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乱发“奖金”闯大祸
2014-03-06陈忠海
陈忠海
混乱入城
刘备这一年53岁了,作为一名创业者,不算年轻。所以刘备一定有点儿小激动,策马进入成都城的时候,脑海中想必闪回到故乡涿州郡楼桑村里的那棵桑树。
益州牧刘璋出城投降,这是一次和平接收,按理应是一片忙碌而热烈的气氛,但刘备看到的却是混乱不堪。需要大家各司其职做好工作时,许多人却找不到了,刘备在街上溜了一圈,发现不少人一进城就急着跑到府库去抢东西,没时间办正事。
刘备一向温和而又克制,尤其是对部下,但这一次,他不由得不生气。刚要发作,左右提醒他,这不能怪大家,因为命令是他自己下的。
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在围攻成都时刘备曾与众人约定“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就是说府库里的东西都归大伙,我不要。以刘邦那样的匪气,攻破咸阳之际尚约法三章,刘备向来以仁义自许,他怎会下达这么缺心眼儿的命令?难道是史书记错了?
仔细一想,并非不可能。性格沉稳而克制的人往往也有轻浮和任性的一面,成都在眼前,梦想将实现,喝完酒,一高兴,顺口说了那样的话,不是不可能,尤其刘备,因为在史书中,刘备因为喝高了而言行失当的情况有好几回。
领导高兴,那么一说,过后兴许就忘了,可这样的承诺大伙儿怎能忘?据《零陵先贤传》记载,一入城,“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
亿万赏赐
这还没完,更不靠谱的还在后面。
进了城,刘备下令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蜀中丰富”,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地区,打了20多年游击战的刘备确实需要犒劳自己和部下。
酒要喝,战功要总结,官要升,同时大赏群下。
刘备这次赏赐,出手极为阔绰。据《三国志》记载,赏赐按功劳大小分不同等级,最高一档4个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张飞和关羽,赏赐标准是:黄金500斤,白银1000斤,钱5000万,锦缎1000匹。
有金有银,有钱有物,这是多大一笔财富呢?
当时法定货币是“钱”,也就是那种铜铸的“孔方兄”,5000万钱,就是5000万枚铜钱。黄金、金银也常等同于货币,只是比较珍贵,尤其是黄金。汉初1斤黄金约值1.5万钱,王莽时期约值1万钱,500斤黄金,相当于500至700万钱。汉代金银比价约为1:5,1000斤白银约相当于200斤黄金,合200至300万钱。粗略折算,刘备赏赐给诸葛亮等人的东西,不算锦缎约合6000万钱左右。
据东汉《食货志》,汉桓帝时1石米价格是50钱,汉代1石为4钧,30斤为1钧,1石即120斤。汉代1斤相当于如今250克左右,1石即相当于现在60斤。50钱能买60斤米,1斤米不到1钱。按照购买力平价原则推算,汉末1钱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3元左右的购买力。
6000万钱,相当于如今1.8亿元人民币!
