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参麦注射液引起心肌梗死患者药物热的分析
2014-03-06张伟霞陈冰杨婉花
张伟霞,陈冰,杨婉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25
1例参麦注射液引起心肌梗死患者药物热的分析
张伟霞,陈冰,杨婉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25
药物热;参麦注射液;心肌梗死
参麦注射液因其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休克、冠心病、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但其引起药物热的报道较少,且易与心肌梗死后的吸收热相混淆,给临床工作带来困扰。通过本例的报道,为临床药师判断参麦注射液的发热反应提供借鉴和帮助。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5岁,身高161 cm,体重58 kg,因“下颌部至上腹部酸痛1月余”于2014年3月14日入院。患者一月前感下颌至上腹部酸痛,无头晕、黑曚,活动时发作,休息时可缓解,晨起及上午发作较频繁,每次2分钟至1小时不等,平均每日发作三、四次,亦有受到惊吓后发作经历。2014年3月3日运动诱发酸痛发作。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平时每日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 mg,控制血压在110/70 mmHg。有阿莫西林、甲巯咪唑、钆喷酸葡胺、茵栀黄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T 36.4℃,HR 77次/分,R 20次/分,BP 113/75 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动态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早搏(个别房早未下传心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轻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欠佳,EF58%。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高血压(1级,很高危);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型糖尿病;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氨氯地平降压,阿托伐他汀调脂,比索洛尔改善症状和预后。于2014年3月17日行冠脉造影术,术中发现冠脉左前降支近段99%狭窄,植入Resolute 2.5×30 mm(10 atm)支架后患者出现胸痛,造影显示右冠近段闭塞,植入Excel 2.75×36 mm、Excel 3.0×36 mm、Excel 3.0×24 mm支架三枚,患者胸痛明显缓解。患者术后血压77/50 mmHg,停用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给予多巴胺治疗,同时给与参附注射液辅助升压,维持血压在105/61 mmHg。3月21日停用参附注射液,开始给与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参麦注射液60 mL+胰岛素4 U,正大青春宝药业,批号1310031)。患者3月22日出现体温升高,波动在37.2℃至38.0℃,发热时无寒颤,无皮疹。3月26日停用参麦注射液后体温恢复至36.5℃。
2 分析讨论
患者的发热有两种,即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发热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咳嗽、咳痰等症状,胸部X线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患者小便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伤口愈合良好,局部无红肿发热。血液检验示血白细胞计数5.45×109·L-1,中性粒细胞占65.7%,CRP 0.76 mg·L-1,可以排除由于肺部、尿道、伤口及血液等感染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有: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引起的吸收热、药物热等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尽管脑利钠肽前体有少许增高,为769.1 pg· mL-1(正常5~172 pg·mL-1),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为58%,但患者无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临床症状,也无中枢性发热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史,因此可以排除内分泌疾病、心力衰竭、中枢性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发热。
患者左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胸痛,造影示右冠近端闭塞,术后查CK-MB 17.8 ng·mL-1(正常0.3~4.0 ng·mL-1),肌红蛋白定量408.1 ng·mL-1(正常<70 ng·mL-1),肌钙蛋白Ⅰ2.04 ng·mL-1(正常<0.04 ng·mL-1),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发生,亦可引起吸收热。心肌梗死时的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 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1]。虽然该患者体温升高程度与吸收热相类似,但该患者体温升高出现于术后第6天,与心肌梗死引起的吸收热在发生时间上不相符,另外患者发热时心率75次/分,与发热前相比未有明显改变。另外,患者的发热与手术部位的少量出血引起的吸收热也不相符,血液被机体吸收所致的吸收热通常在2~3天出现,体温在38℃左右,一般不高于39℃,多在5~14天后恢复正常。
该患者的发热考虑由参麦注射液引起的药物热可能性比较大,分析如下:
①患者的发热出现于应用参麦注射液的第2天,停用参麦注射液后体温即恢复正常,与用药有时间相关性。典型的药物热总出现在用药后第7~10天[2],若以前接触过这次所用的药物,则可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发热,个别病例可短至1小时或长达25天。药物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任何热型均可出现[3-4]。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发热,而无其他症状。因此该患者无论发热出现时间还是热型,均符合药物热的诊断特点。
②患者为过敏体质,有阿莫西林、甲巯咪唑、钆喷酸葡胺、茵栀黄等多种药物过敏史,过敏反应是药物热的发病机理之一。药物热的发生机理主要有以下5种[5]:药物影响体温调节机制;药物的给药方法所致的药物热;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所致的药物热比较常见,最可能是由体液免疫介导的。虽然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后没有发生皮疹等不良反应,但不排除发热是其过敏反应的表现。参麦注射液是由中药人参、麦冬经水醇法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除有效成分外,还含有鞣质、多肽、蛋白质和色素等,有的本身就是致敏物质,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越多,越易引起不良反应。
③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其可以造成对各脏器系统的损害[6],受损害较多的是皮肤及附件,主要表现形式为过敏反应。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其中参麦注射液引起的药物热也有报道[7]。
④已经排除了感染、吸收热等其他引起发热的可能性。
3 小结
药物热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它不由疾病本身引起,而是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对于判断是疾病发热还是药物热,可以从用药史、症状、体温变化特点、病程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在排除原发性疾病引起发热的情况下,才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决不能把疾病引起的发热与药物热相混淆,避免耽误病情。
在这一病例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参麦注射液停药处理后,其体温很快恢复正常,避免了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为易过敏体质,在使用中药类注射液前,作为临床药师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另外药物热的预防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合理用药,尽量选用适应证明确、循证依据充分的治疗药物。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09-11.
[2] Tabor PA.Drug-induced fever[J].Drug Intell Clin Pharm,1986,20(6):413-20.
[3] Lipsky BA,Hirschmann JV.Drug fever[J].JAMA, 1981,245(8):851-4.
[4] Mackowiak PA,LeMaistre CF.Drug fever:a critical appraisal of conventional concepts.An analysis of 51 episodesintwoDallashospitalsand97episodes reported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J].Ann Intern Med, 1987,106(5):728-33.
[5] Hanson MA.Drug fever:remember to consider it in diagnosis[J].Postgrad Med,1991,89(5):167-73.
[6] 潘文,李豫,雷宇,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2,18(1):70-1.
[7] 王荣,赵军辉.参麦注射液致药物热一例[J].新医学,2012,43(3):158-9.
R969.3
A
1673-7806(2014)03-286-02
张伟霞,女,主管药师
E-mail:wxzhang2001@163.com
2014-04-09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