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监控的必要性解析
2014-03-02孙晓永
孙晓永
(宿迁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苏宿迁 223800)
对于运动训练监控而言,如果要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可以定义为:在实际运动、训练实践中,采用有效的全程记录和实时测试手段,获得实训反馈信息和数据,并将其作为评价运动训练、运动员身体状态以及时间安排合理与否的主要参考依据。
1 运动训练监目的及意义
1.1 训练监控目的分析
在运动实训过程中,运动员通常会存在运动训练时间短或者过度训练的现象,其中前者条件下会导致运动员技术稳定性较差,甚至心理上出现严重失衡;相反,后者情况下会导致运动员非常的疲劳,或受伤、或疾病,严重时会丧失神经驱动力,对个人精神状况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如图1。
从本质上来讲,运动训练不足、运动训练过度,均难以使得运动员们正常发挥其水平,训练效果不佳。在该种情况下,需要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介入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从而最终实现对整个训练过程的有效及最佳控制。何谓最佳控制,其是指通过对控制的方法、途径和目标最优选择,最终目的是把某一指标控制在预定的最小值、最大值或者最适宜值。综上所述,运动训练监控的目的就是把运动训练整个过程安排的具备有效性与针对性,从而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1.2 训练监控的意义
运动训练监控能给运动训练带来最佳化训练效果,其中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训练监控实际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有的人认为监控的实际意义体现为可以分析出不同训练手段与方法的特点,确定训练手段和方法和最佳恢复时间,评价运动训练实际效果,控制与评价运动员相关训练质量,判断每个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等。而有的人则认为监控的最终意义主要表现为,其是建立最终训练目标,或者制订相关训练计划的有效依据,同时可以及时发现每个运动员自身的优缺点,有效评价相关训练计划的实际效果,保持与激发运动员运动训练动机与热情,还可以预防出现过度训练等。然而无论怎样认为,训练监控所带来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2 运动训练监控的具体内容
图1
为了实现运动监控的最终目的,就应该系统全面地对整个训练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有效与可行性监控。然而对运动监控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哪些,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训练监控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其输入端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即通说的剂量。从本质上来讲,上述信息数据和内容,即每一个运动员所承受的相关应激源,其又包含如下内容。首先,来自运动训练层面的应激源,主要有训练量、密度、持续时间以及训练强度和频率等内容;其次,来运动员生活层面的应激源,比如家庭生活、健康情况以及学习和娱乐等内容。而且上述两种应激源,总是在运动员身上发挥综合效应。第二,对输出端的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即通说的反应。在诸多应激源综合作用条件下,运动员会形成技能、战术以及体能和心理方面的变化,进而使其竞技表现发生一定的变化。除此之外,有些观点认为,运动训练监控应当具有测量、控制内容,对运运员的生理指标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掌控;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以及战术和心理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试,从而实现实训效果。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对体育测量及评价的实际内容具有不同的表述,在1986年出版的测量和评价体育教材中把运动训练中的测量和评价内容主要概括为运运技术、身体训练相关水平、战术水平、运动员实际状态,比赛负荷。1995年出版的测量和评价体育教材中把测量和评价的相关内容主要概括为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运运技术、身体素质、个性与情感。而对运动训练相关教材中则将状态诊断主要内容概括成对运动成绩相关诊断,对运动负荷和竞技能力相关诊断。综上所述,训练监控从纵向上来看,主要包括训练过程和实际比赛过程的相关监控。从横向层面上看,其主要包括体能、技能、运动负荷以及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监控内容。实践中可以看到,应当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域不足;在此过程中,也可监控训练过程,通过预测比赛结果的方式,来掌握运动训练情况。总之,训练监控的整个过程主要包含训练和比赛两个过程,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对每个运动员自身体能、技术、心理、战术以及运动成绩、运动负荷和运动过度训练等方而的有效监控。
3 实施训练监控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运动训练可行性控制原则就是要求对每个训练活动都实施有效、可行性的控制。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准确控制训练活动的每个方面及运动训练每个阶段、训练的实际内容、要关量度及具体实施,同时对它们及时进行适宜的调节,从而确保实现训练的最终目标。
3.1 训练内容的科学化导致实施训练监控的必然性
实践中,提升运动员的相关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是科学化的一个教育过程,现代训练主要讲究的是最佳化控制,所谓最佳化就是指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身体练习手段、方法,把运动员自身的各个器官的机能调整与提升到最佳水平,使技战术掌握达到随心所欲的相关程度,具备创造优异成绩的有效条件。赛前训练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之一,赛前好的训练计划可以让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处于最良好的竞技状态,包括最佳的心理状态与身体状态。赛前各种训练安排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要将恢复放在第一位,但同时还应给运动员适度的刺激,保证其各项身体机在恢复到最好状态的前提下,实现心理与生理的兴奋度的提高,从而保持最佳的战术与技术水平。所以赛前训练主要应把握训练度的问题,既应具有一定的训练强度,还应适当减少相关训练的程度。赛前训练各个阶段,都应对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与运动负荷进行有效监控,调整好每个运动员,让其身体与心理都处于最佳化竞技状态,从而实现对训练的最佳化控制。
3.2 训练监控的必要性
运动训练相关实践说明,如果运动员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应该经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通常需要的训练时间大约为10年左右,一个完整、协调的训练过程,无论其所包含的相关时间跨度多么大,运动员在每个时刻所处的状态,都是对其前一刻状态的延续,同时又都是其后一刻的先形。一次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强负荷训练,对运动员在其后的状态中产生深刻的意义与影响,而如果一段时间内训练间断,同样也会引起其自身竞技状态的一些变化。在训练过程中,该延续进行与前后制约的具有的特性,即被称为连续性。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机体的负荷通常是连续进行施加的,在几次负荷间间隔时间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会存在差异,假如在前几次训练负荷后运动员机体恢复阶段再予以施加负荷,这样会使机体所处的水平逐渐提高。相反,在前几次训练负荷后,如果运动员机体没有得到充分恢复再施加负荷的话,就会导致其机能水平与能力的下降。因为训练过程本身具有长期性及连续性,要实现最终预定的相关训练目标,则必须准确判断与把握负荷的恢复程度、适宜度,把握好不同时间段运动员相关竞技能力与水平的状态,以此来决定训练时应采取的对策,所以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控系统,制定可靠、可行的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在适当时间段内对不断变化的运动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性监控。除此之外,承担运动训练负荷的相关极限性也使训练监控非常必要。极限负荷其实具有相对性,当某个阶段运动负荷已达到运动员自身个体极限时,并且已经适应时,就应进一步提升其负荷的相关水平,在训练中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程度的训练负荷后,则一定会发生相应的一些训练效应,但绝非是只要去施加负荷,就必然会产生好的运动训练适应。机体会对适宜自己的负荷进行适应,但如果负荷过小,则不会引起机体出现应激反应,相反,如果过度负荷则会产生劣变反应,所以合理的安排训练负荷会给训练效应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使得训练监控变得非常必要。
4 结语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对运动员准确地进行相应的测定与评价,应掌握好运动负荷量度,使训练产生最佳的训练适应,就必须对运动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监控。
[1]吴卫兵,虞丽娟.运动训练机能监控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3).
[2]赵亮.运用控制理论指导运动训练的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3(14).
[3]鲁建仁,曹宜伟.运动训练中的辨证关系与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必要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4]郑晓鸿.运动训练监控释义及其目的意义与内容的理论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