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往昔岁月如歌,望未来任重道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42周年掠影∗

2014-03-03龚玉钦

关键词:新疆大学社会科学办刊

龚玉钦

(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四十二年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朵浪花,而对新疆大学办刊工作而言,却是继往开来、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历程中一个艰辛曲折的漫长时期。新疆大学办刊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三十年代末,曾经在国民党黑暗恐怖统治时期,抗日烽火硝烟弥漫中,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创办了《新芒月刊》,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战、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出了自已声音;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学院时期,创办了《新疆学院》校刊,为培养师资、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做出了努力;虽然学报办刊时间较短,时断时续,但在改革开放前夕,《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终于创刊,并且保持了稳定持续的发展。

经过四十二年的努力奋头,学校办刊工作已经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新疆及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十二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开拓创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茁壮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学报已连续出版了42卷175期,刊发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形成了广博而专精的知识累积,成为中国科学文化典藏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人类科技文化信息来源之一。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进步与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也为促进新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前奏——30、40年代的烽火洗礼

《新芒月刊》是新疆大学最早的学刊,她经历了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和抗日烽火的洗礼,在大西北天山脚下,拉开了新疆大学办刊的序幕。《新芒月刊》放歌天山,在新疆大学办刊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浓重的历史氛围,想起她,就会有一个豪迈的声音令人荡气回肠:

巍峨天山,

环绕着戈壁天山。

在这大自然之间,

陶冶着新社会的青年。

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

努力莫迟延······①共产党人林基路在新疆学院工作期间编写的新疆学院院歌,由当时在新疆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的共产党员陈谷音谱曲。参见新疆大学马列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校史》编写组编著《新疆大学校史》,1995年印刷,第12页。

新疆大学的前身新疆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成立于1924年,1931年1月1日更名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并于193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为新疆学院。《新芒月刊》诞生于新疆学院成立之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芒月刊》是学校第一个正式印刷出版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刊。新疆学院时期是解放前新疆大学历史发展中朝气蓬勃的一个黄金时代。1935年至1938年间,俞秀松、徐梦秋、林基路等共产党人先后来校工作,在新疆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主张,在新疆许多青年的心中播下了马列主义的种子。适逢其时,在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新疆学院院政治氛围浓厚,爱国热情高涨,是新疆宣传抗战的中心。因此,《新芒月刊》在当年成为新疆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催生的一颗新星。

《新芒月刊》之前,新疆学院反帝分会原由学生主办一个壁报形式的《锻炼》双周刊。在《锻炼》周刊主办同学的要求下,试办院刊。刊名起初有《青年之路》、《天山之花》、《新曙光》、《时代青年》等,后定名为《新芒月刊》。1939年出版了第一卷第一期,由文化书店迪化总店、生活书店和新疆日报社负责代售。杜重远任“新芒月刊社”名誉社长,茅盾、张仲实、郭春则为编辑顾问,社长为学生郭鸿志,编辑部、经理部成员均由学生担任。在《新芒月刊》创刊号《发刊词》上,杜重远指出了办刊的使命:“新疆的文化,在突飞猛进地进展,而精神食粮的缺乏,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新疆学院忝居新省最高学府,按理应该有一种适当的读物,贡献于新疆社会······”①参见新疆大学马列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校史》编写组编著《新疆大学校史》,1995年印刷,第22页。这一办刊宗旨,不仅明确了学校办刊方向,也指导了后续办刊工作发展中政治思想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杜重远1938年10月代理院长后,共产党员郭春则,著名人士张仲实、茅盾等先后来校工作。学校坚持林基路的办学方针,继承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八字校训,努力进行抗战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氛围中,《新芒月刊》陆续出版了四期,刊物内容除了学术论文之外,主要有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和新疆建设三部分,此外还包含了问题研究、问题解答、戏剧、诗歌、小品文及书报评论、漫画、歌曲等丰富的内容。《新芒月刊》之后改名为《新芒》,四期出版延续到1941年,一共发表了59篇文章。《新芒月刊》传播马列主义内容的文章占了很大的份量,茅盾、郭春则、张仲实、胡愈之、张明养等都在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如茅盾《五四运动之检讨》、郭春则《泥足的日本》、张仲实《资本主义底新危机及其特征》、郝永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核心是什么?马克思怎样发展了它?》、李玉祥《国家的起源与本质》等,此外还刊登了一些马列主义译文,并且转载了恩格思的《资本论提纲》。

