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贷
——开启农村金融大空间
2014-03-03
微贷
——开启农村金融大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微贷技术。”目前,全国部分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等都纷纷推出了微贷产品。与传统信贷产品相比,微贷专门针对一些缺乏担保人和抵押物且经营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小企业、个体经营户和农户。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上述微型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占据较大数量,如何为这类群体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至关重要。而对农商行、村镇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想长远发展,必须避免与大型商业银行正面竞争,应以“错位竞争”的经营思路,与大银行形成优势互补。过去大中型银行不愿意覆盖但又具有开发潜力的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就成为这些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微贷业务的目标客户群体。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以包商银行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通过与德国IPC公司合作,引入其微贷技术,通过了解客户的还款意愿、分析客户的现金流来判断能否发放贷款,解决小微企业无抵押担保问题。
不同于传统小微信贷业务“扫街式”营销的人员投入,包商银行小微金融部营销中心执行经理王妙莲表示,该行对微贷业务进行了批量化、集约化开发,通过商会、协会,将分布较广的客户组织起来,并对相同客户提供标准化、批量化的服务,以提高业务处理效能,将人力资源发挥到最大。
针对小微贷款资金需求金额小、时间急、频率高的特点,目前不少中小银行均普遍采用精简化、扁平化的信贷流程。比如,对小于一定金额的小额贷款可由支行直接审批发放;同时,提高审贷会召开时间的弹性和频率,并将传统授用信分离改为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有效降低了微贷的运营成本。
据包商银行小微金融部营销中心执行经理王妙莲介绍,在微贷产品上,包商银行通过引入“现金流文化”控制风险,综合建立适应微、小企业客户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单个客户信用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置机制,现场调查财务和非财务(软)信息,以及交叉检验现金流基础上的月可支配收入,以此确定单个客户的风险指数。比如用客户每月耗电量数据与其月产能数据进行核对,检验其销售数据的真实性。
微贷技术更加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具体表现在通过对经营者道德品质、信用状况、家庭关系等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以强化风险管控,减少对抵押物依赖。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