,22(3):35-37.

[18] 杨亚军.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248.

[19] 唐小林,骆少君.中国茶业呼唤可持续发展[J].中国茶叶加工,2004,(1):3-5.

[20] 唐小林.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J].茶叶,2004, 30(3):130-131.

[21] 杨如兴,吴志丹,张磊,等.福建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的构建技术与模式[J].茶叶科学技术,2010,(1):21-24.

[22] 田洪武.2012年宁德市春茶生产情况调查[J].茶叶科x学技术,2012,(2):15-17.

[23] 宁德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6.3%,今年将添更多新绿天然氧吧宁德今年计划再完成造林绿化16.365万亩[EB/OL].(2014-3-12)[2014-6-4]. http://www.ndwww.cn/news/ndxw/201403/449829.html [24] 邓先军,杨梅华,阳秋波,等.浅谈生态茶园的特点及其构建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3,(4):45-47.

[25] 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等.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茶叶科学,2001,21(2);170-174.

[26] 潘根生,黄寿渡,周静舒,等.茶园喷灌的小气候效应及其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l,6(2):48-6l.

[27] 张伟光,尤志明.福建有机茶生产技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8-31.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in Mindong Black-green Tea Area

YANG Ru-xing,ZHANG Lei,CHEN Zhi-zhi,WU Zhi-d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an,Fujian 355015,China)

In this paper,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objectives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in Mindong area were elaborated, and thu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was suggested for the newly-reclaimed young tea plantation, mosaic type plantation of tea and woods, and ageing single-tea plantation, to be proper for the production of black tea and green tea in Mindong area.

Mindong, tea area,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3GA720002),福建省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4S0039)。

杨如兴(1970-),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E-mail:ruxing_tea@163.com

猜你喜欢

闽东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