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间:现代性及其商业伦理规约

2014-03-03王景会

关键词:空间设计现代性美学

王景会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城市空间:现代性及其商业伦理规约

王景会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在现代性商业化进程中,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与焦虑的核心范式。人们对空间的立场关涉到人类生存、生命的质量及地球的未来。空间不仅困扰当代社会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现代社会对城市空间的关注与焦虑,是基于空间的现代性特征与人们对当下的生活体验。从城市商业空间视角,来阐释当代人对城市空间的立场与体验,探究空间商业伦理规约,为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一种新思维与新策略。

空间;城市;现代性;伦理规约

从柏拉图的理念空间,到霍金的宇宙空间;从老子的哲学空间,到梁思成的建筑空间;从海德格尔的诗意空间到福柯的延绵空间;……如今,“空间”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核心范式。尤其是伴随现代商业化进程,空间愈发成为人们关注与焦虑的题域,诸如空间生态、空间计划、空间危机、空间污染、空间掠夺、空间扩张、空间战争、空间设计等一系列空间问题接踵而至,其中空间商业化更是引人注目。如今,空间在消费主义的利益驱动下,逐渐成为商业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对于空间存在的适当与否?英国著名学者齐格蒙特·鲍曼说:“人类存在的适当与否,是通过特定社会的高尚生活标准来衡量的,不能依照这种标准,本身就是苦恼、痛苦和自我屈辱的来源。”[1]那么,现代以来的空间存在是否按照“特定社会的高尚生活标准”来规约呢,似乎值得怀疑。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在当代,也许是一个空间的时代”,[2]19“今天人们焦虑不安地关注空间——这很重要,它毫无疑问地超过了对时间的关注。时间也许只显示为空间中延绵的诸要素分布的诸多可能的游戏之一。”[2]21为何最熟悉的“空间”成为当代人们焦虑不安的对象?其中福柯式的空间焦虑是现代性的代表。“现代性一般指急剧变化的时代体验,这是由整个社会结构的改革事业引起的。”[3]如果空间现代性商业语意可以传达与阐释,那么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现代性有怎样的时代体验,我们的城市空间伦理规约又是什么?这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题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理论范式,在“空间”范式面前都是虚无的,因为没有空间的范式是不存在的,因此“空间”也就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命题。然而,伴随着现代社会商业化的蔓延演进,“从欧几里德那里传下来的‘空间是连续的均质化’的概念已完全崩溃,代之以一种新的空间概念:空间是非连续的,空间像无数星罗棋布的点一样,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知觉尺度”。[4]173尤其是当代社会的城市领域,它已然“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知觉尺度”,而真正的“空间是连续的和均质化”的理想概念也仅仅只能是一种奢想。由于城市疯狂地进军农村地带,城市建筑肆无忌惮地扩张于绿色的土地,使得人们对这个时代的空间体验则是:焦虑,焦虑和焦虑。

城市空间已不是简单的建筑空间问题或生活场所问题,它关涉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与生存。如今,地球未来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生命美学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潮,它们不约而同地关注空间。地球未来主义在“可持续发展”中释放自身的哲学能量;人类中心主义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坚守人性操守;生命美学在“生命第一”的立场里捍卫生命权威。他们在城市空间的立场中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他们存在着各自的排他性与矛盾性,甚至互为壁垒。譬如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崇尚的空间是“诗意的栖居”,他反对“技术的栖居”[5]。实际上,生命中心主义的渺小、地球整体主义的无力与未来人权主义的“冥想”注定了城市空间的现代性焦虑,而海德格尔的担忧也表明了现代性城市空间的生存危机已然被我们所关注。

