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4-03-04朱海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35期
关键词:人性化人性常规

朱海玲

莒南县十字路镇城北卫生院,山东临沂276000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朱海玲

莒南县十字路镇城北卫生院,山东临沂276000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人性化服务对患者病情发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30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全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服务护理,人性组患者在常规服务基础上加行人性化服务护理。结果护理后:①人性组护理有效率为97.33%,患者满意度为98.6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9.33%、8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人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13.05±1.8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1.46±2.02),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护理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缓解和控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人性化服务;糖尿病;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在中医中属“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1]。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有二:一为遗传因素;二为后天环境因素,如饮食结构、生活节奏、精神压力等。糖尿病的病程较长,需要长期科学的调治与护理,如果护理失宜,很可能诱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反复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严重者甚至会残疾、昏迷和过早死亡[2]。因此,加强护理人性化,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血糖的控制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目前,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护患沟通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为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人性化服务对患者病情发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实践。该文2012年5月—2014年4月间将3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展开护理研究,基本取得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护理的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0例,女性患者120例;患者年龄62~86岁分布不等,平均年龄(67.5±3.5)岁;正常体重者204例,肥胖者96例。全300例研究对象中,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2年,平均病程(5.8±2.4)年,其中1型糖尿72例,2型糖尿病228例,其中94例患者合并眼、肾、心血管等病变。将全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性组,每组患者各150例。人性组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62~85岁分布不等,平均年龄(68.5±2.5)岁,平均病程(5.6±2.8)年。常规组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63~86岁分布不等,平均年龄(66.5±3.5)岁,平均病程(5.9±2.4)年。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150例患者予以常规服务护理:评估患者病情,采取相应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做用药指导护理;对患者3 d检查1次血糖及胆固醇;7 d检查1次患者足部状况、循环状况和神经状况;7 d检查1次患者视网膜是否有病变痕迹;如护理中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医生。人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人性化服务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人性化心理护理,情志疏导;②人性化病区环境护理,塑造良好恢复氛围;③科学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形成良好饮食习惯;④人性化运动指导,提升患者机能;⑤人性化健康教育和并发症护理;⑥人性化随访沟通,持续院外健康指导。

1.3 效果判定

①对护理效果的判定,包括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2个月的电话随访结果:尿糖、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波动区间较小记为显效;尿糖、血糖不在正常范围区间,但较治疗护理前有所下降记为有效;护理前后尿糖、血糖无变化甚至升高记为无效。②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采用常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③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该院自制量表,从患者生理、心理、病区环境、社会关系4个方面进行考评,每个方面分为1~4级,分别为1~4分,满分16分,得分越高表明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计数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报告

经过院内治疗护理以及出院电话随访2个月后,人性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皆明显优于常规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报告[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

经过人性化护理服务后,人性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生活质量方面评分皆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报告[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报告[分,(s)]

组别人性组(n=150)常规组(n=150)t P值患者生理12.68±1.32 11.35±1.24 11.424 8<0.05患者心理病区环境12.96±1.72 11.31±1.53 13.635 1<0.05 13.82±1.03 11.44±1.32 12.874 6<0.05社会关系总生活质量12.68±1.32 11.66±1.57 11.356 2<0.05 13.05±1.85 11.46±2.02 12.365 3<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承受生理、心理两方面的痛苦。人性化的服务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让人性化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不仅是要认真的学习工作上的业务知识,还要增强其服务意识,转换观念,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近距离的接触患者,从根本上了解其所需,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合理化的需求。在该研究中,人性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7.33%、98.6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9.33%、81.33%;人性组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为(13.05±1.85),明显优于常规组的(11.46±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近年来颜潇[3]、潘丽君[4]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1 人性化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病情多样,尤其是不少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减,免疫力下降,自身带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3]。①糖尿病属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时间较长,不能立竿见影,对于治疗、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较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②部分患者了解病情后,害怕成为家庭、亲属的负担,产生忧虑;③对医院环境、气味的陌生、排斥和反感,产生焦躁、冷漠心理;④部分病人生活自理情况较差,加之年龄较大,与医护配合程度较差。对此,该院做以下心理疏导:①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自我介绍,微笑服务,尽量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于需行手术的患者,前1~2 d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探视,舒缓患者紧张情绪。②医护周期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减轻其心理压力,尽量坦然面对病情,消除对未知的不安。③对于特殊人群的护理,如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增加其家属陪护的时间,鼓励患者亲属、朋友等家庭社会关系与患者交流谈心,减少患者心理压力,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安慰。④贴心沟通,讲解糖尿病病理特点,让患者清晰心理对康复的重要性。常与患者谈心,消除患者不安。⑤讲解成功病例,让患者放松身心,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3.2 人性化病区环境护理

