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矿业发展历程简析

2014-03-03徐铭辰

中国矿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矿业工业化矿产资源

徐铭辰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1 日本矿业概况

1.1 资源现状

日本矿产资源极其贫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绝大部分依赖海外进口。2012年,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日本的消费比例约合3.8%,90%以上的能源矿产依赖进口;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本土的矿产品产能就已严重不足,其中,铁、铜、铝、锡、铅、锌等主要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就分别高达99%、96%、100%、98%、82%、69%,矿产资源消费极度依赖进口。

1.2 矿业概况

资源储量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日本本土矿业的持续性发展,矿业早早进入衰退期,日本国内矿山开发殆尽,主动转向海外发展矿业。为促进资源供应的多元化、有效降低海外矿业投资的风险,日本政府联合本国矿业企业,成立海外矿业投资的政策性银行,组建油气、金属事业团等矿业服务机构,为海外矿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政策支持,率先开拓全球矿业市场。

2 日本国内矿业发展历程

工业化是一个大量消费矿产资源的过程,资源储量的先天不足决定了日本国内矿业发展并不具备庞大的规模,这有别于其它资源相对丰富的工业化国家,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其作为“资源小国”的矿业发展史,在综合分析了日本矿业生产、矿业就业以及主要矿产品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图1、图2),现将日本国内矿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2.1 稳定发展时期:1890~1945年

日本的工业化起步于明治维新改革,但是直到19世纪4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仍以轻工业为主,矿产资源的消耗量还很有限,但矿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图2-1所示:自1890年至1947年,日本矿业生产整体上呈现稳定而缓慢的增长趋势,突出表现为煤炭、石油、铁矿石产量的逐年增长,在生产的带动下,矿业就业人口也快速增长,与矿产品生产的增长趋势相吻合。此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造成日本矿业在生产、就业方面均出现了波动发展的特征,且具有同步性。

2.2 加速发展时期:战后至上世纪70年代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产业发展重心也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并直接导致日本正式进入矿业资源大量消耗、矿业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矿业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矿业生产指数达到顶峰。在矿业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就业人口则迅速减少,而造成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煤炭行业占全行业就业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后,日本煤炭资源可开采量迅速降低,煤炭行业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矿业全行业就业人口的骤降。

1)煤炭行业:煤炭是日本工业化初期消费量最大的能源。战后重建所带来的能源需求促使日本煤炭生产快速扩张,但仅仅在1961年煤炭产量到达5541万吨的峰值点后,日本煤炭产业迅速衰退。造成这种衰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日本有限的国土面积并没有充足的煤炭资源储量;二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开始兴起发展,部分取代了煤炭生产。

2)油气行业:日本油气严重依赖进口,油气生产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我们依然可以追寻其发展的脉络。自20世纪初期开始,石油产量维持着极其有限的增长,但从战后开始,由于日本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石油、天然气开始扩大生产以弥补煤炭生产不足所带来的能源短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期,日本的油气产量几乎保持了同步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达5%,这种趋势保持了近20年,在这一时期,日本油气行业发展的规模尽管较小,但其行业发展趋势是相对较好的,也符合工业化发展的能源需求趋势。

3)铁矿石行业:日本铁矿石的产量与工业化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特殊需要刺激日本的铁矿石产量达到峰值点,战后,日本的铁矿石生产重新回到战前的水平,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内铁矿石产量逐年增长,这一增长趋势一直从1946年维持到1964年,随后,铁矿资源的匮乏促使日本的铁矿石行业走向衰退。

4)铜行业:铜是伴随着工业化阶段另一种大量消费的矿产资源。战后,日本的铜行业生产迅速扩大,自1946年至1972年,日本矿山铜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超过10%。在1972年,矿山铜产量到达顶峰,但国内的生产始终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铜矿的自给率也由战前的100%迅速降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铜矿的国内供给率长期维持在30%左右。

2.3 停滞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国内有729座金属矿山,其中铜矿181座、铅锌矿33座、金银矿48座、其他金属矿467座,但随后矿业持续衰退,如今在日本国内只剩下1座矿山[1]。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资源的枯竭、进口矿产品的比较优势、环境保护以及主要金属矿产二次回收利用等因素共同促使日本国内矿业发展趋于停滞。

图1 日本矿业生产指数(1950=100)

图2 日本主要矿产品生产指数(1965=100)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日本本土矿业整体上呈现衰亡的趋势,矿业就业人口也骤然下降。除了石油天然气行业维持了少量的生产外,煤炭、铁矿石、矿山铜逐年减产,非能源矿产的生产接近停滞。

总体来看,日本国内矿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本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国矿产资源禀赋两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铜等主要矿产品行业的生产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同矿产品行业生产高峰的到来也具有先后次序,依次为煤炭、铁、铜、天然气、石油。煤炭及部分金属矿产主要受本国资源条件所限制,这类行业在工业化完成后快速衰亡,而油气资源尽管储量较少,艰难维持生产,但有限的产量相比日本庞大的能源需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日本海外矿业发展历程

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日本本土矿产资源开发显然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矿业很早便迈开了向海外转移的步伐[2-3],在海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矿业发展模式,并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成功地发展为全球矿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海外矿业大致可分为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战后至今两个发展时期,每一时期内又有其独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3.1 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

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正值日本工业化的初期,对于日本来说,尽管轻工业为主导的发展过程并不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供应,但其国内矿产资源的禀赋仍远不能满足这一阶段的工业化发展需要,为维持经济的发展,日本将目光转向海外矿产资源市场。经济实力的欠缺、军事能力及海运能力的不足使得日本只能将矿产资源开发和掠夺的目标锁定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周边地区,此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矿业国家。

