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激励理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4-03-05刘冰

世纪桥 2014年2期
关键词:激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刘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期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指导人们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应该从受教育对象本身,即人之为人的心理特性出发,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恰当的方式方法。将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完美契合,从受教育群体的心理状态入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需求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人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及最终结果关系着一个国家、社会的良性运转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国家和社会积极向上发展的态势,世界范围内,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离不开正确的精神引导,一旦精神轨迹发生偏离,将带来无以复加的严重后果,因此,从宏观发展上来说,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和教育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根基在于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只有当个人能够在正确的方向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本能,才能够使得整体社会的发展有根本,有支撑。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将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必要性

新时期,我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应对变化的良策则是要更大程度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目前,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影响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体现,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处于转型的时期,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变化,个人和整体社会的定位出现了模糊的状态,在寻找终极定位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正确的精神引导,唯有如此才能为其指引正确的方向,否则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这也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封闭自给的系统,它不但具备深刻的理论根基,更拥有着兼容并包的理论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理论追求。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它首先与我国国情完美结合,实现了理论精神的升级,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指路明灯。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永远不能将其放置于静止的历史横切面上,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无论如何应当声明,我所在的党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1]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用其强大的理论指导实践这项工程,决不能是一劳永逸的,而必须使其与人类历史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不断迸发新的生命力。实际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新的光彩,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一味延续过去的内容,不能紧跟时代变化的脚步,那它不仅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幻亟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当下的中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处于不断上升发展的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要接受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冲击,其中资本主义社会文化中的许多腐败思想观念定当给我国带来重大的影响,要使得整个社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站稳社会主义立场,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惟有恰如其分的思想政治理念的荡涤方能有效。

针对上述种种,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不断增添内容,转换方式方法,应对新情况。那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呢?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事实上,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它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是人,因此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就成为实施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把人之为人的根本把握好,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生硬的套用、搬用,而要讲求方法和艺术。既然思想政治的作用对象是人,那我们必须从人切实的心理状况入手,贴近人的本能需求,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引入激励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激励理论的着眼点在于人的需要、目标、动机和行为,关切的是人的内心活动。通过激励理论研究,我们将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实现精神升华。目前流行的激励理论主要有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两种: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激励原因的内容,它关注人所需要的具体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激励理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两位人物及其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一方面,人的需求并不是五种需求并驾齐驱,而是有轻重层次的分别,当人的所有需求处于未满足的状态时,那么较低级的需要则处于主要方面,也是最亟需解决和满足的。在此基础上,人才有可能实现更高级别的需求。从激励的角度看,一种需要只要得到部分的满足,人就将转向高一级别的追求。因此,我们实施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展开,首先要了解个体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如当个体处于物质极度贫乏,生活无所依靠的状态下,更高的精神追求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使工作的人感到满足源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使人感到不满的,均来自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因此,赫茨伯格把前者称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为保健因素。部门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都属于保健因素范畴。当这些因素处于无法接受的水平时,人们对工作就会产生不满意的情绪。但是,当这些因素达到人们接受的水平时,它只能消除人们不满意的情绪,却无法产生积极的态度。而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的因素即激励因素,才是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只有努力实现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态势,实现激励效果。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的重点在于心理过程,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及他的期望理论。

弗洛姆于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励的效果来自效价与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来表达即:激励的效用=期望值×效价。也就是说,推动人们去实现目标的力量,是两个变量的乘积,如果其中有一个变量为零,激励的效用就等于零。效价是目标达到后,对个人所能收获的或个人对此的一种预期。期望值是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大小。

三、激励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启示

激励理论给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激励理论可以引导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予以展开,也将形成不同的机制。

(一)利用需求理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的方向

人的需求是直接导致行为的根本动机,当然也包括人的思想动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激励理论完美结合的第一步必然是对人心理需求的准确定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进行教育之前首先应该确定受教育对象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以此来确定教育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受教育对象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个体时,如果要对他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物质奖励就远不及能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从中得到更大的鼓励。需要注意的是,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可能同时有很多不同的需要,教育过程需要做的是分辨出当前受教育个体或群体的主导需要是什么,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说,哪个层次的需要才是优先,并以此最终确定教育的方向。

(二)根据期望为思想政治教育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

需要相应的即是期望,因此,把这种期望转化成为看得见摸得到的目标,并以此来激励,进行思想的洗涤。所谓目标,实际上就是人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心理学上把它称为“诱因”,即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的子集可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实体,一是孕育于人自身的精神。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处于物质层面需求时,不妨将物质性激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而物质需求一定程度满足后,更高的精神追求则应设定为激励的目标,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重要,教育者要动用目标的功能,去激发人的正确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导向新的境界,推向新的高度,要使受教育对象自觉调整有偏差的、错误的理想信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用情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效果

现阶段,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相伴随的则是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壮大,人对于自我认识愈发清晰,自我理念也更加强烈。在这样的环境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人自我意识、心理活动的忽视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因此,在明确需求层次、确定激励目标的同时,必须要更加关注人的内心,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注入情感激励。以情动人,方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人的情感并不果断、强硬,但情感的力量却更柔韧、充实。人的情感决定人的态度取向和心理强度,所以情感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十分重要。正所谓“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如果想让受教育者的内心达到一种高层次的震撼感,使其理想信念步入正轨且愈发坚定,就必须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家、社会抑或个人,只有发自真心的对待受教育的群体,才能真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激励理论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宝。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激励理论来达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首先要确定教育对象的需要处于哪个阶段,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进行激励及教育,同时,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窍门并无他法,教育者一定要倾注真实情感,真正从受教育者的内心出发,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方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4.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激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