首先,病区环境的人性化营造。医院是糖尿病患者在诊治期间的主要生活环境,病房的整洁程度、舒适度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病房环境温馨,给患者以家的感觉,则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4]。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自身免疫功能衰减,需要尽量提供最人性的服务来进行护理:①护理人员每天清扫病房,保持干净整洁;②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每天进行通风,消散药液气味;③保持病房内良好的温湿度,温度维持在23~26℃区间,湿度维持在55%~65%范围内。④保持病房安静,医护工作时动作尽量轻柔,把病房内电子设备声音调整至合适的低度;⑤器材摆设的有序性,各类药物和器材的摆放需井然有序,在日常护理中,也尽量让器材和药物离开患者的视线范围,避免因紧张、恐惧心理造成的疼痛加重,或者消极心态。⑥对于日常护理、治疗中所需用到的输液及清洗液,护理人员提前放入恒温箱,避免温度较低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3.3 人性化饮食护理

鉴于糖尿病的特殊性,饮食治疗是现代医学公认的糖尿病治疗基础,科学、健康的饮食对中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意义重大,因此在整个治疗护理中应持续、不间断进行[5]。饮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的高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减肥、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糖尿病患者机体的健康水平。在该次护理治疗中,护理人员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达成以下标准:①进行热量需求分析:对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身体肥胖程度以及日常活动强度进行评价,计算出均衡的总热量需求,并以此作为饮食护理开展的基础,节制患者饮食,避免饮啖无度。②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在该研究中,该院采用60/25/15营养摄入原则,其中,碳水化合物摄入占60%,脂肪摄入占25%,蛋白质摄入占15%。③保证患者的饮食均衡化:谷类、薯类、水果、蔬菜、蛋类、奶类、豆类以及油脂是糖尿病患者必要摄入食品,不挑食、不偏食;兼食粗粮与细粮,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促进机体代谢功能。④饮酒与饮水:保证患者每日6~8杯水的摄入,此外,酒属阳烈,饮酒会使五脏燥热,因此需少量饮酒,最好禁酒。⑤油盐摄入:食盐则渴,腻则不通,饮食少放油盐,保持清淡口味,每日吃盐严格控制在6 g以内。

3.4 人性化运动护理

运动疗法是一种良好的糖尿病辅助护理疗法,通过运动疗法可促进糖的氧化水平,并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水平,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情况、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内分泌循环,同时还可以促进患者减肥,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机体的肥胖程度和精神过度紧张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功能恢复训练,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人情况,如性别、年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文化水平,来设计健康教育语言,开展运动治疗时间。①时机恰当,事半功倍:餐后1 h进行运动,避免低血糖;在平时生活中灵活运动,如慢跑、散步等。②循序渐进,适可而止:运动强度要与患者机体水平相适应,力求循序渐进,逐渐调整。③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防止盲目锻炼;锻炼时携带碳水化合物食物,运动前增加水分摄入。④运动时所穿鞋袜要舒适,做好患者足部的保护工作[6]。⑤在运动时间较长时,护理人员及家属需随身携带血糖仪,增加血糖测量频率,记录运动前、中、后血糖变化;当血糖>14 mmol/L,禁止运动,备好药物。

3.5 人性化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的病情认知,教会患者自我监测,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具体服务如下:①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让患者明白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治疗[7]。②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可控制要求,预防并发症。③监测血糖尿糖,有条件的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血糖1~2 d/周(4~7次),记录检测质量;尿糖监测:四段;每2~3个月GHbA1c,3周果糖胺;定期复查血脂、神经、眼底、心、肾。④给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疗法方案。⑤帮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目标和要求。⑥告知患者使用降糖药的注意事项。⑦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⑧指导患者个人卫生,预防感染、足部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应加强了回访,根据病人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饮食控制,血糖、尿糖监测情况,是否遵医嘱按时用药等。

综上所述,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人性化服务护理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缓解和控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魏年英.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17-19.

[3]颜潇.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4(5):112-113.

[4]潘丽君.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4(9):99-100.

[5]沈琴芳.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38-139.

[6]叶明侠.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77.

[7]汪烈兵.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J].求医问药,2012,8(15): 208-209.

R473.5

A

1672-5654(2014)12(b)-0077-03

2014-09-07)

朱海玲(1982-),女,山东临沂莒南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猜你喜欢

人性化人性常规
常规之外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人性化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