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计算常见错误、对策与感悟
2014-03-03蔡益青
蔡益青
小数计算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在计算小数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率非常高,堪称教学“老大难”问题。有没有什么破解之道,使小数计算不再难?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和思考。
一、常见错误
1.算法理解不清
算理和法则是学生计算的重要依据。学生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算理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计算。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清引起的。从“37.85-(7.85-6.4)=37.85-7.85-6.4=23.6”可以看出,学生去小括号时没有变号,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二个数”;从“(1.25+0.25)×4 =1.25×4+0.25”可以看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不熟悉;等等。
2.思维定式影响
思维定式能干扰学生的学习,从“19.68-8.25+1.75=19.68-10=9.68”可以看出,学生认为“8.25+1.75”能凑成整数进行简便计算,忽略了运算顺序。类似的还有“7.8+0.2-7.8+0.2=8-8=0,22.8-0.8×(0.64+1.36)=20×2=40”,学生受平时练习的影响,把“凑整”作为思考的唯一方法,导致计算错误。
3.学习习惯不良
很多学生是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错误。首先,学生对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是为了应付检查,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希望很快得出结果,遇到陌生或复杂算式时,不能耐心审题,导致作业错误率上升;第三是书写潦草,字迹模糊,抄错题目符号,或者漏抄、少抄等。如计算“50+1.2×4-30”时,学生计算成“50+1.2×4-30=50+4.8=54.8-30=24.8”,虽然运算结果和正确答案一致,但学生只注意到“1.2×4=4.8”和“50+4.8”这两步运算,没有把“-30”抄下来,造成第一步和第二步不相等,到下一步计算时又把“-30”写下来,造成计算过程错误。
二、应对策略
1.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希望自己有较强的运算能力,但事后发现自己都不会计算,激情就会慢慢消退,变成“涛声依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正确率,达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例如可以采用儿歌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数位要对齐,结果是小数,末尾划去0。儿歌朗朗上口,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2.端正练习态度
不少学生在发现自己出现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帮助学生端正练习态度,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错误更正时,首先要求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因为计算错误所失的分数,其次要求学生把计算练习中的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另外,我请一些运算能力强、计算正确率高的学生介绍经验,把他们的练习给其他学生传阅,并谈谈体会和认识。这样,计算错误严重的学生会逐渐端正练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3.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会事半功倍。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即看清题目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理解习题的运算顺序。如计算“75.6-6.7+3.3”时,认真审题就知道根据运算顺序计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而不能先算“6.7+3.3”再算“75.6-10”;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只要准备好草稿本,并且书写工整就会减少错误;最后培养学生认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要求运算时,每计算一步要进行及时检查,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
三、教学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练习,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明显提升。计算再也不是学生成绩提高的拦路虎了。反思小数计算教学,我有这样两点体会:
首先要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小数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我们要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能认为这部分学生错误率高是正常现象,放之任之。只有掌握了学生的错误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其次要改进教学,防患于未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认真思考中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算理、法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整数计算中的运算律,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还可通过对比题和“森林医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力求减少错误。
总之,我们要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从而提高计算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责编 金 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