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探讨

2014-03-04朱奕虹林齐宽刘胜敏

现代农业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机械化农机

朱奕虹,彭 彬,林齐宽,刘胜敏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广州 510515)

广东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探讨

朱奕虹,彭 彬,林齐宽,刘胜敏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广州 510515)

本文通过介绍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特点,回顾广东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对新形势下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农机 社会化服务 建议

1 社会化服务的内涵

1.1 社会化服务和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是指由专业服务机构负责某方面的具体事务处理,由委托单位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通过此项服务达到节省硬件投入、降低成本开支、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使质量、数量、产值等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是指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和其它服务实体组成的,集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群众自我服务体系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系统。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特点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性。参与社会化服务投资主体充分体现市场行为,它是多元性的,既有政府扶持投入,也有社会资金投入,还有农民自主投入。多年来,不少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力量。如江门市新会区皓阳水稻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由建筑商投入兴办。

二是服务技术专业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专指使用农业机械作为工具,开展农机作业和维修等社会化服务。

三是服务对象社会性。服务的对象是有需求的人群,而且对服务对象开放。

四是服务组织多样性。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服务组织,包括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五是服务成效效益性。社会化服务的效益是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人或组织取得经济效益,被服务的对象也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是服务性质市场性。服务是完全的市场行为,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按照合同约定开展服务,并且是有偿服务。

七是服务体系完整性。服务体系是一个包括内部服务和对外服务的完整整体,集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群众自我服务体系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系统。

2 广东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史

广东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为准备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国家经营为主;80年代以后为稳定发展阶段,以农户经营为主;90年代后期多种服务组织并存。

2.1 准备和初步发展阶段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标志是建立国营拖拉机站。1954年10月,

在中山县建立全省第一个国营农业机器国营拖拉机站,拥有3台德特-54型链式拖拉机和一批机引农具,并首次为农民代耕服务,开创了广东省使用机械耕作的先端。中山拖拉机站的建立,为全省发展机械化、推广机械耕作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到1957年,全省已建立15个国营拖拉机站,拥有拖拉机239台,配套农具767台,机耕面积3.33万hm2(50万亩)。

1954年创办拖拉机站,经过几年的试办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61年,国营拖拉机站发展到203个,拥有拖拉机1 628台。但由于拖拉机站经营和生产脱节,在组织生产作业和经营上同农民集体经济之间产生了一定矛盾,因此到1961年,国营拖拉机站绝大部分下放到公社经营。由于公社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低,又缺乏管理现代农业机械的经验,加上管理、修理、供应跟不上,致使拖拉机站下放后,机车损坏严重,利用率低,多数站亏损。1961年,全省拖拉机站亏损209万元。当年机车待修率达30%,利用率50%,拖拉机数量增长25%,而机耕面积却下降30%以上。

90年代至今,潮州麦秆画经过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以崭新的艺术面貌与艺术感染力在国内外工艺作品展上屡获佳绩,为潮州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潮州麦秆画在2009年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领军人物方志伟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潮州麦秆画所拥有的艺术价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研究。

国营拖拉机站下放公社的实践证明,实行社有社营拖拉机站不具备条件,公社不具备管好用好拖拉机的基础,而且下放后很多规章制度被废弛,拖拉机站严重亏损的局面得不到改善。1962年,下放到公社的拖拉机站收归国有,并且进行调整,到1965年,全省拖拉机站由原来的203个调整为92个。当年亏损由上年的209万元下降到112万元。

2.2 稳定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经济快速发展,走向市场经济的农民由于粮食生产的效益较低而转向二、三产业,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实行农户联产承包制,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这个阶段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农业机械的购买与经营,从以国家集体为主,转变为农户自办为主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二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由种植业为主,转为面向农、林、牧、副、渔各业,并努力由产前服务为主转为面向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服务;三是农机生产以计划生产为导向转为以市场为导向;四是农机供应由分配包销转为农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五是农机管理从单纯行政管理转为法规管理、经济手段和服务相结合;六是农机推广由“一刀切”、“行政命令”转为试验、示范、选型推广。

2.3 市场化的服务组织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种服务组织得到大力发展,如:种植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

3 新形势下加快和创新广东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建议

按照十八大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四化”同步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对机械化作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机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将加快发展;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要想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赖增加自然、人力资源要素投入的潜力已经不大,迫切需要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推进“四化”同步同时,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将更加密切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任务更艰巨,要求将更高,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市场引导 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2014年,全省建设了3个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培育了95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105.6户,农机专业户16.9万户。以后对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在项目投入、人员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以充分调动发展的积极性。

3.3 总结典型带动 积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及时发现、扶持、宣传、推广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典型,并由点带面,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3.4 发展中介 搭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桥梁与纽带

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机经纪人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搭建农机社会化服务沟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农机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

3.5 依法管理 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各地要依据有关法规,在促进中管理,在管理中规范,并因地制宜,制定有关的配套规范、管理办法、技术标准等,有效规范和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4 结语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会、社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以“不求共同拥有、只求共同使用”的方式,切实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拓宽服务范围,将能较好地促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朱奕虹(1963-),女,广东兴宁人,大学本科,从事农机推广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不一样的农机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