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回流大农业 建设新农村
2014-03-03王卫斌
卷首语 回流大农业 建设新农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的农业经济、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农业受气候、土地、水源、物种等自然条件和政策、科技、装备、资金等社会环境所制约,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在高成本、大风险、低收益的现实面前,农村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所谓的“三要素”大量外流,由此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因“失血”而后劲乏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无以为继,城乡之间的“剪刀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明显拉大了。
“三农”问题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城乡统筹兼顾、工农协调发展之大局,影响着县域经济之兴衰、国民经济之荣枯,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之成败!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支农、促农、惠农政策和措施,鼓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致力于建设、发展农村金融大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但是,“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金钱装满口袋,先把知识装满脑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归根到底还得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科技、人文等综合素质,勇挑大梁,敢唱主角,立志扎根农村,积极投身于山地荒坡综合开发、大田平川集约经营,致力于建设立体农业工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参与农副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标准化进程,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时代呼唤更多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就业观念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开放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开拓的勇气,回流农业,走上科技兴农之路,由此形成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肩负起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带头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骨干之重任!
王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