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秀乒乓球女子运动员反手生胶打法之研究
2014-03-02张倩
张倩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国际乒联女子世界排名数据统计及录像观察,将反手使用生胶的王越古、姜华珺、曹臻的技战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3名运动员的反手各项技战术分析统计出的指标作了重点阅读,对反手使用生胶的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技战术的理论基础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为本次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国内相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国际级裁判。就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1.2.3 录像观察法
对王越古、姜华珺、曹臻的重大赛事中重要场次进行录像观察,共观看18场比赛。
1.2.4 分段指标评估法
为满足本研究的需要,运用三段统计法结合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工具,对统计的各运动员的使用率、得失分率、得失分比等方面的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然后采用目前乒乓界流行的分段指标评估法,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进行比较,进行定量分析。[1]
(1)发抢段:得分率60%~70%(及格60%,良好65%,优秀70%);使用率25%~30%。
(2)接抢段:得分率30%~50%(及格30%,良好40%,优秀50%);使用率15%~25%。
(3)相持段:得分率45%~55%(及格45%,良好50%,优秀55%);使用率45%~55%。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两面胶皮的使用比例情况
经整理与分析,王越古、姜华珺、曹臻的反胶与生胶的比例分别是:1∶1.39、1∶1.23、1∶1.45,其中比例最高为曹臻,每生胶面击球1.45次才使用一次反胶面,最低的是姜华珺,每反胶面使用一次生胶面击球也有1.23次。3名选手生胶面使用率高于反胶面,基本相差不大,总体来说该类选手的生胶面运用率比较高。
表1 王越古的三段分析
表2 姜华珺的三段分析
表3 曹臻的三段分析
2.2 对反手生胶正手反胶运动员的三段实力分析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王越古发抢段使用率很低,对阵快弧型选手的得分率为84.7%,非常优秀。根据统计:发球以发反手位侧上球为主,迫使对方回接斜线,为自己生胶面制造好机会上手;接抢段进攻意识不强,使用率为14%没有明显优势,主要原因为生胶面接发球挑得太轻,弧线偏高故得分率不及格只有27.7%;虽然相持段有高达63.4%的使用率,但得分率却仅有36.8%评为不及格,说明王越古在对两面反胶快弧型选手的相持球处于劣势,自己不能主动变线,加上移动速度较慢很是被动;对两面反胶弧快型选手的发抢段的使用率不及格仅为15.3%,67.1%得分率也表现一般。发球威胁不大,常被对手抢先上手,不能体现出反手颗粒胶主动进攻的威胁性仍是主要原因;60.3%的得分率体现接发段的优势,这都归功于生胶不吃旋转球的性能;虽然王越古相持球的连续性较好,搏杀也很凶狠,但生胶比较怕转与不转的变化,当两面反胶弧快型打法的运动员掌握了节奏变化,利用轻拉或高吊迷惑王越古视线,即便侧身命中率很高,由于风险比较大,存在正手位空档,王越古也不敢冒然得都用正手接球,因此反手回球的失误率很高,以至相持段得分率被评为不及格;对阵颗粒胶运动员时发球落点控制较好,以近网短球为主,旋转多变;发球抢攻很凶狠故得分率为67.2%,但抢攻下旋球失误太多所也只能评定为一般;高达69.2%的得分率主要依靠多样接发球方式,以及稳定的控制能力,使得对手不能轻易进攻,整体来看在接抢段表现,王越古略占上风。由于颗粒胶对阵颗粒胶不能体现颗粒胶的优势,所以相持段的使用率虽高,得分率却只有41.6%为不及格。
从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阵快弧型运动员时,发抢段得分率不尽人意仅有59.9%,原因是发球落点控制较差;接抢段58.1%的得分率被评为优秀,姜华裙虽搓的比较多,但搓球的落点控制的相当严密,球又低又短又转,快弧型选手很难起板,再加上反手生胶的爆弹运用得较好,给对方制造了不少麻烦。相持段中除了对于防轻力量的高吊球似乎找不到击球点,失误较多以外,步法、手法较两面反胶弧快型打法也要差一些,打起相持球跑动显得不太灵敏。但生胶面借力球打得较好,甚至遇到力量较大的球还可以以更大力量反击,所以53.2%的得分率表现良好;对阵两面反胶弧快型打法姜华裙发抢段使用率、得分率都很低均不及格,分别为15.4%、52.4%。发球不管落点、旋转变化,对两面反胶弧快型的运动员没有太大威胁,发抢效果不好,反手生胶的特长球没有很好的发挥;最优秀的是接抢段,得分率达到53.8%。姜华裙接发球以控制为主,很少积极上手,主要因为不能很准确判断来球的落点、旋转,近网短球不太敢上步;而相持球向来比较稳健,左来左挡,右来右挡,特别是反手生胶的弹击球力量大,速度快,还比较下沉,威胁很大。但是姜华珺步法比较差,不太灵活。另外,反手技术在整场比赛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更没有融入到整体技术中去,更没有成为其得分的手段因此该段33%的得分率被评为不及格;与一面反胶一面颗粒胶的运动员的对决中,姜华裙对同样使用颗粒胶的运动员不能体现胶皮的优势,发抢段得分率为仅刚好及格只有63.5%。接抢段虽然得分率100%为优秀,但使用率却不及格。主要因为姜华裙接发球太过保守鲜有进攻;另外相持球,在与一面反胶一面颗粒胶的比赛中经常发挥不稳定,反手生胶的弹击球力量强大,速度快,很有威胁性,但移动速度较慢,在跑动过程中步法不太灵活,因此该段33.6%的得分率被评为不及格。如反手技术在整场比赛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没有融入到整体技术中,那么就不能成为该段的得分的手段。