物价狂涨
受奖励的不只是诸葛亮等4人,《三国志》说“其余颁赐各有差”,单单刘备和诸葛亮分两次从荆襄带来的将士,加起来就有好几万人,如果人人有份,赏赐总额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跟随刘备一路披荆斩棘的将士们个个兴高采烈,有人还嫌不过瘾,提出了更宏伟的想法。据《云别传》记载,有人跑到刘备那里建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
钱分完了分房产、地产,可见富贵如毒药,要么一点儿不沾,要么再也戒不掉。类似这种建议总有强烈的群众基础,刘备不好一下子拒绝,一向有主见的赵云听后反对,认为大业还未成功,现在不应该谈享受,“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这件事才作罢。
刘备出手这么大方,他的底气或许来自对益州这个“天府之国”的认识。
成都周围地形舒缓,东部是广阔平原,西部众山拱卫,河流纵横,沃野千里,气候湿润,“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粮食素来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稻米经常外运。汉末,中原地区亩产10斛即为良田,而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益州的绵竹、雒县一带亩产稻谷30斛,更有高达50斛的。
中原混乱,益州在刘璋父子治下相对平静。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益州下辖12个郡国、118个县,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益州总户数151.73万户,总人口720.05万人,对照《晋书》所记,到曹魏后期其总人口一度下降到400多万,益州的繁盛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突然间一大笔财富赏赐出去,造成了严重的金融问题。这些钱原本是藏在府库之中,不拿出来用即相当于货币储备,一投放到消费市场,将士们或用来买房置地,或改善生活,直接抬高了物价。
更严重的后果是,大量财富转移到私人手中,政府财政出现了困难,甚至影响到军队建设,造成“军用不足”。
当时曹操的势力很强大,孙权的综合实力也强于刘备,刘备远道伐蜀,最担心的是失去民心,所以他刚到益州时迟迟不敢动手,怕操之过急,现在经济形势突然恶化,问题如果不能迅速解决,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益州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难倒孔明
担任军师将军的诸葛亮这时还算不上刘备阵营的“二把手”,但政权建设、人事任命以及经济工作等刘备都征求他的意见。
可是,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诸葛亮一时也束手无策。诸葛亮最后给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认为他有办法化解眼前的危机,这个人名叫刘巴。
刘巴也是由荆襄入蜀的,走的却是一条和诸葛亮等人完全不同的路。他原来是荆州牧刘表的手下,后来归附了曹操,曹操派他到荆州的江南一带拓展势力,不久发生了赤壁之战,刘巴被扔在了江南。诸葛亮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想把他推荐给刘备,刘巴却不领情,逃往岭南,后又辗转来到成都。
由于先前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刘备不太待见刘巴,但在诸葛亮的保护下,刘巴倒没受到什么冲击。诸葛亮曾对人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子初,是刘巴的字。
刘备虽然隐忍刘巴,但仍对他有意见,刘备对人说:“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诸葛亮觉得,刘巴在抓经济工作上更有专长,比自己的能力还强,而且来益州已经有几年了,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刘巴果然没有让诸葛亮失望。
货币新政
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面对刘备的问题,刘巴只说了2个字:“易耳!”刘备要的不是决心和态度,他要具体办法,刘巴给出了4个字的建议:“平诸物贾。”
物贾即物价,平诸物贾就是平抑物价。在刘巴看来,当时益州经济受到的是暂时性破坏,物价飞涨,百姓怨气很大,要收回人心,就要先平抑物价。刘巴提出的具体措施也很简单,“当铸直百钱”,也就是铸造一种新的货币,1枚新币等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100钱,然后“令吏为官市”,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
没有钱印精钞票谁不会,这是什么好办法?
但是,在刘巴看来,以当时益州的具体情况,这正是对症下药的唯一办法。物价上涨,问题不完全是供应不足,钱不够用也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官府,出现了财政危机。在此情况下,默认货币贬值,通过增加货币投放建立起新的物价秩序,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可以用最迅速的方式渡过眼前的金融危机,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赢得时间。
刘备采纳了刘巴的建议,下令由官府专断发行大面值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
据南宋《泉志》考证,刘备下令铸造的新钱又称蜀钱,形制有3种:一是4铢重、面值100钱;二是8铢重、面值150钱;三是5铢重、面值100钱。《南史》还记载,为推行货币新政,刘备下令收集旧钱和铜铸造新钱,他自己身体力行,“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
货币贬值的直接后果是现有财富的缩水,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财富掠夺,但由于有强力的军政手段作后盾,这一措施收效甚快。据《零陵先贤传》记载,货币新政推行后,“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当然,这只能解燃眉之急,在诸葛亮的协助和具体组织下,刘备同时大力发展益州经济,加强农业生产,推行盐铁官营,发展蜀锦等特色经济,加强商业和边境贸易,蜀汉的国力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