在中国,日本主要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单独建设工矿企业的形式大肆掠夺矿产资源。在中国华北,日本掠夺的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钨锰精矿石就分别达到1.2亿吨、450万吨、300万吨和21万吨。在中国东北,日本通过满洲铁路长期控制抚顺、新丘等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的大型煤矿,同时还占有鞍山一带丰富铁矿资源、大石桥的菱镁矿、复州的粘土等一切日本所需的矿产资源;在东南亚,日本则掠夺了大量的黄金[4]。资源掠夺构成了这一时期日本海外矿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3.2 战后至今

二战后,日本凭借战前形成的工业体系和美国的资金、技术扶持,工业化重新启动,然而矿产资源消费的大量缺口依靠掠夺他国的方式已行不通,面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本逐渐形成了海外矿业发展战略,通过政府、银行、地质服务机构以及矿业企业的通力合作,开拓海外资源市场,逐步成为全球矿业大国,具体措施如下:

1)资源掌控全球化。为获得海外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日本在战后就逐步形成了综合性资源保障战略。一方面通过与海外资源供应国企业签订长期资源供应合同,保障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日本通过矿产资源自主发展计划对外直接投资,保障资源获取的自主性和持续性。如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入矿产资源的上游领域,实现自主开发,占领矿产资源的上游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矿企在石油和金属事业团(JOGMEC)的帮助下已实现了资源掌控的全球化目标。至2010年,日本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海外自主开发的比例分别达到40%、80%,而日本政府并不满足于此,继续贯彻独立自主的资源保障战略,提出在2030年海外基本金属、稀有金属的自主开发比例分别超过80%和50%[5]。

2)综合一体化经营。综合一体化经营主要是指日本矿业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时,不仅进行矿产品品种的多元化投资和开发(既投资能源矿产,也投资非能源矿产),而且向上下游产业链纵向延伸,集矿产品勘探、开采、冶炼、精加工为一体,有效获取各环节利益。如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拥有铁矿、铜矿、煤炭生产多项业务,其各项产能的全球排名分别为37位、100位和319位。再以石油生产为例,日本不仅仅获得石油勘探和开采利润,而且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生产高利润的石油产品。如日本大量进口原油运回国内加工,除了满足国内消费外,还积极向海外出口石油产品,这部分销售量约占日本石油进口量的十分之一。通过对外销售再加工的能源产品,日本有效地分担了矿山投资和矿产品进口的高成本,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不断健全海外矿业发展保障体系。为促进海外矿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全力支持本国矿企的海外经营业务,为企业海外矿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涉及勘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风险防范及保障等多个领域[6]。为此,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便成立了石油公团及金属事业团,全面统筹日本海外矿业开发,并主要负责矿产资源勘探调查工作,推进矿山开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企业提供海外矿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同时,金融机构还为日本企业海外矿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1952年,日本即成立了本国的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和海外经济发展基金,其业务主要包括投资贷款、海外项目股权投资、对外发展援助基金,全过程服务于矿企的项目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除此之外,日本还成立了贸易保险公司,全面保障企业因战争、自然因素、人为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合作开发,规避风险。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日本获取海外矿产资源还主要以单纯买矿为主,但随着日本石油和金属事业团的发展,日本获取海外资源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为买矿、参股、控股、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以日本海外煤炭行业发展为例(表1),1967年,日本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公司即通过参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矿山的方式获取资源,而这种方式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7]。

表1 日本主要矿业公司海外煤炭主要开发项目

联合经营逐渐成为日本矿企获取海外资源的重要方式,为减小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日本矿业企业主动采取与东道国或其它国家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矿山。如新日铁公司就联合了韩国浦项钢铁 (POSCO)、欧 洲 米 塔 尔 (Mitta)、巴 西(USIMINAS)等公司共同承担矿山项目,发展至今,已在全球11个国家建立了资源基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合作经营进一步加强了日本海外矿业企业与其它国家资源企业的联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共同赢利。

4 小结

综观日本国内外矿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日本海外矿业发展的机制是强大的,资源的掌控是全球性的,矿业公司的经营能力是国际一流的。作为一个矿产资源小国,通过不断进行海外矿业的投资开发,最终成为了全球矿业大国。从矿产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日本并没有因为其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而放弃国内矿业的开发,本土矿业发展的历程凸显了工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点与全球其它国家的矿业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资源诅咒并没有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障碍,政府、企业、银行、地质服务部门共同组成的集团帮助日本克服了全球资源开发所面临的资金、技术和政治风险,这种协作力是值得中国学习和发展的。但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日本在全球矿业市场中已然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海外资源开发显然将成为日本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在我国今后漫长的海外矿业发展过程中,日本将长期扮演着既是老师,又是竞争对手的角色。

[1] 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鉱物資源マテリアルフロー2009[EB/OL].[2010-10-1].http:∥www.jogmec.go.jp/mric_web/jouhou/material/2009/mineral_resource.pdf.

[2] Kojima K.Reorganizational of North—South Trade:Japan’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for the 1970s[J].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13:2,1973

[3] 关满博.东亚新时代的日本经济——超越“全套型”产业结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 土 屋乔雄,郑合成.日本经济史:1600-2000[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の活動[EB/OL].[2011-04-31].http:∥www.jogmec.go.jp/jogmec_activities/index.html.

[6]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网站.http://www.keizai.zankyousyou.jp.cn/zankyou/1124

[7] 日 本 能 源 白 皮 书 [EB/OL].http://www.keizai.zankyousyou.jp.cn/zkouso/dko.jp

猜你喜欢

矿业工业化矿产资源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