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庆节“五年小庆”盘点

2014-03-05卜拙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20期
关键词:招待会代表团建设

文/卜拙

1949年至1959年,每逢国庆,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在第六十五个国庆节到来之际,笔者就此前的6个“小庆”做以盘点,借此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1954:新中国实力的全面彰显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年6月,为了满足国庆观礼的需要,天安门城楼两旁原有的两座砖木结构的临时观礼台被改建成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

10月1日10时,毛泽东主席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以及应邀参加我国国庆典礼的各国政府代表团的代表们登上天安门检阅台。这次国庆典礼邀请的外宾规格极高,如: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是赫鲁晓夫,团员有布尔加宁、米高扬等;波兰代表团的团长是贝鲁特;朝鲜代表团的团长是金日成;罗马尼亚代表团的团长是阿波斯托尔。此外,还有蒙古、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代表团应邀观礼。

典礼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主持。之后,乐队高奏国歌,礼炮齐鸣。接着,阅兵式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乘车从天安门出发,在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的陪同下,检阅了排列在广场上的各部队,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检阅后,彭德怀步上检阅台,向受阅部队发布命令,举行分列式。

阅兵式历时一小时三分钟。此次阅兵的最大亮点是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队,而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阅兵式后,举行了群众游行。在游行队伍中,由1400名铁路工人组成的仪仗队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抬着国徽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大幅标语,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的画像,孙中山先生的画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接受检阅。

1964:节俭的庆典

于196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把阅兵作为军队的规定科目。但毛泽东和党中央考虑到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全国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因此没有举行国庆阅兵活动。

1964年10月1日,首都70万人隆重举行国庆盛典,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年来的伟大成就,欢呼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胜利。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参加了大会,检阅游行队伍。被邀请的外宾西哈努克、凯塔、马桑巴·代巴、崔庸健、范文同、毛雷尔、阿普杜拉和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兄弟党代表团、亚非友好国家代表团及各国知名人士3000多人参加庆典。

1974:备受关注的国庆招待会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周恩来主持国庆招待会已经成为惯例。1974年6月,周恩来病重入院,“国庆招待会由谁主持”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

同时,由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错误做法进行了纠正,1974年的国庆招待会也成为“文化大革命”以来最隆重的一次。参加这次国庆招待会的,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条战线的代表和世界各地的来宾,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有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重新露面。

在这次国庆招待会上,谜底最终揭开——周恩来同志抱病主持了招待会。这也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主持的最后一次宴会。

周恩来刚走到宴会厅入口处,到会的几千人就同时站起身来热烈鼓掌,一些外国客人激动地站到了椅子上。周恩来向大家招手致意,热烈的掌声响彻全场,经久不息。周恩来发表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祝酒辞,人们的掌声远远超过了他致辞的时间。当周恩来提议为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为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干杯时,会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1984: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隆重典礼

1959年阅兵之后,受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阅兵一度中断25年。直到1984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庆典上,才举行了共和国的第十二次阅兵。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第一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也是一次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展示军威和国威、检阅新中国建设成就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大庆祝活动。

1984年10月1日,欢庆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盛大庆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人们终于在时隔25年之后再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震撼人心的阅兵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开始检阅部队,邓小平第一次喊出了“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口号。在游行中,群众更是打出了“小平您好”这样亲切而激动的标语。

在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武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

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精辟地论述了新中国成立35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在新时期的内政外交政策,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务必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政治素质,努力掌握和提高应付现代战争的知识与能力”。

三十五周年国庆阅兵式,是国庆十周年以后的第一次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阅兵,集中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标志着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

1994: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四十五周年国庆。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李鹏总理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江泽民、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中外宾客3500多人出席,李鹏发表重要讲话。”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游园活动。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领导人分别来到公园,与40万群众欢庆节日。当晚,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十万群众欢度国庆之夜,鲜花与彩灯交相辉映,礼花伴歌声一起升腾。

《人民日报》发表国庆社论《为胜利跨入二十一世纪而奋斗》。值得指出的是,社论对邓小平同志的贡献,对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明确肯定。社论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所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

2004: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04年9月30日,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4000余名中外人士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温家宝发表讲话。他强调,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自信,要清醒,要奋斗。要看到有利条件,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做好充分准备,克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要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他强调,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文化建设;要长期艰苦奋斗;要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担负起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使命。

9月30日,胡锦涛会见港澳各界人士国庆观礼团。他指出:“衷心希望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包括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的人士,都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谋发展,同心同德保稳定,包容共济促和谐,用实践证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香港、澳门管理和建设得更好。”

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游园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游园活动,与各界群众共庆佳节。

猜你喜欢

招待会代表团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淮扬菜集团厨艺代表团美国之行满载而归
蛇开记者招待会啦!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
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名单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