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第六册中习题教学育人价值的思考

2014-03-03顾雄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位数计算题算式

顾雄

每册数学教材中除了相关例题之外就是习题,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先来看两个课堂练习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A: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书上习题的要求并独立完成,然后请部分学生口头校对答案。如果学生错误的人数较多,教师就向全班学生进行评讲,订正后就匆匆进入下一题的教学了。

教学片断B:简简单单,一带而过

对书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常常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就过去了,有时还会跳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间来完成其他的机械性练习。

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教师看似完成了书上习题的教学,但其实只是完成了书上习题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只看到了书上习题所对应的算式和答案。

为什么课堂上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教学呢?我觉得教师对完成书本练习时有以下误区:错误地把练习看做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且快速完成的任务,忽略了练习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存在和对其进行适当的挖掘与利用。如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教师忽略了数学习题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数学习题中的育人价值,指的是数学题背后所隐藏的数学策略、数学问题分析方式等。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我想结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中的部分习题,谈谈自己对教学数学习题背后育人价值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习题教学中需感悟类型

教材中有些习题的指向性较为单一或繁多,有时只是众多类型中的一种情况,有时却是众多类型的混合练习。这时教学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习题中出现知识点的类型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使学生从整体上产生认识,为全面认识这道题目在类型中的价值和对整个类型的分类打下基础。

1.在单一中联想类型

计算:344÷3。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位够除的计算方法。

常态教学:完成计算并对除法的竖式过程进行校对、讲解,特别是对竖式对位和余数处理进行评析,忽略了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类型的整体感悟。

育人价值:本题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类型中的一种情况。教师可追问:“这道计算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的哪种情况?你能只改变除数,使它成为另一种情况吗?”

2.在繁多中梳理类型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位够除和不够除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巩固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列式与计算,并对三道题的计算过程进行评讲,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忽略了对三道题之间类型的沟通。

育人价值:对396÷3、396÷4和396÷6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两种情况进行又一次的整体感悟和方法的巩固、对比。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出,不论是单一中联想,还是繁多中梳理的情况,关键是教师心中不能只有题目,而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背后所隐藏的类型进行感悟。

思考二:习题教学中需渗透思想

数学这门学科不是由一道道习题简单组建而成的,每道习题中都存在着数学学科的灵魂——数学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习题时,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渗透习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如:

题目本意:这是“乘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题中的数据能帮助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填表,复习数量关系并对计算方法进行巩固,缺少思想渗透。

育人价值: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计算中的连续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正比例。

通过观察盒数的变化来思考水彩笔总支数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每盒水彩笔的支数不变,所以盒数扩大几倍,总支数也就扩大几倍。

思考三:习题教学中需突显策略

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的解题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但数学的解题策略和策略的应用意识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其实,每道数学练习题背后都有解题策略,关键是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书上的习题,把其中所蕴含的策略让学生去了解、去感悟、去实践。

1.在观察中突显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复习中的一道计算题,既能帮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又让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新的发现。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填表,校对数据后简单交流发现,缺少对发现过程的展开。

育人价值:这是一道对表格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的题目,对于表格中数据之间的发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数据的观察策略进行挖掘。

(1)横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挖的天数越来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则越来越多。

(2)纵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哪一列“挖的天数”乘“每天挖的米数”都等于“总米数”。

2.在列举中突显

题目本意:这是第六册数学练习册中的一道计算题,不仅能巩固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两根绳子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相差的长度不变。

常态教学:学生完成后进行校对,对不会做的进行列式讲解,但学生不明白策略的由来。

育人价值:虽然学生会列算式,但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的并不多,关键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列举算式,理解变化内涵。

让学生对“剪去同样长的一段”进行数据列举,从而列出相关的算式,并运用列举的一个数据来求出答案。

如:假设剪去的长度为0.2米。

5.5-0.2=5.3(米) 3.2-0.2=3(米) 5.3-3=2.3(米)

在学生列出不同的数据后,让他们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发现把列举的数据代入进去计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也就是说,剪去的长度无关紧要,关键是要一样长。

(2)对比算式,体会运算规律。

让学生从看图转移到观察算式上去,并利用算式间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差不变”这一运算中的规律。

对挖掘习题育人价值的思考:

教师是数学习题育人价值的挖掘者,要想把习题中的育人价值解读到位、实施到位,还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由表及里读习题

习题不仅承载着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既要读懂习题中的基本内容,更应读懂习题的深层内涵。如对于书上的计算题,不能只看到它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一面,还需要解读出计算题背后的方法特点、类型归纳、算律渗透等。

2.由内而外读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习题中所体现出的育人价值,教师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解读,如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读懂学生对习题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等。

