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4-03-04刘春丽朱文娇杜风娟石俊婷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

刘春丽,王 倩,朱文娇,杜风娟,石俊婷,张 薏

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

刘春丽,王 倩,朱文娇,杜风娟,石俊婷,张 薏

医疗设备;管理;护理;质量;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高精端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行业极为重要的物资基础和现代化标志,这些设备在服务军事增强战斗力、服务患者增强身体健康、服务临床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临床护理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科学管好、合理用好每台(件)医疗设备,不仅能保障设备稳定高效运转,降低设备坏损几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设备维修成本,更能有效规避操作使用风险,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1 医疗设备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1.1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保障医疗设备精准运行的坚实基础 我院十分注重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把其纳入医院大项管理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管物、人员管控以确保医疗设备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良性运转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在卫勤保障、服务患者、增强品牌、创造效益中的作用。同时,也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搭建了平台与坚实了基础。

1.2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 医疗设备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设备,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条件。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与日常维修保养,确保医疗设备全天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便捷,对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徒手操作几率,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降低医护人员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 医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安全风险,医院十分注重对完善制度、责任到人、强化管理、跟踪检查等关键环节的管控,针对性地制定了医疗设备操作安全防范预案,对降低医疗设备操作使用安全风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的操作使用也是安全风险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思想教育,重视医疗设备管理,科学规范操作使用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协同开展医学计量检(校)定,把医疗设备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临床护理操作人员免受医疗设备因安全原因而造成伤害。

2 临床护理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临床护理人员整天忙碌于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对医疗设备管理而言,有的认为管理是职能管理部门或医学工程科维修工程师的事,护理人员只管用就行;有的认为医疗设备主要作用在于服务患者、增加效益,对医疗设备管理带来的潜在价值与作用认识不足,平时不重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一种惰性思维和习惯行为,纠正起来十分困难。这些不良习惯不但影响自身对医疗设备管理的态度,也通过违规操作或临床护理带教影响同事与进修实习人员。

2.2 设备管理不到位 重使用轻管理现象突出,临床护理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导致医疗设备使用率降低,性能指标稳定性较差,安全风险因素增大,价值与效益作用发挥不突出;有的医疗设备因管理不到位,长时间闲置或超负荷使用,如一些治疗类设备,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坏损严重;有的医疗设备管理账册建档不完善,专人负责制度落实不到位,维修使用记录不规范,没有做到定期保养、定期检(校)定,乱堆乱放现象普遍。

2.3 操作使用不规范 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操作使用普遍存在不规范、不严谨现象,执行《护理操作常规》乏力,经常以护理工作忙为由,降低医疗设备操作使用标准,减化操作流程,搞变通打折扣。

2.4 安全防范不作为 医疗设备在操作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对其进行了充分论证,岗前培训时作了提示,使用说明也有明确标注,而大部分护理操作使用人员对此重视不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安全预案不健全,应急处置(突)能力不突出。

2.5 配合意识难协同 依据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等级规定,一级维护保养由操作使用者或使用科室设备兼职管理员负责实施,但由于工作分工不明确,责任到人不具体,加之临床护理人员对规定未了解透切,基础维护保养知识不全面,往往把不能胜任或不想干的该类工作推卸到医学工程科头上。临床医护人员协同医学工程科人员共同完成医学计量检(校)定工作不主动,存在抵触情绪,不按规定时限送检现象突出;对检定不合格的医学计量器具不能及时实施校准维修、降级使用、报废或更换处理,导致临床因使用未经检(校)定的医学计量器具,而发生临床诊断失误,引起医疗纠纷,遭受经济赔偿,甚至发生医疗事故承担法律责任。

3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做法

3.1 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我院把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与管理纳入医院经常性管理工作之中,医院每半年定期开展一次医疗设备管理专题教育,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适时对所属人员进行教育引导,系统学习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医疗设备管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树立护士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凝聚力[1]。只要有效解决了思想认识不足难题,就能不断增强其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

3.2 落实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制度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2]。我院在质量体系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医疗设备管理、操作使用、交接登记、维护保养、运行状态监测、安全风险防范、医学计量检(校)定、故障排除与设备送检、设备报废处置等规章制度,科室在此框架下将每项制度进行了再分工细化、再明确权责,实施护士能级管理,明晰岗位标准[3],将工作按岗落实到每个人头,责任依权贯穿于每个环节,在每台设备显目位置统一悬挂《操作流程》,对重点环节或安全风险系数较大的地方进行了特殊标注,加大了规范操作使用医疗设备处罚力度,防止不按操作流程使用设备,造成医疗设备超负荷运转、损坏几率增大,使用寿命缩短,从而增加医疗成本、增大安全风险系数,影响临床护理质量。

3.3 严格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我院依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平台,建立了与该体系相适应的《医疗设备管理程序》,医疗设备管理实行三级分工制,即院首长统筹领导、机关职能管理集中管控、医学工程科业务指导与临床设备管理员协同配合管理。通过厂家规范培训,机关监督检查,职能科室指导帮带,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医疗设备到科验收调试合格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把设备操作管理、使用交接记录、运行状态监测、医学计量检(校)定、设备报废处理设定为医疗设备管理“五个关键环节”,每台设备、每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管理与组织实施,在履行签字手续的基础上,把医疗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情况列入科室护理早交班重要内容。科室兼职设备管理员适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按照规定从重处罚。不断加强与机关职能管理部门、医学工程科等人员联系与沟通,定期开展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及时送检(校)定医学计量器具,确保临床医疗设备运行处于良好与可控状态,为服务患者诊(治)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强有力保障。

[1] 谢恩影.注重细节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应用[J].吉林医学,2012,2(33):878-879.

[2] 李华.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重庆医学,2008,6(37):1253-1254.

[3] 卢要娣,马静,杨亚娟,等.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A):65-67.

661600 云南 开远,解放军59医院儿科(刘春丽,王 倩,朱文娇,杜风娟);成都军区总医院保健科(石俊婷),附属口腔医院(张 薏)

石俊婷,电话:13550066761

R 47

A

1004-0188(2014)06-0660-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6.035

2013-06-04)

猜你喜欢

医疗设备质量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质量投诉超六成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