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生物学教学的特点、发展及改革

2014-03-06王宇童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校生物学

王宇童

(首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北京 100069)

生物学是医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石,为医学研究提供从大分子到细胞再到有机体多层次全方位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研究技术手段,揭示了正常生命活动的奥秘和异常病理过程的本质,是医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生物学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因此,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1]。

1 医学院校生物学教学的特点

医学院校的生物学教学,与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相比,有着诸多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综合性大学旨在培养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工作者,而医学院校则是为了培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及药学等专业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工作者。其次,二者的课程设置不同。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学课程设置更为全面而深入,例如:动物学和植物学的课程各一年,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最多可达到72学时。医学院校的生物学课程设置是紧密围绕哺乳动物特别主要是人体的研究,开设相关生命科学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仅中医专业开设植物学课程,动物学课程也仅限医学实验专业学习。医学生所学课程众多的特点,决定了每门课程学时数有限。因此,课程在广度上要求全面,在学时上突出紧凑。例如为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细胞生物学课程理论课仅为36学时。最后,两者在课程层次上有着显著不同。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学课程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生,层次相对较为简单。而在医学院校,生物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设置了不同的层次。以细胞生物学为例,A层次涵盖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B层次涵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及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中医药学专业、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四年制预防医学专业;C层次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护理学专业。不同层次的设定依据学生基础和专业需要等综合因素,这也使得各层次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数等方面均有着显著的差别。以细胞生物学为例,针对3年制专科护理学专业的C层次以讲授细胞功能的亚细胞结构为教学目的;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B层次以讲授细胞功能的分子事件为教学目的;而针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A层次以讲授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为教学目的,与培养研究生的标准相同。

2 医学院校生物学教学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生物学各学科内容更加细化,而各学科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使得生物学教学更加重视医生整体观的培养,传统的分科教育则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一方面,医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医学院校教育时间有限,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是课程的整合。国际上不同的医学院校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加强课程的整合: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在课堂中以PBL教学代替传统的灌输式讲课,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通过日常小组讨论,进行互动学习[2]。

器官系统为中心:西余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转换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按照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内容,从而加强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把临床应用列为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较好地解决了课程内容膨胀的问题[3]。

以病例为基础的整合课程: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建立了以病例为基础的跨学科综合课程,从而实现了大范围跨学科的整合教学[3]。

从基因到社会(Gene to Society)的社会自然科学全方位整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在更大的整合系统内(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等)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式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探索病人健康的属性[4]。

3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学教学的改革

为适应当今生物学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首都医科大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授课教师注意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紧密围绕临床医学和病例展开教学,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学、PBL教学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等多种教学模式。例如在医学遗传学的课程教学中,讲授染色体遗传病的分类后,课上举出几个病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能运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针对患者的症状,提出适当的检测方法,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确诊并提出治疗方案。首都医科大学目前正在进行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学科的融合,以上两门课程将整合为一门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在讲述正常人体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该器官系统的异常人体生理,使学生能更好地整合知识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实验教学方面,首都医科大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建立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将原有的12门分散的实验课优化重组,创建了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形态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四大模块组成的覆盖学院全部学科的全新医学基础学科实验课程体系。这一实验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临床问题或生命科学问题为导向,把基础医学与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融合为一体。在课程内容的一维设计中,遵循医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既自成体系又与理论课程相呼应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等五门独立课程。其中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由原有的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医学生物学实验室由原有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由原有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医学机能学实验室由原有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实验室融合而成。在该体系的基础上,首都医科大学全面系统地改革了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密切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分层次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实验教学培养新模式。例如医学机能学实验,在继承原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实验课程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和探索实验的内容,其课程具有以下特点:①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构建新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综合实验为核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②设立虚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动物与人体实验相结合的创新实验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虚拟实验融入课堂实验教学与课外网络学习中,提高实验效率;③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构建机能网络实验室,使用同步反馈系统、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和实验教学系统,实现机能学实验课堂的数字化网络互动教学。

4 结语

生物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为了适应培养2l世纪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整合原有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医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伟,李少春,杨宏莉,等.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5):109-111.

[2]简党生,姚 萱,买买提·牙森,等.新疆医科大学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108-1110.

[3]Ross RH, Fineberg HV. Medic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s at ten North American medical schools[J]. Acad Med,1998,73(3):258-265.

[4]冯 逵,黄建始.美国哈佛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课程计划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86-89.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校生物学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