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4-03-04时晓莉
说起全民健身,从官方到民间发展群众体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面临哪些制约发展的瓶颈?有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隆冬时节,寒意袭人。记者来到首都体育学院,就全民健身的现状与问题拜访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院长李相如教授。
李相如先给记者扫盲:体育运动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是不同的概念。群众体育是大概念,包括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军事体育。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部分,是狭义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是中国视野下的体育概念,特指全民的健身活动,即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所有人群身体素质的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比较接近群众体育,不同于社会体育。平时常谈的社会体育,其实更多的是指全民健身。”
有喜有忧 全民健身发展有硬伤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群众体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梳理社会体育的发展脉络,李相如说:“总体上,以2008年奥运会为新的起点,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迅速。”
首先,政策层面越来越重视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竞技体育达到高峰,此后社会体育发展较快,战略布局逐渐向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倾斜。从2010年开始,随着新一轮周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掀起新的全民健身热潮。
其次,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人口、健身路径长足发展。目前,参与全民健身的群众达到总人口的30%。2002年人均体育场地设施只有0.05平米,2012年已接近1.2平米。为解决体育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要的问题,有效提高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率,国家正在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大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开放。
第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发展迅猛。据官方统计,现在,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接近120万人。
第四,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增长到今天的75岁。
第五,群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李相如说:“虽然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全民健身最大的硬伤是体育法律、法规不健全。1g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已远远滞后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不能保障老百姓的体育健身权益,更不能保证提供公平的体育健身服务。只有在修订《体育法》的过程中,把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内涵和要求放进去,才能更好地保护老百姓的健身权益。从法律角度来讲,全民健身的顶层设计严重滞后,至今迟迟未提上政府议事日程。所以,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急需从政府和民间角度强烈呼吁,尽快修订《体育法》,使之适合当今体育事业发展的服务需求。”
另一个硬伤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立速度缓慢。李相如指出,“近年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一直处在探讨的过程中,需要尽快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国家近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产业的规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服务的规定》,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政府要适当放权,要转变思想,将群众体育放到社会,让第三方来做。”此外,政府放权后,健身产业能否有人来接,能否接得上,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虽然步入市场经济,但全民健身仍由政府主管,多年来没有建设好全民健身的土壤,导致第三方基础薄弱。这需要有一段培育的时间,在政策法规方面,为第三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保证。如果这方面建设不好,势必导致第三方不敢接、不会接、不能接。
李相如说,制约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发展的因素,还有群众科学健身意识不强,以及国民体育基本知识启蒙不足。中国老百姓的养生意识很强,也很普遍,但健身意识和观念却很弱,政府工作做得不够,国民体育基本知识的启蒙远未完成。老百姓的体育基本素养,譬如体育规则、体育文化、健身方式、科学健身基本规律、健身基本常识还很欠缺。这些基本素养在青少年时代的体育课上就应该完成培养。运动锻炼先要热身,活动结束后要做整理运动,很多人健身时不知道穿专门的运动服装,这看似简单,其实是缺少体育运动基本常识与基本素养的培育。
时代呼唤 开展全民健身刻不容缓
李相如认为,应尽快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健康有序地发展。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全民提高认识。李相如说,“全民健身事业的推进,应通过政府、民间、社会的力量,呼吁尽快将《体育法》作为人大法律修订项目。这不是体育部门自己的事情,它涉及13亿人健身权益和健康素质的保证。建设健康的中国,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怎能短缺?”
其次,尽快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落地。李相如认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对于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快找懂行的专家和学者来制定和推进,不要等到百分之百完成,而应在探索实施中不断完善。
再者,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改造和配建。李相如总结道,“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新理念和思路。国家体育总局要争取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推动每个县、每个区都有一个体育场的建设,配建露天游泳池”。
盘活全民健身这盘棋,政府是中心。李相如认为,政府一方面要放权,一方面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领社会力量帮助、扶持全民健身第三方机构迅速建立起来。李相如说:“社会体育指导员统计数字看着很大,真正在一线具体指导的人员并不多。要让社会体育指导员更多地走向民间,服务于民,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物质保证。另外,要加大对老百姓体育科学和健身知识的普及和引导。体育总局要与电视台沟通合作,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组成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多做健身普及培训的电视节目。”
李相如说,在全民健身的项目设置上,以前存在一些误区,总认为开发越多越好,其实项目过多会广而不精,应当挖掘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并根据地方特点和个人自身特点来选项。一个地区除了推广一个主流项目,还可以有其他项目来补充,健身项目最好能坚持10年甚至50年以上,形成浓厚的群体氛围和优势项目。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两翼,李相如认为,两者密不可分,完全可以统筹兼顾。一方面,优秀运动员回馈群众体育,充分利用优秀运动员的影响力,进社区,进基层,多与老百姓互动,有效推动群众体育;另一方面,在群众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有天赋有兴趣的体育爱好者,也是竞技体育的人才资源。
责编 时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