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沥青旧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施工
2014-03-02
(南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南通 226018)
分析沥青旧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施工
茆长明
(南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南通 226018)
针对沥青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病害情况,进行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以恢复路面继续使用,本文结合保定市北二环进行沥青旧路面的就地热再生施工,包括实施流程、施工机械及质量控制指标、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等。
沥青旧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
1 概述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是利用沥青路面热再生联合机组,在原路基础上,加一部分沥青、骨料和再生剂,针对原来沥青路面就地加热、起刨、添加新集料、耙松、收集旧料,进行再生机内热搅拌、随机摊铺、捣实、熨平、碾压成形,这样可以使原来的沥青路面性能得到恢复或者提高。
2 工程实例
某市北二环在经受了较大的交通量和轴再作用之后,各路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为了确保各路段的基本行车功能以及辆行驶的舒适安全度,结合此路段的现状,对该路段进行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维修。此次工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维修沥青路面达3.2km,再生厚度4cm,热再生面积 24000m2
3 施工流程
3.1 实施流程
其一,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调查、施工前技术准备、施工作业环境准备。其二,施工阶段。主要包括施工当中对人工、机械、材料的协调安排;对路面加热温度、热铣刨深度与宽度以及新沥青、再生挤、新沥青混合料的添加量、再生混合料的复拌、摊铺、碾压温度的控制;施工中就地再生机组工作参数调整,各单机和整个机组的协调一致,新沥青、再生剂、燃油的协调供应;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与原路面接缝的处理等。其三,后期检验评价阶段。
3.3 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本工程各项指标符合 JTG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标准及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有关规定。
3.4 施工
3.4.1 施工准备
首先在施工前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仔细的调查,对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树木、植物隔离带等要提前进行隔离的措施;第二施工前要对地热无法修复的路面病害提前进行处理;对破坏松散类病害,深度超过就地热再生施工深度时,予以挖补;对变形类病害,深度大于5cm时,再生前进行铣刨并处理;对裂缝类病害,分析病害成因,影响热再生工程质量的裂缝应予处理。第三,原路面特殊部位的预处理。对伸缩缝和井盖,用铣刨机沿行车方向将伸缩缝和井盖后端铣刨2~5m,前端铣刨1~2m,深度30~50mm,再生施工时用新沥青混合料铺筑;对桥梁伸缩缝采用隔热板作保护。其四,交通布控方案设计。在不影响正常施工作业面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对交通的影响。其五,机械设备的调试、校准。施工前,对整套热再生机组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其六,铺筑试验路段。就地热再生正式施工前铺筑200m试验路,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施工管理及施工安全等各方面进行检验。
表1 回收老化沥青试验结果
3.4.2 关于热再生配合比的详细说明
其一,旧路面沥青含量与级配分析。分别从超车道提取沥青上面层板块(800mm×800mm)5块,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抽提、级配室内分析试验和回收的老化沥青及掺再生剂后新沥青的路用性能指标检测。试验结果见表1。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回收的超车道旧沥青老化现象严重,不符合现行的相关行业标准,其他检测项目均接近《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规定的A级沥青技术指标。
改善相关车道沥青老化的具体措施,第一,根据其道路老化的情况需要添加相应的再生剂。第二,选择再生剂的含量。这个可以对道路老化沥青进行相关的试验。详细结果见表2。
上述实验可看出,再生剂用量越多,路面沥青越软化,表现为针入度、延度提高,软化点降低,当剂量达到6%~8%时,除延度指标外,其他指标已基本满足规范技术指标要求。考虑到工程所处路段重载汽车较多,且再生方案确定添加一定的新沥青混合料,因此初步确定掺加再生剂剂量为旧沥青的6%。其三,拟添加新沥青原材料。其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如果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可用,按照沥青再生试验确定的再生剂用量加入旧沥青混合料内,做马歇尔试验,看是否需要添加新沥青,以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表2 掺加不同剂量的再生剂试验结果
3.4.3 现场施工
其一,原路面加热。施工当中用远红外测温器随时检测温度,保证加热温度全程受控。其二,热刨松及添加再生剂。刨松的深度要均匀,否则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再生剂用量的准确性,造成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不均匀,影响再生质量。其三,复拌。将新旧集料、沥青、再生剂在热态下进行搅拌(复拌),复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立即输送到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料中。其四,摊铺。严格控制摊铺温度,争取每天只在收工时停机一次,确保工程质量。其五,碾压。在摊铺混合料后,及时修补不规则之处,随后充分,均匀的压实。相对新拌沥青混合料碾压,热再生混合料温度略低,因此应及时碾压;为保证施工温度,在保证不粘轮的情况下尽量少喷水。其六,接缝处理。接缝包括一般路面横接缝、每天施工结束时的横接缝与过渡段和桥梁接缝。其七,开放交通。热再生施工后禁止任何车辆通行,路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
结语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道路的设计标准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设计标准,同时也需要道路的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施工,当然良好的道路环境也离不开日常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为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1]黄晓明,江瑞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U4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