我国古代哲学家的空间观值得借鉴。如伍举说:章华台不应“以土木之崇高,雕镂为美”;李渔认为:“民宅无论精粗,总以能蔽风雨为贵。”但遗憾的是空间在走出单纯几何逻辑之后,又步入空间的现代性,并且变得赤裸裸的“抽象”与“虚无”。特别是后现代时期,城市空间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空间,而是变成一个商业化与审美化空间。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罗伯特·文丘主张运用变形的装饰手段来反映传统的元素,以体现城市空间的文脉、隐喻和装饰等特征。如此一来,“时间和空间将构成明日艺术家的‘原材料’,正如以往使用花岗石、大理石、木头和金属一样,他们现在又试图将其印记留在这些‘非物质’的东西上。”[4]168但在原始的建筑意义上,空间并非是不被我们设计的,即它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形态。但是,人类创造与设计空间的生命冲动与审美思想,又是与生俱来的。原始人的一块“立石”,或“土台”,已经宣告自然空间被设计了。从“立石为墙”到“构木为巢”,昭示自然空间被一分为二:(我的)居住空间与(我以外的)自然空间。在中国古代就善于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闭合的四合庭院。在空间设计上,将居人工空间的封闭性与外埠自然空间的开放性相济;人工空间的开拓与外埠自然空间的互补,既能俯植花草树木,亦可仰观风云日月。相比西方教堂空间的理性规范、形体的崇高、空间的升腾、色彩的奇幻、严密的(数理)逻辑等,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同的空间观。中西方不同的空间观念来自于两种不同的宇宙空间观,即中国注重空间的时间性,而西方侧重时间的空间性。但无论中西方的空间感有怎样的差异,但他们仍然存在着一致的认同:即空间的时间性是文化在空间肌体中的血液;时间的空间性是文化在空间灵魂中的家室。血液与家室是空间按受众认同的必然条件,也是其必然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后,“原生建筑”与“绿色建筑”等后现代生态建筑理论的提出,使建筑空间的文化开拓与审美设计成为今天城市空间设计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成为当代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指标。人们穿过城市的每一条街道,犹如穿越历史与文化空间,因为城市空间无不联结着文化的血脉,每一处空间的数学造型都是一种审美化量值的语言符号。同时,空间环境的逻辑秩序也体现着文化审美法则,空间的美学显现与哲学灵魂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审美意义与文化价值。这种审美意义和具有文化价值的空间环境,它的原始功能与传统价值在当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城市空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享受与美学情感的多元化创意,空间的情感化寄予了人们的一种生存理想与生活态度。与其说当代社会的城市空间的“野蛮”开拓是工业革命的一种商业抉择,不如说它是一种社会进步及其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当代城市空间被植入了越来越多的设计观念。城市空间设计越来注重美学符号式的优势组合,审美的元素与艺术的空间序列在传统的几何规则与数学逻辑的支撑下,它们建构了当代城市物理空间的丰富艺术表征。在城市空间设计在诉诸于美的表现形式和迎合人的美感需求的同时,我们面对空间伦理的缺失、空间审美化的泛滥与空间经济(或商业建筑)的腐化,城市空间的商业化等行为带来的一些弊端不得不使人们忧虑。对此,美国著名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明信认为,现代被设计的经验空间“这使人感到迷茫,我们处于这种新的后现代空间的生存迷茫,未来对我们在这个空间中丧失了定位和表明空间能力的现象做出最后的诊断。”[6]换言之,现代性进程中的商业空间已然被艺术化设计的闯入变得不再是清晰的可以视觉化的文化空间,因为现代城市空间已然远离历史、远离居住,仅仅是看的,或艺术的。更令人感到糟糕的事情是:现代城市空间是建立在牺牲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与文化资源为代价而崛起的,并且不是为了民众而建造的,它也不是生活的空间。因此,“建筑师在这一流行不衰的审美化中,不应当随波逐流,为豪华的本本或建筑杂志搞建筑,而应当为民众和用户造房子。”[2]4-8这是我们对城市空间设计的全部立场。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代城市空间的伦理规约俨然被审美外衣所包裹。德国当代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冈·韦尔施在批判当下空间审美化泛滥时如是坦言:“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要素正在披上美学的外衣,现实作为一个整体,也愈益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学的建构。”[7]当今,城市空间审美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些偏颇或缺失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重构空间美学,并且充分认识城市空间美学的使命是为人类和社会发展服务的。

在当代,城市空间建设依然从经济关怀转向美学关怀,这是当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明显特征。城市空间中的“土著公民”正日益成为生态公民;城市空间建设从正向规划走向反向规划,这是城市空间文明发展进程中成熟的表现。人们愈加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空间建设的核心,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城市空间文明的标尺,城市身份提升与升级离不开美学视界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于当代城市空间商业化的伦理规约有以下认识:

(一)空间既是一个美学问题,也是文化的问题

城市空间关涉到我们自身的社会生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城市空间设计越来越演变为具有美学意义。一方面,城市空间设计适应了城市人的美感需求,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环境伦理。因为城市空间设计审美取向抑或始裂变,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开始动摇,使得设计师常常忽视社会环境伦理。从根本意义上讲,城市空间的形式问题不仅是个美学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空间设计正是在审美自律与社会他律的统一中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文化是城市空间的灵魂,城市空间设计是城市文化意义的基本表征。城市空间的文化性是其表征的灵魂所在,我们消费空间,不仅在于消费其物质功能,还在于消费其非物质文化。我们走在城市空间之中,其实就是走在文化景观中;栖息在城市空间里,其实就是栖息在城市文化环境之中。城市空间一旦失去文化性,也就失去自身的灵魂,从而也就失去了我们对空间最根本性的解读与信任。

