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3-03王丽苏丽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挫折生命大学生

王丽++苏丽

【摘 要】伴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目前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因此,对其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具有积极的生命意识,做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和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受教育者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目前一些大学生轻视自己生命、践踏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生命存在错误的认知、生命幸福感偏低、自杀念头的增多、生活没有乐趣和意义、生命价值务实化和功利化、遇到生命挫折宁愿选择自我发泄也不求助于别人、对其他生命体缺乏信任、自我主义严重等等”。

1. 生命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失衡

由于各大高校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生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很少去思索和探求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导致影响了学生个体生命质量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所高校把大学生生命教育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纳人大学的课程体系之中,因此,也就更谈不上有比较统一和成熟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其他问题。[3]忽视对学生精神、道德、信仰、人格等生命本身的关爱,将会造成学生生命的异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任课教师在授课中很少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于心理健康等关于生命的基本知识更是很少涉及。即或讲授了生命教育的有关内容,其课堂授课也大多是“注入式”的说教,难以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强力支撑。[4]这种情况不利于生命教育的载体化、常规化,影响生命教育的成效。

2.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作为塑造大学生人格的第一所学校,在生命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大部分家庭并不重视孩子的生命教育。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许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忽略了他们生命关系、健康人格的培养锻炼。

当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和挫折的经历,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欠缺。在困难面前他们极易做出极端的行为,甚至用自残、自杀、报复等过激的行为进行自我否定。一些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常常一味退让,最终酿成悲剧。

3. 社会大众文化的恶俗

大学生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也在腐蚀他们的心灵。而且我国当前大众文化中越来越多地充斥着凶杀暴力、淫秽吸毒,以及表现人性残忍、自私、变态等丑陋内容。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们,面对生命逐渐被工具化,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开始受到质疑。当他们一旦面对无常的人生处境和种种的生命困境时,可能会感觉到生命无趣、无助或无望。

尤其是受网络的负面影响较大。面对变幻无穷的虚拟网络世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都会受到深刻地影响。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只需控制几个按键便是血腥一片,杀人于眨眼之间,对生命无半点怜悯和惋惜。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生命观的形成。

二、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1. 学校教育方面

首先,高校要尽快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科学生命观。其次,切实加强挫折教育。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对受挫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构成危险,成为自杀行为的心理基础。要在逆境挫折教育中强化生命教育;最后,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培养一批能够透彻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校教师,还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培养。

2. 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家庭不仅要满足学生物质生活的需要,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学会生存,尊重他人,关爱生命。其次,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最后,父母要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齐心协力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

3. 社会教育方面

要做好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必须要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积极鼓励与推动各种有关生命教育团体的建立,要唤起社会每位成员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为大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要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宣传,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把生命教育与社会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纳入社区的日常工作,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学生生命安全的机制,为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氛围和环境,使生命教育有坚实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刘环.让生死不再两茫茫[J].思想·理论·教育,2003,Z1:32-34.

[2]明芸,昊新平.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擘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3]钟烈.论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与补救[J].理论界,2011(1).

[4]黄培清.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挫折生命大学生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终身不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