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力的合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4-03-05杨昌礼
杨昌礼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之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用物理学科“力的合成”知识解答地理问题就是一种尝试。
【关键词】力的合成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1
高一地理人教版《2.3大气的运动》和《2.4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第二单元-大气》中学习难度大并且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对这两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边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学习与理解。因此,如何采用有效办法降低教学难度和提高教学效果是本课教学过程的关键,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力的合成”进行该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高一学生刚由初中阶段转入高中阶段,学科联系意识相对较弱,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地理是文科且是副科,导致高一学生不一定认同:能用理科知识来解答文科问题。因此,在学习《大气的运动》之前,先与学生沟通一下,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习物理学科中“力的合成”知识。如果还未学习“力的合成”,就请带有高一物理(上期)课本的同学打开教材并找到“力的合成”章节内容,很快的看一看“力的合成”原理,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总结(注意:不要把它变成物理课);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合成”,就简单地与学生共同复习“力的合成”原理,然后再进行《大气的运动》教学。
一、用“力的合成”解释“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受地面冷热不均、地球运动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地球表面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可以用三步走的方式让学生很快地掌握风的形成原理。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这三个力的方向: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
②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且垂直大气运动方向。
③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内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第二步:对北半球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做受力分析并进行“力的合成”。(如图1)
第三步:对北半球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做受力分析并且进行“力的合成”。(如图2)
最后:用相同的原理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南半球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和南半球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图并且进行“力的合成”,加强相关知识的应用。
二、用“力的的合成”说明全球6个风带的风向
经过“力的合成”解答大气水平运动的风向后,用同样的方法就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全球6个风带的风向。要求在作图过程中主要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初始位置的合力表示风向并且边画边讲,可以通过三步过程让学生很好掌握其画法:
第一:先在黑板上画出全球7个气压带(标出位置与名称)。(如图3)
图1 图2 图3
第二: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画出北半球三个风带的风向(注意:边分析边画),南半球风带暂时不画。(如图4)
第三:让学生到黑板上把所学原理画出南半球的三个风带的风向。最后请同学对比所画之图与课本的6个风带的风向是否一致。(如图5)
图4 图5
三、用“力的合成”解释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改变
季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冬夏季节之间的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所致。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节风向变化,若用“力的合成”来确定就更加简捷。如下图:
(1) (2)
四、用“力的合成”说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
“力的合成”同样在气旋、反气旋的形成中的应用也很应手,用热力环流知识先画出一个高压中心和一个低压中心,接着进行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合成”画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继续用“力的合成”法自己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图。
此外,在第三单元中的“海水运动”同样可以用“力的合成”加以解释洋流的流向。在地理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在不同年级因时因地降低地理学科的教学难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之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用物理学科“力的合成”知识解答地理问题就是一种尝试。
【关键词】力的合成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1
高一地理人教版《2.3大气的运动》和《2.4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第二单元-大气》中学习难度大并且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对这两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边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学习与理解。因此,如何采用有效办法降低教学难度和提高教学效果是本课教学过程的关键,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力的合成”进行该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高一学生刚由初中阶段转入高中阶段,学科联系意识相对较弱,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地理是文科且是副科,导致高一学生不一定认同:能用理科知识来解答文科问题。因此,在学习《大气的运动》之前,先与学生沟通一下,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习物理学科中“力的合成”知识。如果还未学习“力的合成”,就请带有高一物理(上期)课本的同学打开教材并找到“力的合成”章节内容,很快的看一看“力的合成”原理,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总结(注意:不要把它变成物理课);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合成”,就简单地与学生共同复习“力的合成”原理,然后再进行《大气的运动》教学。
一、用“力的合成”解释“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受地面冷热不均、地球运动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地球表面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可以用三步走的方式让学生很快地掌握风的形成原理。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这三个力的方向: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
②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且垂直大气运动方向。
