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果戈理的文学

2014-03-05王然

世纪桥 2014年2期
关键词:讽刺孤独文学

王然

摘要:果戈理作为十九世纪上半期的大文豪,凭借其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和创作特色开创了果戈理时代,他对后世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对文学的追求是执着的,他的文学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关键词:果戈理;文学;讽刺;孤独;精神;纯粹

果戈理的文学精神是纯粹的。放眼19世纪文豪,我个人非常喜欢果戈理。我认为他在19 世纪文学领域的造诣是除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以外最深厚的。单从他的文学精神上来讲是纯粹的,他对文学的追求也是纯粹的,他对文学的追求也是纯粹的,即使是普希金也无法比拟他对文学的追求的专一性。在普希金的生活中不仅有文学还有爱情,但在果戈理的世界中却只有文学。几乎是与文学相依为命。大多数俄罗斯文学作家在其作品中注入太多自己生活中的意愿或者愿望又或者抱怨等等个人情愫,但是果戈理的文学创作却非常纯粹,他的作品在戏剧上具有的反讽写作特色单纯的反映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能读懂果戈理的人更加深入和彻底的了解和明白这个社会真实和残酷的一面。

果戈理纯粹的文学精神让人钦佩。一方面极为少数在文学创作中不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愫,另一方面体现出果戈理的神秘色彩。或许读果戈理作品的人都非常好奇为什么在果戈理的作品中不是歌颂大自然的美,例如《五月的夜》就是赞美俄罗斯的壮丽,例如《狄康卡近乡夜话》或者反映社会残酷的现实,例如《死魂灵》。以上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果戈理对文学追求的纯粹,不掺杂个人的生活情愫,他的文学精神更是纯粹的,这是很多俄罗斯文豪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果戈理的文学精神也是孤独的。大多数第一次相识果戈理的人可能都是看了那本非常著名的小说《死魂灵》,这本书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当人们追问是否有第二部时可能会发现,果戈理曾两次烧毁《死魂灵》第二部手稿。在我看来作者烧毁手稿的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身体日渐虚弱,精神压力也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自从1848年回国之后精神上十分孤独,即没有精神支柱也没有精神寄托,以及自身对文学创作要求的完美使他不得不放弃《死魂灵》第二部。

众多的俄罗斯作家中虽然普希金的才华和莱蒙托夫的才能让人喟然,但是我仍然热爱果戈理。也许是他的孤独更加让人怜悯和疼惜。他不仅个人世界是孤独的,他的精神也是孤独的,他这一生不曾有伴侣,可能在他个人看来这一切都是早已接受或习以为常的,但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文学精神足以体现果戈理大师一生都是孤独的。在他的作品中不曾有爱情题材、亲情题材,这些在普希金的作品中很容易发现。我们不能说作品中有爱情和亲情的题材这两大主题就能体现作者不是孤独的,但是没有爱情和亲情或者其中之一那么作者一定是孤独的。因为爱情和亲情这两大话题是人伦常道,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是美好的温暖每个人的心灵的。由此,在感情上果戈理是孤独的,当然更多的是敬畏他,他文学精神的孤独使他的一生都是灿烂的,他的一生并没有因为他精神上的孤独走向迷失的方向,反而使得他的一生变得光彩夺目,甚至是凄美的。

果戈理孤独的文学精神是美丽的。孤独的作家是美丽的。果戈理的美丽已经显而易见,他的创作就是他最好的见证。果戈理的孤独让人想起了中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可以说她的人生是孤独的美,这源于她对舞蹈对艺术的追求。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她的采访,记者问她,您没有成家不觉得人生很孤独吗?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惊诧,她说,可能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传宗接代的,但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看看一草一木,清晨的露水,花儿盛开和凋谢的,是为了感受这个世界并这个世界带来美的东西。这让我联想到了果戈理,他的一生奉献文学,奉献给了那个他并不是很满意的社会,残忍的说他的孤独、他文学精神上的孤独是值得的。亦或许果戈理看来,他的一生最需要的是文学而不是常人所能理解和知道的,活在精神世界的果戈理,游走在现实和他个人的理想境地,这样的精神产物是伟大的文学创作。果戈理文学精神的孤独美是壮丽的甚至是凄美的。他不是在用笔和思想写作,而是用生命来写作。

