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式和追踪式学习法在临床麻醉实习教学中的体会*
2014-03-06徐光红方卫平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省合肥市230032
徐光红 方卫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省合肥市 230032
麻醉本科生的实习阶段是由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过渡,大多数学生都十分重视也十分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临床实习迅速地积累临床技能和经验,并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习阶段快速掌握临床技能和经验并巩固已学过的临床理论知识呢?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临床麻醉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实践为主,是完成医学教学规划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是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掌握临床技能和经验并巩固已学的临床理论知识的重要过程[1]。本文就麻醉本科生实习阶段的学习和教学体会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1 比较式学习法
比较式学习法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在思想上对各个事物和现象加以比较,以确定他们的共同点、异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式学习从中找出异同、找出差距,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特征和掌握规律,增进记忆,避免了死记硬背和囫囵吞枣带给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对学习的厌烦感,通过比较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使他(她)们能够在有限的临床麻醉实习时间内快速地掌握临床麻醉实践的技能和进一步巩固已学的临床麻醉理论知识。
作为带教老师要引领实习生学会使用比较式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带教老师的带教特点和使用的麻醉方法进行学习。如学会使用比较式学习方法针对同一手术类型不同带教老师麻醉方法的异同点,针对这个异同点进行思考和与带教老师进行交流,记下学习的心得体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儿童、中青年、老年人和高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手术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掌握各个年龄阶段病人进行手术麻醉的共同点和异同点,记录在笔记本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抽出时间好好进行消化,掌握其规律和处理原则。
1.1 对不同带教老师之间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式学习,迅速掌握各个带教老师的带教特点和使用的麻醉方法 我校麻醉专业本科临床实习时间为1年,其中麻醉科6个月,其他科轮转6个月。既往的实习管理中学生在整个实习期没有明确定期的固定指导教师,由于不同的老师经验及麻醉方法的异同,使学生难以顺利进入临床麻醉实习状态,经常忘了自己的实习计划和目标。因此,我科建议在一段时间内(如1个星期或2个星期)定期让每一位麻醉专业实习生固定在某一个主治及以上级别指导教师进行带教,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固定一个指导教师后学生会很快进入实习状态且和老师配合密切。实习一段时间后要有意识的引领实习学生针对典型的病例对不同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麻醉处理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比较学习,找出他(她)们处理的异同点(优点和不足点)、进行经验总结和消化,有利于提高实习生分析能力和临床实践处理能力,促进实习生主动学习临床医学理论、技能和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带教老师又有一定的教学压力,促进带教老师不断地更新麻醉的处理方法和掌握最前沿的麻醉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经验,以期进一步根据教师的自身情况改进教学行为。
1.2 引领同学学会在带教老师和实习生自己之间的比较式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麻醉实习后,学生们已掌握一定的临床麻醉理论和技能,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临床麻醉的实践能力。作为带教老师要引领实习生针对典型病例的麻醉处理进行事先的设想并制定出麻醉计划,将自己的麻醉处理计划和带教老师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具体来说实习生在要手术的前1d将自己第2天进行麻醉的病人进行充分的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注意事项和合并症,针对本病人的特点进行理论学习和制定出该病人的麻醉计划、麻醉处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第2天对病人进行麻醉时仔细观察带教老师的麻醉计划和方法,并把自己的麻醉计划与带教老师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尤其是不同点和欠考虑的地方要加以总结并和带教老师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并记录下来加以总结成为自己学习的经验。以记促思,同时又以思促教,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通过比较带教老师麻醉处理和自己先行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找出差距和不足之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总结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辨别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互动中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1.3 对同一类型手术麻醉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式学习 在典型的一类病例中(如胃癌根治手术等),观察不同带教老师的麻醉处理方法或观察同一带教老师在胃癌根治手术中不同病人麻醉处理的异同点和处理的一切细节问题,如同是胃癌根治手术但病人的年龄不同(中年病人、老龄病人以及高龄病人)或合并不同其他的并存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等)。观察带教老师对这些不同年龄的病人或合并其他并存病胃癌根治术的麻醉处理特点,尤其是观察对重要合并症麻醉处理的细节问题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进行经验总结和消化,记录下感觉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或自己欠考虑和注意的细节内容。要引领实习同学注意麻醉处理的细节问题,告知他(她)们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视,细节问题既值得带教老师积极钻研和突破,同样也值得同学有意识地去注意每个麻醉细节的处理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常说“麻醉医师要胆大、心细”,尤其在心细上,当你心细时你就会敏锐发现病人病情细微的变化,进行及时细致的处理,防患于未然。
1.4 对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类型手术麻醉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式学习 如中年病人的食道手术和阑尾炎手术两个不同类型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比较和掌握这两种不同疾病不同的病理生理、对麻醉不同的要求和麻醉的处理特点和细节问题,以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比较式学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手术的时间、步骤和特点等方面内容,以便进行针对灵活性的麻醉处理。在比较中进行学习,在实践中进行提高,完成临床医学教学规划的培养目标。
2 追踪式学习和教学法
追踪式学习和教学法[2]是指在学习和教学中运用连续追踪某一类型病例或追踪某一关键的麻醉方法、通过追踪病人术后转归的情况,观察术中麻醉方法处理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同时通过追踪式教学法有助于发现各个带教老师所带教的实习同学对临床麻醉理论和临床麻醉实践的技能掌握的差别,对临床麻醉处理的灵活和实用性,有助于发现各个带教老师的带教特点和带教效果。通过追踪式学习和教学法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和临床麻醉处理的质量,也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麻醉术后随访追踪病人及时地观察病情变化不仅有助于掌握术中临床麻醉处理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病人术后麻醉的安全性,也为临床麻醉教学、科研提供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通过追踪式学习和追踪病人术后病情的变化,有助于提示临床麻醉处理的不足或欠缺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和进一步提高临床麻醉处理的水平。如通过追踪随访病人术后疼痛的情况,有助于了解针对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病情需要使用多少镇痛药物才能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有助于了解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的时机和剂量;有助于了解各种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通过一次次的追踪式病例学习和研究,用追踪分析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开展病例的研究,就是让带教老师通过分析自己的临床麻醉处理方式真实地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身需要学习和发展方向;通过追踪各个带教老师所带教的实习同学的学习情况,反馈带教老师的教学和实习同学的效果,有助于带教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追踪式学习和教学法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挖掘和发展的舞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平台。逐渐形成“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良性循环[4]。
总之,通过比较式、追踪式学习和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又成就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病人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1]王栋,王燕,赵玉娟.浅谈临床麻醉学带教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648-2649.
[2]赵鹏,刘树伟,李振平,等.选择式和追踪式教学法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J〕.解剖学杂志,2010,33(1):143-144.
[3]张韦华,陈丽君.课例追踪-成就教师-提升学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2):24-26.
[4]陈丽君,张韦华.课例追踪的实践与成效〔J〕.上海教育科研,2013,(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