(二)空间是意义的在场。人类,抑或灵魂,是城市空间中的“异乡者”,这是当代人最大的困惑

人们已经开始“不属于”这个空间场域,我们与城市空间的疏远是意义的缺失。这种缺失是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的理解或干预所致,“建筑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场所”[8]空间是场的存在样式,城市空间就是一个具有意义的场所。城市空间场不仅指的是内部空间场,同时还指外部空间场。内外空间场是一个整体,整体的场是城市空间存在的一种具有确定的意义值,即“意义场”。意义场,是城市空间场中存在的已知的功能与审美效应,如吸引力、结构力等。意义场是空间的功能场与审美场,他不仅具有现象的空间意义,而且还具有观念的精神意义。城市空间场的意义具有体积的崇高、高度的敬畏等“场感”。空间艺术能成为艺术的最能引人注目的原因,与它的体量也有着一定关系。同时,城市空间的意义场还意味着具有一种空间情节性的存在。“在场”就是“亲在”的场所;就是“经过”,即“场景变化”。所以,空间与情景不可分,空间与一个场所的体验交织在一起。海德格尔的“场所论”,即将现代人的命运描述为“无家可归”,即失去了人生存的“世界”或一个与体验交织的世界。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以现象学为立足点,他认为空间现象学的基本“意向”是帮助人们理解人与空间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其意义。实际上,只要是空间,必然是意义的在场。否则,城市空间就没有实现最大优势化与审美化。城市建筑空间对“方格形”的喜好,就是因为它能把空间优势最大化。最大化的优势空间,就是空间意义的在场。

(三)空间商业化,并非仅仅是经济的生产力形态

从更广泛意义上说,城市空间的艺术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生产力形态,它还是社会环境、文化国力的表征。在某种意义上说,优势表征设计是优良空间的直接体现,优势表征的设计力,必然体现在环境伦理性、文化审美、科技、艺术等方面。空间环境伦理是优良空间的基础,空间文化审美是优良空间的表征,而空间科技、艺术则是优良空间的实质。在城市空间设计上,必然要求体现空间设计者最优化的环境设计能力、科技与文化等诸种要素。城市空间设计是作为商品消费而存在的,是空间表征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城市空间的审美化设计,它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生产力,还反映出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水平,也是社会环境、文化国力与科技实力的象征。

(四)空间商业设计是国别身份与公共形象的设计

文脉清晰的国别空间是最具个性化特征的,因为国别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所在,是公众认同的精神依托。芬兰的“白色设计”、日本风格、没有时间限制的“丹麦风格”等,其国别形象十分鲜明。国别文化生态设计是空间设计的大趋势,城市空间元素的诗意选择与形成是形成国别空间公共形象的基本方式。城市空间设计的价值取向应该包括文化与审美、资源节约、环境优美、形式与功能等特性。

(五)城市空间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它也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工程

在生态结构层面,城市空间结构包括遗产结构、绿色结构、品味结构、文明结构、环保结构、和谐结构与民生结构等维度。尽管当代城市建设正在从经济的关怀转向美学的关怀,城市的身份提升与升级也离不开美学视界里的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生态城市空间美学建设优势必然要运用现代生态空间理论,再造生态城市空间文明,从而能提升城市空间文化安全与文明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新穷人[M].仇子明,李兰,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85.

[2] 福柯,等.激进的美学锋芒[M].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M].周计武,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8.

[4] 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5] 刘小枫.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561.

[6] 保罗·克罗塞.批判美学与后现代主义[M].钟国仕,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4.

[7] 沃尔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4.

[8] 威托德·黎辛斯基.建筑的表情[M].杨惠君,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4.

(责任编辑:司国安)

CitySpace:ModernityanditsEthicalStipulationofCommerce

WANG Jinghui

(School of Fine Art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commercialization, the space has become the core paradigm of attention and anxiety of the people. The people′s standpoint towards the space is involved with human survival, life quality and future of Earth. The space has not only both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but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ircle. The attention and anxiety of modern society to the city space is based on the moder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 and the current life experience of the people.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city commercial space,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standpoint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towards the city space and probes into the space commercial ethical speculations to provide a new thinking and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ity space.

space; city; anxiety; modernity; ethical stipulation

2013-12-24

王景会(1978- ),女,河南平顶山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X21

A

1008-245X(2014)05-0020-03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现代性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外婆的美学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