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淘汰与更新的程序化管理
2014-03-06吴正杰
吴正杰
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湖北黄石 438204
种猪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是养猪生产的重点环节,需要正确把握、科学管理,才能使生产良性循环。随意性、盲目性操作只会带来损失。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种猪淘汰更新的管理原则,供业界同仁参考。
1 种猪淘汰与更新的概念
1.1 种猪淘汰
淘汰的本意是:用水洗净杂质;留下好的、去掉不合适的、保留合适的。种猪淘汰:意即将生产性能低下的、老弱病残的种猪处理掉,不用于再生产的过程。
1.2 种猪更新
更新的本意是:指除旧布新或改过自新,可引申为去掉旧的、换成新的。种猪更新:意即去掉不符合生产需要的性能差的种猪,更换(补充)新的符合标准要求的种猪。
2 种猪淘汰与更新的意义
1)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其群体需要保持合理的年龄胎次结构,才能为优质高产创造条件。种猪群不及时淘汰更新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2)科学合理地淘汰更新种猪,有利于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持续稳定地发展养猪生产。在市场行情不好,养猪效益处于低谷时期或预计低谷期来临之前,可加速淘汰更新,适当增加淘汰更新比例以调节生产量,减少亏损。
3 种猪淘汰的标准
种猪淘汰不能盲目随意进行,应严格遵循淘汰标准,坚持做好现场检定,分周分月有计划地均衡淘汰。对种母猪最好是在每批仔猪离乳时检定一次,保持合理的年龄及胎次结构。对种公猪根据种用性能(如配种能力、精液质量、体况、年龄、健康状况等)随时进行检定,决定是否淘汰。无论淘汰种公猪还是种母猪,都必须考虑保持生产的良性循环,其淘汰的速度、节律要合适,这是基本原则。
3.1 种公猪淘汰的标准
1)公猪连续6周以上精液检查不合格(如射精量少、精液密度低、死精或畸形精子数多)的,或有其他异常的应予以淘汰。
2)患过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久治不愈的应予以淘汰。
3)患有严重肢蹄病难以康复的、不能站立运动的应予以淘汰。
4)后备公猪有生殖器官缺陷(如阴茎弯曲、包皮过长)而又不能通过手术矫正的应予以淘汰。
5)后备公猪超过10月龄仍然不能配种和正常采精的应予以淘汰。
6)一般种公猪连续使用3a以上的,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猪使用2a以上的应予以淘汰。
7)因其他原因而失去种用价值的公猪应予以淘汰。
3.2 种母猪淘汰的标准
1)经产母猪累计3胎次产活仔数窝均低于7头的。
2)母猪累计发生3次习惯性流产且不明原因的。
3)母猪配种后重复发情连续3次以上的。
4)母猪断奶后2个情期(即42a)以上不发情的。
5)母猪连续3胎次所提供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的。
6)经产母猪累计产仔8胎以上的。
7)有咬噬仔猪恶癖的、泌乳力极低的、母性差的、多胎次难产的母猪。
8)后备母猪超过9月龄以上不发情或发情但屡配不孕的。
9)青年母猪第一、二胎产活仔数窝均在7头以下的。
10)后备母猪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
11)后天疾病致使失去种用价值的,如传染病、产科病、肢蹄病等造成的危害。
4 种猪更新比例的确定
4.1 母猪年淘汰更新率
在以生产育肥猪为目标的场(公司),其母猪年淘汰更新率定为25%~33%,即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4a;在以生产种猪为目标的种猪场(育种公司),其母猪淘汰更新率定为35%~45%,母猪的使用年限比育肥猪场要短一些,大约2~3a。
后备母猪在投产前的淘汰率一般在10%,超过10%则不正常。
4.2 公猪年淘汰更新率
种公猪年淘汰更新率定为40%~50%,使用年限为2.0~2.5a;人工授精站的公猪,如果使用强度大则淘汰更新率还要适当提高,可以定到50%~60%,使用年限为1.5~2.0a。
后备公猪淘汰率15%~20%,超过20%为不正常。
4.3 制订后备猪引入计划的依据
1)老猪场(在生产场)后备猪的引入计划。
后备猪年引入数=基础成年猪数×年淘汰率÷后备猪合格率(使用投产率)
2)新猪场(刚投产场)后备猪的引入计划。
后备猪引入数=设定规模母猪数÷后备猪合格率
或后备母猪引入数=满负荷生产每周计划配种母猪数×20(周)。
5 种猪淘汰更新的执行程序
5.1 淘汰对象的鉴定
1)淘汰申请的提出。由猪场技术人员提交淘汰种猪报告,注明种猪品种(品系)、来源、性别、年龄(或已产胎次)、编号、所在车间、状态、生产性能、淘汰原因等。
2)鉴定。由猪场技术主管对将被淘汰的对象进行现场鉴定和数据查检分析,做出是否淘汰的判定。
3)填写淘汰通知单。技术主管对鉴定对象做出淘汰判定后,立即填写淘汰通知单,其基本信息要与淘汰申请上的内容对应,并写明淘汰理由,交场长审批,签上“同意淘汰”字样。也可以在淘汰申请报告单上核批签字,先由技术主管签字,再由场长签字。
5.2 执行
核批完毕交相关责任人(销售部门的人员和饲养员)对淘汰猪执行处理。
5.3 登记
对每头淘汰猪都要进行登记,并在种猪档案中注销。
5.4 注意事项
1)无特殊情况母猪淘汰时间应安排在分娩后离乳时,公猪可视情况随机淘汰。
2)淘汰尽量分批次执行,形成一定批量。不要今天1头、明天1头,过于零星,这样不利于做更新引入计划。
3)在市场行情很差、养猪效益低时,可适当加大淘汰比例,调节生产总量和存栏量,以减少经济亏损。
5.5 更新补充种猪群
在猪场栏舍相对固定,饲养面积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种猪群的数量需保持动态平衡。因此,需要根据种猪淘汰数量来制订更新计划,及时引入后备猪补充猪群的不足,以保证基础群有良好的结构比例,保持养猪生产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如果需要从外面引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到育种管理规范、记录资料齐全、市场信誉好、服务优良的种猪公司引种。
2)引种必须符合目标品种的要求,注重对体型外貌、生产性能、有无明显的遗传缺陷等要素的选择。
3)引种过程中必须做健康检查,除了做临床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做血液检测,一是进行某些疫病的抗体检测,二是做猪伪狂犬病和猪蓝耳病的野毒感染检测,通过健康评估后决定是否引种。另外,还要向供方索取系谱、档案、测定、免疫等相关记录。
4)做好运输安全工作,装载前的消毒、途中护理、卸载时安保等都不可忽视。
5)引种进场后按规定做好隔离驯化工作。
6)后备猪的饲养管理、营养调控很重要,不得疏忽大意。应加强后备猪的健康管理,做好免疫保健等一系列工作,待性成熟、体成熟达标后适时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