(责编 蓝 天)endprint

每册数学教材中除了相关例题之外就是习题,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先来看两个课堂练习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A: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书上习题的要求并独立完成,然后请部分学生口头校对答案。如果学生错误的人数较多,教师就向全班学生进行评讲,订正后就匆匆进入下一题的教学了。

教学片断B:简简单单,一带而过

对书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常常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就过去了,有时还会跳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间来完成其他的机械性练习。

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教师看似完成了书上习题的教学,但其实只是完成了书上习题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只看到了书上习题所对应的算式和答案。

为什么课堂上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教学呢?我觉得教师对完成书本练习时有以下误区:错误地把练习看做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且快速完成的任务,忽略了练习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存在和对其进行适当的挖掘与利用。如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教师忽略了数学习题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数学习题中的育人价值,指的是数学题背后所隐藏的数学策略、数学问题分析方式等。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我想结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中的部分习题,谈谈自己对教学数学习题背后育人价值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习题教学中需感悟类型

教材中有些习题的指向性较为单一或繁多,有时只是众多类型中的一种情况,有时却是众多类型的混合练习。这时教学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习题中出现知识点的类型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使学生从整体上产生认识,为全面认识这道题目在类型中的价值和对整个类型的分类打下基础。

1.在单一中联想类型

计算:344÷3。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位够除的计算方法。

常态教学:完成计算并对除法的竖式过程进行校对、讲解,特别是对竖式对位和余数处理进行评析,忽略了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类型的整体感悟。

育人价值:本题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类型中的一种情况。教师可追问:“这道计算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的哪种情况?你能只改变除数,使它成为另一种情况吗?”

2.在繁多中梳理类型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位够除和不够除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巩固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列式与计算,并对三道题的计算过程进行评讲,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忽略了对三道题之间类型的沟通。

育人价值:对396÷3、396÷4和396÷6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两种情况进行又一次的整体感悟和方法的巩固、对比。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出,不论是单一中联想,还是繁多中梳理的情况,关键是教师心中不能只有题目,而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背后所隐藏的类型进行感悟。

思考二:习题教学中需渗透思想

数学这门学科不是由一道道习题简单组建而成的,每道习题中都存在着数学学科的灵魂——数学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习题时,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渗透习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如:

题目本意:这是“乘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题中的数据能帮助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填表,复习数量关系并对计算方法进行巩固,缺少思想渗透。

育人价值: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计算中的连续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正比例。

通过观察盒数的变化来思考水彩笔总支数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每盒水彩笔的支数不变,所以盒数扩大几倍,总支数也就扩大几倍。

思考三:习题教学中需突显策略

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的解题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但数学的解题策略和策略的应用意识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其实,每道数学练习题背后都有解题策略,关键是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书上的习题,把其中所蕴含的策略让学生去了解、去感悟、去实践。

1.在观察中突显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复习中的一道计算题,既能帮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又让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新的发现。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填表,校对数据后简单交流发现,缺少对发现过程的展开。

育人价值:这是一道对表格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的题目,对于表格中数据之间的发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数据的观察策略进行挖掘。

(1)横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挖的天数越来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则越来越多。

(2)纵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哪一列“挖的天数”乘“每天挖的米数”都等于“总米数”。

2.在列举中突显

题目本意:这是第六册数学练习册中的一道计算题,不仅能巩固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两根绳子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相差的长度不变。

常态教学:学生完成后进行校对,对不会做的进行列式讲解,但学生不明白策略的由来。

育人价值:虽然学生会列算式,但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的并不多,关键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列举算式,理解变化内涵。

让学生对“剪去同样长的一段”进行数据列举,从而列出相关的算式,并运用列举的一个数据来求出答案。

如:假设剪去的长度为0.2米。

5.5-0.2=5.3(米) 3.2-0.2=3(米) 5.3-3=2.3(米)

在学生列出不同的数据后,让他们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发现把列举的数据代入进去计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也就是说,剪去的长度无关紧要,关键是要一样长。

(2)对比算式,体会运算规律。

让学生从看图转移到观察算式上去,并利用算式间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差不变”这一运算中的规律。

对挖掘习题育人价值的思考:

教师是数学习题育人价值的挖掘者,要想把习题中的育人价值解读到位、实施到位,还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由表及里读习题

习题不仅承载着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既要读懂习题中的基本内容,更应读懂习题的深层内涵。如对于书上的计算题,不能只看到它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一面,还需要解读出计算题背后的方法特点、类型归纳、算律渗透等。

2.由内而外读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习题中所体现出的育人价值,教师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解读,如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读懂学生对习题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等。

