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4-03-04冯雪萍熊曦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冯雪萍+熊曦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出现为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提供了最大可能,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带来的外部效应来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因此,系统研究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对数据进行了路径探索和验证性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融资 外部性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现有研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较多,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尤其强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国外学者主要从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自身信贷条件方面做出了相关研究。如Stiglitz and Weiss(1981)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如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从而在融资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或得不到相关银行的认可。Berger and Udell(1995)认为相比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企业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而较难获得信贷优势。国内学者,如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 、张杰(2002)、钟田丽(2008)也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其成因,而大银行在选择放贷对象过程中往往偏向于大型企业,因此,改善金融机构的结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出路,钟田丽的研究更是从我国上市与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比较入手,给出了科学的证明。王振等(2003)、李晓军和彭润中(2004)、陈晓泓(2008)认为中小企业往往自身基础较差,缺乏抵押物,在融资过程中难以获得相应的信贷支持。喻卫斌和叶祥松(2005)、许立民(2010)、郭丽虹、徐晓萍(2012)认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主要是企业规模的大小、是否具有规范的信息披露渠道以及销售市场是否稳定通畅。

综合上述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析和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成因。但笔者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自身作为单个经济组织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强调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对融资的影响,然而,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在国外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抱团发展,产业集群赋予的外部环境优势,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在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也予以了高度关注,王振等(2003)、谢启标(2008)、吴 、魏莎、陈天平(2012)通过外部比较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内发展的中小企业其融资优势十分明显,中国近十年来各地兴起的产业集群也是如此,但是与国外相比,现实中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充分的利用。

基于此,笔者也认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仅仅靠夯实中小企业自身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如外部政策环境、产业链内企业间的合作等,本研究拟从产业集群外部性视角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影响因素。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构成

(一)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作用机制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迈克尔·波特教授(1998)认为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对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反过来,这种强劲的竞争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对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外部支持,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把大小不等的各企业和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各企业都只是该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面对市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业,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很大,市场势力很强,集群内的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可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这表现在:一是增加信息的对称程度。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区位上保持高度集中,这种地缘的接近性使得信息在网络内部的流动很快,这样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评估和贷后监督时就能获得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银行信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是可以互相抱团进行融资。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分布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上,企业个体的发展与集群整体的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相关性,这样企业个体的风险就部分地转化为整个中小企业群的风险,而整个中小企业群的风险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集群所处产业的风险。另外,还可降低银行贷款的平均交易成本和贷后的平均监管成本。在产业集群内,银行可以对众多同一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尽管每笔贷款的数额较小,但由于贷款企业的数量多,贷款的总额很大,可以实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经济。三是增强中小企业对外的信誉度,赢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支持。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对本地区具有“根植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本区域的依赖程度高,集群内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产业协会、金融中介与教育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声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融资的效率。

(二)影响因素构成

近年来,一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创造了条件,其中一些外部性的因素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因此,深刻认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影响因素,是做好融资的根本保障,也是加快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要大大高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而这些外部性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调研了解的情况,构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就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来说,主要外部性影响因素来自三个层面:一是金融机构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集群内银企关系建设情况、集群内担保体系完善情况、集群内企业融资渠道健全性;二是政府层面因素,例如政府对集群建设重视程度、政府是否明确出台融资扶持政策、政府其他融资服务体系建立情况;三是其他层面因素,如社会各界对集群发展支持度、行业协会的引导与资源共享机制、外部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而,要促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需要充分考虑到产业集群相关联的三个层面的外部性因素,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从能借助产业集群的融资外部有利因素,准确分析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影响因素,促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endprint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分析方法与指标设计

(一)分析方法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影响因素都采用李克特量表所提出的五级量度,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上述提出的理论模型,考虑到变量的可直接测量问题,采用潜变量的测量方法。同时考虑到变量之间存在多变量关系问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起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外部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性影响因素的构成重要性分布,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因素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对国内部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调研,利用SPSS17.0软件和AMOS软件对选取的约200个样本进行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进行问卷调查的样本),以求更客观地分析影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构成,更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同时,以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情况,对影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二)外部性影响因素设计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前述概念模型,对各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定义及赋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笔者通过走访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一些产业集群板块以及拜访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专家,为展开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在对近二十个产业集群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获取数据。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网上调研的方式进行,网上调研主要是区域比较偏远的地区,利用现有资源展开调研。调研共收到200多份问卷,对问卷进行了整理,提取了198份完整的问卷进行分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同时,利用SPSS17.0对样本进行总体α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符合信度要求,说明获得的数据是有效的。其潜变量的信度检验(如表3)也是有效的。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

