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的治疗体会
2014-03-06贾治路宗有兴
贾治路,宗有兴
(1.延安大学医学院;2.吴起县中医院内科,陕西延安716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主要侵及直肠、结肠粘膜层,常形成糜烂、溃疡,容易反复发作[1]。本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灶局限于结肠黏膜,病理改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浸及全结肠,病情易反复,治疗复杂,迁延难愈,属于消化内科常见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笔者自2013-01~2014-01采用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本病52例,效果良好,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2013-01~2014-01我科共收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1岁,平均47.5岁。
1.2 方法及效果
1.2.1 治疗方法 (1)辨证分型,选对药方:我们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属于大肠湿热型16例,选择芍药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14例,给予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血瘀肠络型6例,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10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7例,给予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治疗;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约180 ml,温服;(2)中药灌肠: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及临床经验自拟复方八味灌肠液:苦参30 g,黄柏15 g,槐花30 g,白头翁15 g,地榆30 g,石榴皮30 g,防风15 g,白芍30 g,按处方比例浓煎,并用纱布过滤,装袋密封,每日1剂,每次150 ml,保留灌肠。4周为一个疗程。
1.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治愈:(1)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脉象恢复正常;(2)肠镜复查患病部位肠道粘膜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形成瘢痕;(3)大便常规镜检连续3次正常。显效:(1)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要症状改善达2级以上,脉象基本正常;(2)肠镜复查患病部位肠道粘膜恢复达2级以上;(3)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1)患者主要症状改善达1级以上;(2)肠镜复查患病部位肠道粘膜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大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5个/HP。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内镜检查均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治愈40例,占76.9%;显效8例,占15.4%;好转3例,占5.8%,无效1例,占1.9%。
3 讨论
西医研究证实,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认为本病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3]。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反应导致的炎症反应,因此,西医治疗选择使用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类和激素类药物为主,但此疗法因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多以及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4]。明·《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中指出:“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胃”,“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因此,本病乃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热、瘀、毒雍滞大肠。机理是脾肾两虚而致湿热阻滞大肠。我们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提出辨治方法[5]:湿热蕴结证治以清利湿热,佐以理气行滞;脾虚湿滞证治以健脾化湿,佐以理气行滞;肝旺脾虚证治以抑肝扶脾,理气行滞;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佐以健脾运湿。
本组病例,我们按照中医理论“治病必求其本”之原则,先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给予标准化方剂加减用药内服治疗,辨证论治,个体化方案,以保证疗效;本病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及结肠下段,以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溃疡为主,中医为肠痈、内疡之证候,乃湿热蕴结肠道所致,因此,采用苦参与黄柏的清风解毒,清热燥湿,槐花与白头翁及地榆的凉血止血,石榴皮止泻,防风白芍止痛,拟成复方八味灌肠液灌肠,本组中药既避免口服苦寒药物所致之败胃,又防止口服中药利用不高之弊,充分利用药物的凉血止血、止痢止泻、清热解毒、防风祛风燥湿等效能,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促使结直肠溃疡愈合、粘膜修复,因此治疗效果较佳,好转患者缘于在治疗期间不能坚持治疗,1例无效患者坚持两个疗程后治愈。
中医治疗UC在临床上经过反复实践,呈现出较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究其根本在于中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进行论治,采取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之原则,辨证分型,组方遣药,既标本同治,又内病外治、内外结合。中药口服配以保留中药灌肠治疗UC,不仅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而且疗程短、方法简便、患者易接受。
参考文献:
[1]黄乃健.中国肛肠疾病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895.
[2]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重庆,2003年.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409.
[4]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2-746.
[5]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临床中医内科学(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