《新芒月刊》第一期出版后即停刊,1940年6月复刊,出版了第1卷第2期,1940年11月出版第1卷第3期,1941年1月出版第一卷第4期[1]。风云变幻,时局诡谲。盛世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炮制了所谓杜重远“阴谋爆动”案,1940年5月将杜重远逮捕入狱,受杜重远案牵连而被捕者达1 200余人,其中有文艺工作者赵丹、徐韬、朱今、王为一、易烈等。杜重远被捕后,周恩来曾致电盛世才,要求他“释杜、赵等”,社会各方面知名人士宋庆龄、沈钧儒、黄炎培、高崇民等纷纷给盛世才打电报要求保释杜重远。但盛世才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心已定,1943年6月秘密杀害了杜重远[2]。随着盛世才转向反动,《新芒月刊》和《反帝战线》等刊物一起遭遇了厄运,被迫停刊。在当时国内院校或一般期刊中,《新芒月刊》作为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具有鲜明政治性质和思想性,在当时的新疆有很大影响。《新芒月刊》和《新疆妇女》、《新疆青年》在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战、宣传五四新文化、鼓舞各族人民建设新新疆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使新疆新闻事业得到快速发展[3],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由于该刊现存很少,因此也是目前全国各大图书馆中的珍本。

二、复生——50、60年代的办刊、停顿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新疆学院重获新生。但在解放前夕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强迫教师加入国民党,院领导腐败无能,教师人心思散,学生过少而难以开学上课,1947年,学院有教育、土木工程、中国文学3个系5个班20多名学生,到解放前夕学院仅有12班213名学生②参见新疆大学马列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校史》编写组编著《新疆大学校史》,1995年印刷,第29-34页。。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学院在解放后的当务之急是恢复完善教育基础,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因此,办刊工作短期内也就难以纳入学院工作日程之内。

1950年10月1日,为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各民族专业人才,经省人民政府决定,新疆学院改为新疆民族学院。1954年10月,为适应国家当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省人民政府批准新疆学院复名为新疆学院,11月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新疆学院正式成立。经过解放后对学校的整顿与调整、扩建与完善,学院有了较快的发展。新疆学院复名时,教学人员已由解放时的5名教员发展到1 907人,至1956年,新疆学院已有数理、生化、文学、史地、体育、美术、农学、林学、农机、水利、畜牧、兽医11个专业,学院教师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修订编写教学大纲132种,编译民文教材114种,有47名民族教师送内地进修,18名民族教师赴苏留学。1955年,学院藏书约126 300册有余,民文书籍约30000册,教学仪器总价值比解放初增加了约80倍。这就不仅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也为学院办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期刊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49年,全国有期刊257种,年总印数2000万册。1959年,全国期刊已达851种,为1949年的3.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3.75%”[4]。这种情形,也从客观上摧动了新疆学院校刊的再度复生。

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二届二次会议上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新疆学院制定了1956—1967年科研计划,基于原《学习园地》、《学习生活》油印刊物的经验,于1956年1月13日创办了《新疆学院》校刊。学院校刊的创办,主要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对此,新疆学院院长包尔汉、副院长张东月在发刊词中明确指出:“校刊应当担负起提高我院教学质量、提倡科学研究、促进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帮助培养师资、建立正规的教学制度,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行政工作经验,以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行政工作效率的目的。”①参见新疆大学马列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校史》编写组编著《新疆大学校史》,1995年印刷,第59页。

《新疆学院》校刊为双月刊,以汉、维两种文字出版,所发文章内容主要包含培养师资、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从1956年1月13日至9月10日,校刊共出版了四期,汉文印数为500册,维文印数为400册。1957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1957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指示指出:“为了和缓物资供应和财政支出的紧张局面,使经济战线在1956年巨大的进军以后,转向稳步前进,并且作必要的休整,必须在1957年对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作适当的调整,必须用更大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为响应党的号召,新疆学院顾全大局,本着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精神停办了《新疆学院》校刊。其后,由于政治运动的频繁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院办刊活动经此停顿,竟一直延续了十六年之久。

《新疆学院》校刊创办到停办,时间虽然很短,但校刊的出版也是对解放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次检阅,以谨慎科学的态度对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考量和反思,也是发展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有益探索。同时,这对促进学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创刊——70、80年代的探索、实践

1960年10月1日,根据国家高教部的指示经过四年的筹建,新疆大学正式成立。成立后的新疆大学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随后,参加社教运动,进行教育改革。“文革”十年中,新疆大学停止招生达六年之久。这期间,学校建设有发展,也经受了挫折,但学校办刊活动却一直未能再次进行。