根据前面所述研究方法,将上述外部性影响因素赋值后,结合构建的概念模型,在AMOS17.0上画图,并导入数据,进行运算分析,这些变量全部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得出结果见表4。将理论模型进一步进行路径系数估计,数据如表5。

从上述表可以得出,上述外部性影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而进一步的分析,尤其是AMOS进行的效应分析认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重视程度以及产业集群内银企关系是融资的重要外部性影响因素。同时,融资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及行业协会对企业融资的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也有着强有力的显著作用。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的引导功能。政府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制度和体系,全面推动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政府信用。同时,要逐步建立管理规范、提高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的运行效率,保证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合理的融资需求,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产业集群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财政扶助机制。产业集群所在区域财政应设立专门针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改项目与服务体系建设及成长型企业的培育等,并根据财力情况定期适当增长。同时,设立一定过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暂时垫付等。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政府也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项目享受各级扶持政策。并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负担,拓宽中小企业市场发展空间。

(二)金融机构层面的建议

各银行机构应在政策框架内,积极创新运作机制,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有特色和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不断推出适应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需求的新产品。要放宽抵押条件限制,不断改进和创新质押贷款品种。

培育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为产业集群服务。充分发挥典当行业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鼓励典当企业找准中小企业融资的切入点,采用生产资料质押、动产质押等灵活方式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大力支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统筹做好后备上市企业和已上市企业的资助和管理工作。加大协调力度,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到境内外上市筹集资金。

积极推进融资渠道创新。积极依法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探索运用融资租赁、股权质押、信托投资、企业期权股权融资等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推动发展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产业信托基金。探索建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联盟,以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镇和重点园区为单位,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试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捆绑发债,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从债券市场获得低成本的直接融资。

(三)其他建议

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社会各界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酿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集群信用文化建设,普及知识,宣传诚信典型,引导集群内各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融资观念,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祝健,沙伟婧.发展产业集群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新思路[J].经济纵横,2013(4)

2.卢亚娟,张龙耀.产业集群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2(12)

3.卫龙宝,陈旭炜,伍骏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突破—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

4.陈李宏.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9)

5.谢启标.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J].东南学术,2008(3)

6.钟田丽,刘起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J].管理评论,2008(11)

7.郭丽虹,徐晓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经济,2012(12)

8.许立民.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作者简介:

冯雪萍(1964-),女,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任职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管理。

熊曦(1983-),男,汉族,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流通经济、企业营销管理。endprint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分析方法与指标设计

(一)分析方法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影响因素都采用李克特量表所提出的五级量度,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上述提出的理论模型,考虑到变量的可直接测量问题,采用潜变量的测量方法。同时考虑到变量之间存在多变量关系问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起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外部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性影响因素的构成重要性分布,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因素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对国内部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调研,利用SPSS17.0软件和AMOS软件对选取的约200个样本进行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进行问卷调查的样本),以求更客观地分析影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构成,更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同时,以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情况,对影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二)外部性影响因素设计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前述概念模型,对各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定义及赋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笔者通过走访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一些产业集群板块以及拜访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专家,为展开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在对近二十个产业集群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获取数据。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网上调研的方式进行,网上调研主要是区域比较偏远的地区,利用现有资源展开调研。调研共收到200多份问卷,对问卷进行了整理,提取了198份完整的问卷进行分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同时,利用SPSS17.0对样本进行总体α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符合信度要求,说明获得的数据是有效的。其潜变量的信度检验(如表3)也是有效的。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

根据前面所述研究方法,将上述外部性影响因素赋值后,结合构建的概念模型,在AMOS17.0上画图,并导入数据,进行运算分析,这些变量全部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得出结果见表4。将理论模型进一步进行路径系数估计,数据如表5。

从上述表可以得出,上述外部性影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而进一步的分析,尤其是AMOS进行的效应分析认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重视程度以及产业集群内银企关系是融资的重要外部性影响因素。同时,融资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及行业协会对企业融资的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也有着强有力的显著作用。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的引导功能。政府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制度和体系,全面推动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政府信用。同时,要逐步建立管理规范、提高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的运行效率,保证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合理的融资需求,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产业集群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财政扶助机制。产业集群所在区域财政应设立专门针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改项目与服务体系建设及成长型企业的培育等,并根据财力情况定期适当增长。同时,设立一定过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暂时垫付等。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政府也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项目享受各级扶持政策。并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负担,拓宽中小企业市场发展空间。

(二)金融机构层面的建议

各银行机构应在政策框架内,积极创新运作机制,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有特色和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不断推出适应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需求的新产品。要放宽抵押条件限制,不断改进和创新质押贷款品种。

