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预见习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4-03-04麦合甫孜艾山何惠宇努尔比亚米尔扎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医学教育医学生

麦合甫孜·艾山, 何惠宇, 努尔比亚·米尔扎木

(新疆医科大学口腔系口腔修复学教研室, 乌鲁木齐 830054)

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及美学为基础的专门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理论较抽象的一门学科。“临床预见习”可以改善口腔修复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技能的能力。本文通过口腔修复学预见习模式的建立,分析实行口腔医学生预见习的优越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探讨临床预见习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作用。

1 开展医学生预见习的背景

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教学新的结合点。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但缺乏课程的有机联系,易导致“学而不知所用”;“以器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与融合贯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又缺乏足够的系统性,教学难度高、成本大。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甚至提出学生入医学院校的第1年、第1周、第1天开始就安排接触临床,接触病人、了解病人,学会同情病人、关心病人,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思想[1]。在我国大部分的医学生教育还是延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分3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医学教育,即基础知识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学习及临床实践。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扎实牢固,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与临床实际的联系[2]。医学生进入到医学院校后,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真正接触医院和病人,更不会看病、识病。只有在学完三年级的基础课后,在第四学年学习临床课专业和第五年毕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和病人,而学生在后期学习临床专业课时,又把基础课学到的知识搁在一旁,使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由于太多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方法使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凭空想象,甚至误解。而在实习过程中,只记得单纯的临床操作技巧和材料的正确使用,忽略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及整体治疗方案设计。因此临床预见习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作用举足轻重[3]。

2 口腔修复学预见习模式的建立

2.1 预见习的准备工作

放假前1个月,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进行动员与指导讲座,向学生讲解预见习的有关事项,发放赴家乡医院“预见习”的相关证明和临床实践鉴定表。学生在基层医院预见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口腔常见病产生一定的认识,并且对口腔常规治疗以及各类修复体有一个感官的记忆,这对以后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4]。

2.2 学校统一安排“预见习”

寒暑假“预见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家乡所在地的基层医院而不是教学医院,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不强,医院及带教老师对预见习带教活动缺乏具体的安排和经验。因此学校统一安排开课前2周的临床“预见习”,具体方法如下:(1)确定本次预见习的内容与目标:预见习时间往往比较短,仅仅2周左右。所以预见习的内容应以口腔修复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对各类修复方式进行示教,例如固定义齿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等。预见习的目标定位在有初步的临床诊疗思维,熟悉各类牙体及牙列缺损修复的原则。(2) 预见习的原则:即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不影响临床工作为前提,观察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例如口腔修复科门诊的日常诊疗、四手操作规范以及消毒规范等。在观摩时做到“五勤”:即眼勤、嘴勤、脑勤、耳勤、腿勤,并认真做好记录。(3) 预见习的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启发同学们在预见习活动中要“博学、审问”,着重培养发现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口腔诊疗工作的认识,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医学生不但能悟出书中学不到的真知之心和关切病人的真情之心,还能在感受医院、病人和社会的过程中悟出善思、善学之路。

2.3 学生的沟通技能的培养

医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医学知识,社会责任感、富有同情心、良好的团队精神等社会、人文知识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而具有沟通技能是学习掌握这些社会、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先行开设了《医患沟通学》,作为医学生进入临床之前的一门课程。沟通技能的培养,不仅在于与同学、老师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学会与患者沟通,为今后独立进行医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老师对低年级医学生在预见习时,应有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技能,例如如何在患者面前树立自信心、如何获得患者的信任感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症候中抓住主要矛盾等[5]。

3 预见习的优越性

首先,参加预见习的同学都是自愿选择利用假期到医院见习,一开始展现出明显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机会学习知识的动力是无法衡量的,从而保障预见习的良性运转。其次,临床丰富的病例资料及千差万别的疾病表现,使预见习多姿多彩,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料库。其中既有已知的东西,更多的是未知和迷惑,从而刺激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寻求答案,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循环往复,使知识结构更趋完整。最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护理人员的忙碌与艰辛及患者的悲伤与欢乐都无时无刻在影响着预见习的同学们潜移默化中,使同学们更早地、不自主地开始角色转换,这对一名医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培养高素质的住院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6]。

4 实行口腔医学生预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目前口腔医学是一门热门学科,因此每年招生数目不断增长,出现师资与学生比例失调。在学校统一安排“预见习”,老师每天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这对预见习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如何既保证医疗工作安全,又给广大的预见习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是带教老师必须权衡的问题。目前参加预见习的学生仅为在校学生的一小部分,如何才能扩大至全部的医学生仍然是个难题,牵涉到时间安排以及带教老师的能力及数量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控制招生数目及加大师资力量来解决此问题,同时安排优秀的研究生带教,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在暑期进行“预见习”的一些基层医院不是教学医院,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不强,医院及带教老师对预见习带教活动缺乏具体的安排和经验。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派遣专家及教师到基层医院进行巡回培训及经验交流,讲述预见习的目的及主要内容,让带教老师在这一个环节中起到更好的连接作用。

鉴于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丰富性,教育方法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因此“预见习”是解决传统教育不足的突破口与“平衡点”,但尚不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教育模式,而只能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补充形式恰当地应用在口腔修复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进行口腔修复教学改革,为医学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中国口腔医学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进忠,喻望云,汪说之. 论面向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0, 16(9):546-574.

[2] 黄新,陈国忠,徐凌霄. “早期接触临床”见习实践教学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4, 17(5):56-58.

[3] 戴冽,吴毅梅,郑东辉,等. 181名低年级医学生预见习的现状调查及教学方式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1):48-49.

[4] 何萍,黄东阳,谢谋宏,等. 重新架设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学习的桥梁[J]. 医学教育, 2004, (5):60-62.

[5] 王锦帆,季晓辉,王心如. 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6):48-49.

[6] 邓美海,王天宝,伦丽仙,等. 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探讨[J]. 中国医疗前沿, 2007, 2(15):52, 55.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医学教育医学生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