到1972年恢复招生后,学校工作开始逐步回复正常,此时学校有政教、历史、文学、汉语、英语、俄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水文、体育13个专业。1973年,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好转。在“批林整风”运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正式创刊,1973年11月10日,《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试刊版)印刷出版②参见新疆大学马列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校史》编写组编著《新疆大学校史》,1995年印刷,第69,94页。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试刊版)创刊后,由于学校办刊工作一直没有长期连续办刊经验和机制等方面的积累,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加之创办时学校各项工作恢复不久,在特定政治环境下,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能步入正常化、有序化的轨道。因此办刊工作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因时因地而宜,在初期经历了较长的摸索实践过程。在这种情形下,学报创刊之初,从严格意义上说,还算不上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这从第一期、第二期内容上也可看出,1973年第一期共刊发了8篇文章,除一篇语言学论文外,主要是“批林批孔”政论性文章,而第二期则为《儒法斗争文选评注专辑》,文章内容如《编者的话》所说,“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两千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5]。一方面,受当时政治思潮的影响,为了配合学校开展批判“智育第一”、“学而优则士”和“开门办学”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因草创试办,刊物办刊宗旨还不够明确,对学术性重视不够,因而在科学性、学术性上还存在着欠缺。但《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试刊版)创刊,毕竟使学校办刊工作再次起步,并开始了逐步走向正常化的道路。

从1973年创刊至1979年,期间《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试刊版)编辑出版工作还不稳定,处于不定期、页码不定、内容不固定的状态。1979年之后,学报初步形成了一年四期的季刊形式,页码110页左右,多时达140—180页,1988年后,页码基本120左右。1980年以后,学报开始设不固定栏目,1987年起先后不固定开设西域历史研究、古今谈、台湾问题研究、维吾尔语研究、双语研究、哈萨克语研究、丝路论坛栏目。这个期间里,学报缺乏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有特色、有分量的文章少,通过探索、实践和学习,开始了逐步稳定持续的发展。虽然栏目设置此时还不固定,但由此体现了学报在办刊活动中的不断摸索过程,学报在期刊形式上、编排版式上等方面不断有所改进,办刊视点也逐渐转移到了教学科研工作上。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从学报刊发论文来看,学报主要是以学校文科专业教师为主要作者,内容主要以马列主义、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研究为主,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学、管理文章。伴随学校新时期的发展,教学、科研在规模和力量上都有所壮大,学报工作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推进。1985年,学校在校人数达5 512人,是文革前最高2 226人的1.5倍,设有文、理、法、经四科11个系23个专业①参见新疆大学马列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校史》编写组编著《新疆大学校史》,1995年印刷,第111-112页。依托学校专业设置和师资,以教学科研发展为基础,是学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报开拓了日益宽广的成长空间。“期刊是人类的知识宝库,是读者接受终生教育的最好老师。在科研、教学方面和一般读者知识更新过程中,在函授学习与教学辅导中,特别是中小学生课外学习中,期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6]在创刊后的十七年里,《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试刊版)就是在探索、实践的不断磨合中,自然而然地经历了这一过程,经过编辑人员的努力和开拓创新,在培养师资、配合教学科研以及知识积累中,其自身功能的发挥水平日益得到提高,从而较好地适应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当时学校恢复发展、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发展——90年代、新世纪的成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以来,国民经济实力高速增长,也是新疆大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进入90年代、新世纪,新疆大学教育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再度辉煌的新时代。199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决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实施“211工程”计划,1993年6月5日,自治区党委决定支持新疆大学进入“211工程”。

在“211工程”规划的指导下,新疆大学踏上了新的征途。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于2008年9月获得国家正式批准,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合并。合并后的新疆大学共有专职教师 1 784人,教授153人,副教授636人,讲师973人;有国家级、自治区级优秀专家20人,有博士学历教师47人;设文、理、法、经、工15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旅游学3个直属系,马列、预科、体育3个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程培训、电教、理化测试4个中心,1个文科基地;有博士点3个,硕士点46个,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7]。在这个时期里,《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办刊水平和质量也随之有了大幅提高。

20世纪90年代,学报在栏目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1991年起,学报先后试开了维护祖国统一、学报研究、图书评价、新疆人口、民族理论、新疆汉语方言、民族学、民俗学、政治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编辑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法学、经济学、新闻学、新疆妇女、突厥语、毛泽东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区域经济、中亚研究等栏目。栏目设置很多,但在学校文科专业的基础上,学报栏目建设渐渐主要集中在哲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方面。至2000年,学报栏目设置基本上固化为哲学、经济学、法学、西域历史、民族学、中亚研究、文学理论与美学、文学、语言学研究。在栏目建设中,学报也没有一成不变,而是稳健中不乏灵活,其间学报也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对栏目进行临时转换或增设,如西部大开发与经济、世界史、东干族文化、外国文学、国际政治思潮、管理学栏目的设置。总的来看,栏目建设适应了学报发展的实际需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2、1996、2000年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三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定为民族学核心期刊。