培育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为产业集群服务。充分发挥典当行业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鼓励典当企业找准中小企业融资的切入点,采用生产资料质押、动产质押等灵活方式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大力支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统筹做好后备上市企业和已上市企业的资助和管理工作。加大协调力度,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到境内外上市筹集资金。

积极推进融资渠道创新。积极依法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探索运用融资租赁、股权质押、信托投资、企业期权股权融资等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推动发展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产业信托基金。探索建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联盟,以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镇和重点园区为单位,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试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捆绑发债,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从债券市场获得低成本的直接融资。

(三)其他建议

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社会各界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酿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集群信用文化建设,普及知识,宣传诚信典型,引导集群内各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融资观念,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祝健,沙伟婧.发展产业集群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新思路[J].经济纵横,2013(4)

2.卢亚娟,张龙耀.产业集群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2(12)

3.卫龙宝,陈旭炜,伍骏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突破—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

4.陈李宏.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9)

5.谢启标.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J].东南学术,2008(3)

6.钟田丽,刘起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J].管理评论,2008(11)

7.郭丽虹,徐晓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经济,2012(12)

8.许立民.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作者简介:

冯雪萍(1964-),女,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任职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管理。

熊曦(1983-),男,汉族,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流通经济、企业营销管理。endprint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分析方法与指标设计

(一)分析方法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影响因素都采用李克特量表所提出的五级量度,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上述提出的理论模型,考虑到变量的可直接测量问题,采用潜变量的测量方法。同时考虑到变量之间存在多变量关系问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起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外部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性影响因素的构成重要性分布,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外部性因素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对国内部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调研,利用SPSS17.0软件和AMOS软件对选取的约200个样本进行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进行问卷调查的样本),以求更客观地分析影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构成,更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同时,以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情况,对影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二)外部性影响因素设计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前述概念模型,对各外部性影响因素具体定义及赋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笔者通过走访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一些产业集群板块以及拜访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专家,为展开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在对近二十个产业集群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获取数据。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网上调研的方式进行,网上调研主要是区域比较偏远的地区,利用现有资源展开调研。调研共收到200多份问卷,对问卷进行了整理,提取了198份完整的问卷进行分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同时,利用SPSS17.0对样本进行总体α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符合信度要求,说明获得的数据是有效的。其潜变量的信度检验(如表3)也是有效的。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

根据前面所述研究方法,将上述外部性影响因素赋值后,结合构建的概念模型,在AMOS17.0上画图,并导入数据,进行运算分析,这些变量全部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得出结果见表4。将理论模型进一步进行路径系数估计,数据如表5。

从上述表可以得出,上述外部性影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而进一步的分析,尤其是AMOS进行的效应分析认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重视程度以及产业集群内银企关系是融资的重要外部性影响因素。同时,融资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及行业协会对企业融资的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也有着强有力的显著作用。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的引导功能。政府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制度和体系,全面推动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政府信用。同时,要逐步建立管理规范、提高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的运行效率,保证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合理的融资需求,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产业集群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财政扶助机制。产业集群所在区域财政应设立专门针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改项目与服务体系建设及成长型企业的培育等,并根据财力情况定期适当增长。同时,设立一定过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暂时垫付等。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政府也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项目享受各级扶持政策。并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负担,拓宽中小企业市场发展空间。

(二)金融机构层面的建议

各银行机构应在政策框架内,积极创新运作机制,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有特色和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不断推出适应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需求的新产品。要放宽抵押条件限制,不断改进和创新质押贷款品种。

培育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为产业集群服务。充分发挥典当行业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鼓励典当企业找准中小企业融资的切入点,采用生产资料质押、动产质押等灵活方式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大力支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统筹做好后备上市企业和已上市企业的资助和管理工作。加大协调力度,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到境内外上市筹集资金。

积极推进融资渠道创新。积极依法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探索运用融资租赁、股权质押、信托投资、企业期权股权融资等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推动发展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产业信托基金。探索建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联盟,以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镇和重点园区为单位,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试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捆绑发债,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从债券市场获得低成本的直接融资。

(三)其他建议

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社会各界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酿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集群信用文化建设,普及知识,宣传诚信典型,引导集群内各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融资观念,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祝健,沙伟婧.发展产业集群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新思路[J].经济纵横,2013(4)

2.卢亚娟,张龙耀.产业集群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2(12)

3.卫龙宝,陈旭炜,伍骏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突破—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

4.陈李宏.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9)

5.谢启标.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J].东南学术,2008(3)

6.钟田丽,刘起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J].管理评论,2008(11)

7.郭丽虹,徐晓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经济,2012(12)

8.许立民.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作者简介:

冯雪萍(1964-),女,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任职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管理。

熊曦(1983-),男,汉族,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流通经济、企业营销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融资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基于P2P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