(责编 蓝 天)endprint

每册数学教材中除了相关例题之外就是习题,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先来看两个课堂练习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A: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书上习题的要求并独立完成,然后请部分学生口头校对答案。如果学生错误的人数较多,教师就向全班学生进行评讲,订正后就匆匆进入下一题的教学了。

教学片断B:简简单单,一带而过

对书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常常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就过去了,有时还会跳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间来完成其他的机械性练习。

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教师看似完成了书上习题的教学,但其实只是完成了书上习题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只看到了书上习题所对应的算式和答案。

为什么课堂上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教学呢?我觉得教师对完成书本练习时有以下误区:错误地把练习看做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且快速完成的任务,忽略了练习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存在和对其进行适当的挖掘与利用。如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教师忽略了数学习题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数学习题中的育人价值,指的是数学题背后所隐藏的数学策略、数学问题分析方式等。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我想结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中的部分习题,谈谈自己对教学数学习题背后育人价值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习题教学中需感悟类型

教材中有些习题的指向性较为单一或繁多,有时只是众多类型中的一种情况,有时却是众多类型的混合练习。这时教学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习题中出现知识点的类型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使学生从整体上产生认识,为全面认识这道题目在类型中的价值和对整个类型的分类打下基础。

1.在单一中联想类型

计算:344÷3。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位够除的计算方法。

常态教学:完成计算并对除法的竖式过程进行校对、讲解,特别是对竖式对位和余数处理进行评析,忽略了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类型的整体感悟。

育人价值:本题只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类型中的一种情况。教师可追问:“这道计算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的哪种情况?你能只改变除数,使它成为另一种情况吗?”

2.在繁多中梳理类型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位够除和不够除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巩固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列式与计算,并对三道题的计算过程进行评讲,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忽略了对三道题之间类型的沟通。

育人价值:对396÷3、396÷4和396÷6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两种情况进行又一次的整体感悟和方法的巩固、对比。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出,不论是单一中联想,还是繁多中梳理的情况,关键是教师心中不能只有题目,而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背后所隐藏的类型进行感悟。

思考二:习题教学中需渗透思想

数学这门学科不是由一道道习题简单组建而成的,每道习题中都存在着数学学科的灵魂——数学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习题时,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渗透习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如:

题目本意:这是“乘法”单元中的一道计算题,题中的数据能帮助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填表,复习数量关系并对计算方法进行巩固,缺少思想渗透。

育人价值: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计算中的连续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正比例。

通过观察盒数的变化来思考水彩笔总支数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每盒水彩笔的支数不变,所以盒数扩大几倍,总支数也就扩大几倍。

思考三:习题教学中需突显策略

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的解题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但数学的解题策略和策略的应用意识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其实,每道数学练习题背后都有解题策略,关键是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书上的习题,把其中所蕴含的策略让学生去了解、去感悟、去实践。

1.在观察中突显

题目本意:这是“除法”单元复习中的一道计算题,既能帮助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又让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新的发现。

常态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填表,校对数据后简单交流发现,缺少对发现过程的展开。

育人价值:这是一道对表格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的题目,对于表格中数据之间的发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数据的观察策略进行挖掘。

(1)横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挖的天数越来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则越来越多。

(2)纵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哪一列“挖的天数”乘“每天挖的米数”都等于“总米数”。

2.在列举中突显

题目本意:这是第六册数学练习册中的一道计算题,不仅能巩固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两根绳子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相差的长度不变。

常态教学:学生完成后进行校对,对不会做的进行列式讲解,但学生不明白策略的由来。

育人价值:虽然学生会列算式,但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的并不多,关键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列举算式,理解变化内涵。

让学生对“剪去同样长的一段”进行数据列举,从而列出相关的算式,并运用列举的一个数据来求出答案。

如:假设剪去的长度为0.2米。

5.5-0.2=5.3(米) 3.2-0.2=3(米) 5.3-3=2.3(米)

在学生列出不同的数据后,让他们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发现把列举的数据代入进去计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也就是说,剪去的长度无关紧要,关键是要一样长。

(2)对比算式,体会运算规律。

让学生从看图转移到观察算式上去,并利用算式间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差不变”这一运算中的规律。

对挖掘习题育人价值的思考:

教师是数学习题育人价值的挖掘者,要想把习题中的育人价值解读到位、实施到位,还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1.由表及里读习题

习题不仅承载着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既要读懂习题中的基本内容,更应读懂习题的深层内涵。如对于书上的计算题,不能只看到它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一面,还需要解读出计算题背后的方法特点、类型归纳、算律渗透等。

2.由内而外读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习题中所体现出的育人价值,教师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解读,如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读懂学生对习题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等。

(责编 蓝 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位数计算题算式
摆三位数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两步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怎么写算式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好玩的算式谜
摆三位数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