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4-03-03廖方晓
廖方晓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呢?笔者从事小学数学多年,觉得教师应从下几个方面去展开探讨和研究。
一、创新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不同于别人的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一些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当然也会取得相应的劳动成果。
研究表明,创造意识来自于一个人敢于对问题进行质疑。只有敢于质疑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在他们的学习上产生创造的冲动力。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创造,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好现象。在学生的这种举动中,所产生的结果,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却是错误的,两种现象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的方法,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而我们很多的一线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看中学生对的一面,为学生对的一面感到高兴,而忽略后者,对学生错的一面感到失望。如在一堂以计算为主的教学课中,一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7.5×28+17×2.5。在研究计算方法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先做乘法再做加法。其实,这种想法也并不错。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问教师说,能不能用(7.5+2.5)×(28+17)进行计算呢?很显然,这个学生错误地使用了提取公因数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也许会提醒学生。你仔细想一想法则是怎样的呢?其实,这种提醒,是否定学生的一种表现,这就使得提出如上想法的学生开始感到有点羞涩,于是,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便被教师的这一否定而扼杀掉了;而有些教师并不急于否定学生的这种想法,首先表扬学生这种大胆的设想具有创造意性, 然后再提出他的那种想法是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除此以外,还会有其他能解决方法没有?随着教师这个问题的提出,不少学生的积极性都被激发起来了。他们提出了很多种比较有创新意识的思考方式:如:
1. 原式=7.5×17+17×2.5+7.5×1l=(7.5+2.5)×17+7.5×1l;
2. 原式=(7.5+2.5)×28—25×11……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萌发的创新意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创新的欲望。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结果。
二、相信和信任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比内在动机更有直接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用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造精神。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一节磁带盒的包装设计课,课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现有的磁带盒的外包装进行设计,学生从节省材料、美观新颖、使用便利即环保等多个方面分组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具把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学生的演示过程中,我及时地鼓励学生,用赞许的眼光回报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设计出了阅览式、书架式、礼品式等多种包装设计。同时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理解。即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身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的发展。因为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抓住一切契机,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切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思维。 一个国家,没有思维就没有创造发明,国家就永远落后;一个学生没有思维,学习就没有进步,数学就不能学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因循传统,而由已知探索未知的一种思维方式。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创造思维在行为上有以下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同时,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所以我们的教师同仁切不可只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忽略了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并且创造思维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从创造思维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灵感”产生期间,右脑的功能发挥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左脑的利用和训练而忽视了右脑功能的开发。老师们要知道这个常理,在教学中可通过增加一些左侧肢体的活动来挖掘右脑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四、教师要做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教师要做知行统一,既然明白了创造思维的重要性,没有创造思维学生就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那么在自己平时的数学中就要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用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去人们在教学中较多的是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觉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或为人处世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人的创造力还要与他的情商有关。美国一研究机关对全国富豪中的前500名人员进行剖析研究,从中发现他们的智商大致相差不大,但成功的大小却与他们的情意有关。事实证明,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而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所以决定人的成功与失败的概率的另一个方面就决定于人的情商。把这个道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上来,我们则可以这样说,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都具有一定的创造力,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我们除了认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即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上狠下功夫。
学生具备了这种品质或意志,就可促进他们创造力发展和提高。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但仍坚持不懈地学习,这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继续学习下去,最后把问题顺利解决。事实证明:一些肯吃苦耐劳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就强,学习的提高也就会快一些,大一些,创造力的发挥也强一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