2001年12月,学报召开编委会充实增强了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以提高学术质量为中心,学报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学报2001年重新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实施细则,2004年又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做了适当的修订,明确了赏罚制度,并且制定了反腐倡廉工作条例。2011年11月26日,学报再次召开了编委会,制定了《新疆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章程》,进一步提出了努力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积极提升学术影响力,与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重点高校的地位相符合的办刊目标。这两次编委会的召开,不仅明确了学报办刊的质量追求目标,也为学报制度建设夯实了基础,促使学报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道路。

高校专业复盖面很宽,综合性学报一般不易办好,提高编辑业务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学科编辑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工作能力等将直接影响该学科稿件的质量、数量以及学科在该期刊中的地位,进而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发展走向。”[8]为办好学报,2000年以来,学报加大了编辑交流学习的组织工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支持编辑人员参加新闻出版部门、高校编辑协会及新闻出版研究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同时,学报严格审稿制度,坚持学术性衡量标准,并结合刊物栏目情况主动向疆内外相关学科专家约稿,从而保证了刊物整体的较高学术水平。

2000年以来,随着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的发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刊物的学术含金量也不断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学术水平,学报较早地打破了“学校科研窗口”的局限,面向全国乃至国外征稿发稿,外稿用稿量不断增加,投稿量及稿件质量也不断上升。为适应学报的发展,2001年,学报期刊页码增至144页,2002年改为大16开本144页;2005年增加页码至160页。此外,基于知识信息在网上的创造、加工、处理、传播与应用形势发展,学报组织课题立项,于2011年开通了新疆大学学报网络编辑处理系统,使学报在期刊网络化应用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积极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及各项新闻出版政策,以正确的人文导向为核心,以学术性、理论性为原则,走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之路,努力为新疆和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内树立了学术期刊的良好形象,广泛地赢得了作者、读者和学术界的支持和信任。这从两方面可以体现:

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评估认定情况:1992、1996、2000年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三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定为民族学核心期刊。2000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1992、1996、2000年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首的图书馆评价系统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998—2003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确定为来源期刊,2001年被确定为高等学校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报35种之一。1994-2005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确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2003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确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200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8-2009年)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确定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09—2010年)。2004、2007、201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2009年入选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6—2010) 名录》。2009-2010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确定为扩展板来源期刊。2010—2011、2012—2013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确定为来源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获奖情况:1999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获“中国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颁布)《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期刊、“第二届新疆优秀社科期刊奖”期刊。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届新疆期刊奖”期刊。2008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新疆期刊奖”期刊。2010年2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荣获第六届“新疆期刊奖”。2010年10月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2012年5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荣获第七届“新疆期刊奖”。2013年9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荣获第八届“新疆期刊奖”。

目前,学报主要设有:“经济学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法学研究”、“西域史研究”、“民族学研究”、“中亚研究”、“文化研究”、“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等10个栏目。依托新疆社会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报在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方面办出特色有着宽广的拓展空间。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就一定能够百尺杆头更进一步。纵观《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新疆学术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也与国家命运的兴衰息息相关。回顾过去,我们为学报已有的成绩感到欣慰;展望未来,我们风雨同舟,拼搏前进,《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必将为祖国新时代的发展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进一步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谱写出更灿烂的篇章!

[1]苏奎俊,杨红.盛世才主政时期伯新疆新闻事业[J].新疆社科论坛,2009(3):80-86.

[2]阎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在新疆[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9):37.

[3]王新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先进文化在新疆的传播:4[EB/OL].(2013-02-20)[2014-06-1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2013/02 20/c85037-20543283-4.html.

[4]唐玉宏.从中国近现代期刊发展史看期刊的社会功能[J].中州学刊,2006(6):248-250.

[5]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者的话[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1):225.

[6]耿琚兰.期刊的社会功能浅析[J].科学教育前沿,2013(10):78-79.

[7]中国教育在线.新疆大学概况[EB/OL].(20010101)[2014-6-24].http://www.eol.cn/article/20010101/3039790.shtml.

[8]赵粉侠,曹龙,张坤.学科编辑在期刊发展中的导向作用[J].学报编辑论丛,2013(00):22-25.

猜你喜欢

新疆大学社会科学办刊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CET Writings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新疆大学召开2015年中亚区域经济形势研讨会
新疆大学——同济大学 “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