果戈理的文精神是执着的。可以说果戈理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值得人们赞美的。1848年果戈理回国后烧毁了已经写就的《死魂灵》第二部的前几章,写作的艰辛使得他倍感压力,为了弥补《死魂灵》第二部写作他把1848年以来所写的一些可能对心灵有所裨益的书信整合之后出版了《与友人简书》。此书发行之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以著名的评论家别林斯基为首对他的批评最为严重,他在《致果戈理的一封信》里对这本书的问世痛心疾首,骂果戈理是“皮鞭的宣扬者,愚民政策的使徒,蒙昧主义和黑暗势力的卫士,野蛮行为的歌手。”人们谈论更多的是果戈理本人,他的“背叛”,“伪善”,“发疯”或者“迷误”,而不是他的书和书中的事物。一般而言,其他作家遭受这样的打击或许早已都销声匿迹,但是于果戈理而言他选择的是继续拿起笔写下《作者自白》作为解释和澄清。可以看出果戈理对文学的追求是坚定和执着的。在遭受强烈的打击下他并不把打击当成一种挫折而是当做修剪他文学作品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他还此做了自我反省,他曾说,反复阅读我这本书里的许多东西时,我并不是不感到羞耻和脸红。果戈理的个人品质是极其高尚的。他对文学的态度是极其耐心的,而且也是极其执着的,足以体现他作为俄罗斯十九世纪大文豪的素养是崇高的,这种执着于文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人所追求的。

果戈理的文学精神中的宗教色彩。果戈理的文学精神中多多少少有宗教信仰的支撑。可以说这是被人们理解的。牛顿在提出了牛顿第三定律之后已经进入了晚年,但是晚年的牛顿精神注入了宗教色彩。果戈理的精神世界本来就是缺少支撑的。在他的《死魂灵》第二部手稿烧毁时就凸显出他试图把文学回归宗教的思想和东正教文化思想引入俄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学之中,但不幸的是世界观的矛盾导致了果戈理在艺术创作上的危机。

果戈理的悲惨命运表现在他对宗教的探讨和对“宗教与文化”问题的苦苦思索,在宗教与文学领域之间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过程中,他用当时尚不多见的宗教神秘色彩形式捍卫他个人内心的自由以及把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带入到了文学创作中从而显现在他的文学精神之中。

果戈理的文学精神是真实的。与其说果戈理的文学精神是真实的不如说他的文学精神是直面社会现实的,是勇敢而坚定的。不论是果戈理的小说还是他的喜剧都是直面当下社会最为残酷的社会现实。

首先从他的小说说起,出版时轰动一时的《死魂灵》,作者通过两个方面策划了小说,一方面反映整个俄罗斯的死气沉沉,愚昧黑暗,另一方面展现正面的,能使俄罗斯民族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内在力量。作品讲述的是主人公乞乞科夫通过走访各地买取农奴主和贵族人家中死了但没有除名的奴隶,以此来骗取银行贷款。作品中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真实的反映了农奴制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真实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新生资本家。果戈理通过《死魂灵》展现给人们的是活动着没有灵魂的人,而他们恰恰是所谓的“生活的主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世界。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似乎必须真实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否则对他来说便不是作品。

果戈理真实的文学精神与他写作是无法割裂的。他的意图在于揭露俄国人民的两大敌人——官僚和地主,作品中的锋芒指向整个官僚地主阶级,以辛辣的讽刺和幽默的讽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鞭挞了专制农奴制俄国的腐朽和反动。在他的戏剧中也毫不客气的真实的把矛头指向了沙皇一世的黑暗统治制度。其戏剧中的巨作《钦差大臣》是一部有意识地以“笑”为武器与生活中的邪恶作战的社会喜剧。作品讲述的是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莅临N城,搅动了全城,结果被一个叫赫列斯塔科夫的人莫名其妙的钻了空子,众星捧月就连市长也巴结他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最终他骗取了一堆钱财后扬长而去,最后所有人得知真相懊悔不已。作者在其中想真实地表露沙皇一世黑暗统治下的官员都是一丘之貉,贪图物质财富,精神极度萎缩的“空心人”,是渴望做官衔虚幻的影子,不愿做真实人的傀儡。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意识中的糊涂观念的可笑。作品中的讽刺揭露力量,也是对尼古拉一直黑暗统治的沉重打击。果戈理不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戏剧作品中无一不真实的反映现实社会从资产阶级贵族到农奴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的反映以及形象。这种文学精神的真实性想要表达给人们的是希望人们更好,一种美好的愿望,对明天美好的憧憬。一方面体现他的批判性,另一方面体现同情怜悯的心理状态。所以果戈理文学精神的真实是伟大的更是无私的。

果戈理的文学精神是多元化的,也许他多元化的文学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纯粹、执着、孤独、宗教色彩和真实性上,但果戈理留给后世的文学遗产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它本身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它的戏剧命运以及对俄罗斯文学乃至文化的巨大影响值得我们传承。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1.

[2]袁晚乐,陈毅兴.果戈理评论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3.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讽刺孤独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文学小说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