③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内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第二步:对北半球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做受力分析并进行“力的合成”。(如图1)
第三步:对北半球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做受力分析并且进行“力的合成”。(如图2)
最后:用相同的原理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南半球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和南半球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图并且进行“力的合成”,加强相关知识的应用。
二、用“力的的合成”说明全球6个风带的风向
经过“力的合成”解答大气水平运动的风向后,用同样的方法就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全球6个风带的风向。要求在作图过程中主要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初始位置的合力表示风向并且边画边讲,可以通过三步过程让学生很好掌握其画法:
第一:先在黑板上画出全球7个气压带(标出位置与名称)。(如图3)
图1 图2 图3
第二: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画出北半球三个风带的风向(注意:边分析边画),南半球风带暂时不画。(如图4)
第三:让学生到黑板上把所学原理画出南半球的三个风带的风向。最后请同学对比所画之图与课本的6个风带的风向是否一致。(如图5)
图4 图5
三、用“力的合成”解释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改变
季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冬夏季节之间的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所致。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节风向变化,若用“力的合成”来确定就更加简捷。如下图:
(1) (2)
四、用“力的合成”说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
“力的合成”同样在气旋、反气旋的形成中的应用也很应手,用热力环流知识先画出一个高压中心和一个低压中心,接着进行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合成”画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继续用“力的合成”法自己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图。
此外,在第三单元中的“海水运动”同样可以用“力的合成”加以解释洋流的流向。在地理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在不同年级因时因地降低地理学科的教学难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之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用物理学科“力的合成”知识解答地理问题就是一种尝试。
【关键词】力的合成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1
高一地理人教版《2.3大气的运动》和《2.4全球性大气环流》在《第二单元-大气》中学习难度大并且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对这两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边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学习与理解。因此,如何采用有效办法降低教学难度和提高教学效果是本课教学过程的关键,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力的合成”进行该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高一学生刚由初中阶段转入高中阶段,学科联系意识相对较弱,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地理是文科且是副科,导致高一学生不一定认同:能用理科知识来解答文科问题。因此,在学习《大气的运动》之前,先与学生沟通一下,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习物理学科中“力的合成”知识。如果还未学习“力的合成”,就请带有高一物理(上期)课本的同学打开教材并找到“力的合成”章节内容,很快的看一看“力的合成”原理,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总结(注意:不要把它变成物理课);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合成”,就简单地与学生共同复习“力的合成”原理,然后再进行《大气的运动》教学。
一、用“力的合成”解释“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受地面冷热不均、地球运动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地球表面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可以用三步走的方式让学生很快地掌握风的形成原理。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这三个力的方向: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
②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且垂直大气运动方向。
③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内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第二步:对北半球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做受力分析并进行“力的合成”。(如图1)
第三步:对北半球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做受力分析并且进行“力的合成”。(如图2)
最后:用相同的原理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南半球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和南半球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图并且进行“力的合成”,加强相关知识的应用。
二、用“力的的合成”说明全球6个风带的风向
经过“力的合成”解答大气水平运动的风向后,用同样的方法就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全球6个风带的风向。要求在作图过程中主要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初始位置的合力表示风向并且边画边讲,可以通过三步过程让学生很好掌握其画法:
第一:先在黑板上画出全球7个气压带(标出位置与名称)。(如图3)
图1 图2 图3
第二: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画出北半球三个风带的风向(注意:边分析边画),南半球风带暂时不画。(如图4)
第三:让学生到黑板上把所学原理画出南半球的三个风带的风向。最后请同学对比所画之图与课本的6个风带的风向是否一致。(如图5)
图4 图5
三、用“力的合成”解释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改变
季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冬夏季节之间的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所致。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节风向变化,若用“力的合成”来确定就更加简捷。如下图:
(1) (2)
四、用“力的合成”说明气旋、反气旋的形成
“力的合成”同样在气旋、反气旋的形成中的应用也很应手,用热力环流知识先画出一个高压中心和一个低压中心,接着进行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合成”画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继续用“力的合成”法自己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图。
此外,在第三单元中的“海水运动”同样可以用“力的合成”加以解释洋流的流向。在地理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在不同年级因时因地降低地理学科的教学难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