表3显示,对阵快弧型选手,曹臻发抢段表现良好,得分率为66.6%。多以正手发低抛侧上、下旋球和转与不转反手进攻为主;接抢段得分率最高,达到82.1%,这与曹臻反手生胶的出手快且较沉,尤其是两条直线运用得非常纯熟有关。反胶快弧型运动员似乎不好适应。所以曹臻接发球擅长用反手生胶直接击球和对方打相持,结合正手位反胶的摆、晃挑,打乱节奏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困扰,同时给自己创造了上手机会。曹臻的生胶相持能力是比较强的,但对阵弧快型运动员,在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靠搏杀才能取胜。据分析,曹臻发球落点、角度都有变化,对对方视觉和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接发段中也多用反手生胶劈长后打相持,这给两面反胶弧快型运动员从旋转上制造了一定的困扰;而相持段61.3%的使用率虽高,45.2%并不太高的得分率使其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相持球的实力确实不如弧快型运动员,反手生胶竭力搏杀也没有起到作用;在相持过程中,曹臻反手能够连续大角度拨打弧圈球,打得比较刁钻,也调动了弧快型选手全台跑动,增加了回球的难度。并且常利用近台快带、反剃以及中等力量的对拉与对手周旋;与颗粒胶运动员对抗中,曹臻发抢段得分率表现良好为68.4%。普通的发球对于使用颗粒胶接发球的运动员仍没有威胁,但发抢段以反手挑、弹对方反手、中路底线球为主,但抢攻太急,失误较多。接抢段69.9%的得分率是比较优秀的,主要因为接发球正手位短球多以撇、晃上手。反手挂拉或以弹对方反手长球为主,然后衔接反手相持,在与使用颗粒胶运动员比赛中相持球打得很凶,快慢节奏变化运用得当,球的落点刁钻故良好的得很率也有54.2%。
综上所述,女子横拍一面反胶一面生胶进攻型选手对阵两面反胶进攻型选手在整体来看,使用率与得分率上存在一定规律。使用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相持段、接抢段、发抢段;而得分率从整体上来看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我们知道使用生胶的选手主要依靠胶皮的特性击球使速度、旋转、弧线等都异于反胶,如不吃转的优点以及减力吸球的特点,所以在接抢段中优秀的一面反胶一面生胶进攻型选手经常会利用胶皮特性使接抢手段变得多样化,除了运用弹击挑打技术以外,使用劈长、拱、磕、晃撇、拧也不占少数,目的是为了减少接发球直接失误,给对方选手制造回接难度从而占据主动。因此接抢段就成为了一面反胶一面生胶进攻型选手之间主要的得分段。
2.3 各线路运用情况分析
3名运动员的斜线得分比高于直线、中路得分率,中路高于直线。而斜线失分比远高于直线、中路。其中王越古和曹臻的直线失分比高于中路。由此得出运动员各线路运用的规律是:王越古、姜华珺、曹臻在击球线路的选择上斜线大于中路和直线。原因:该类运动员擅长生胶挑、弹斜线,然后衔接反手相持,上手非常果断,落点位置以对方反手位(斜线)为主,其次为对方中路,主要是为了破坏对方进攻。调动对手,争取主动和为形成对攻的相持局面做准备。所以斜线是女子横拍一面反胶一面生胶进攻型打法运动员控制的焦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优秀女子横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进攻型运动员的使用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相持段、接抢段、发抢段;得分率从整体上来看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使用生胶的选手大都显现以生胶一面为特长技术,忽略反胶面的主动进攻意识;反手生胶弹击虽有一定威胁,但比较注重运用生胶的优势进行大力量强进攻,往往打多板数回合时容易越打越快,最后打乱自己的节奏失误;防御仍是生胶的弱点。受生胶胶皮的限制,反手防御的方式相对单一,生胶自身不能制造旋转又特别怕对方的旋转球,因此处理旋转(防御)上生胶的使用者会略为劣势。
3.2 建议
增加接抢段与发抢段的使用率;提高相持段和发抢段的得分率。特别是加强侧身正手反胶的使用比率,以及反胶主动抢攻意识,不要完全依赖生胶;落点位置可以尝试增加进攻或调动对方正手位也就是两直线的比例;提高反手生胶的弹击的命中率,在主动调动对手的基础上,控制好节奏,加强每一板的衔接,变被动为主动并加强连续性;为了避免生胶不好制造旋转球的弱点,在平时回接球的练习中最好加强搓拱的训练;克服防御的弱点。对旋转不是特别强烈的下旋球利用颗粒胶不吃转的特性击打。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10-127.
[2]高绍林.曹臻在八一队的训练[J].乒乓世界,2003(12):53-54.
[3]张瑛秋.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54-55.
[4]袁玉峰.李佳薇技战术运用特点[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3):28-29.
[5]张倩.女子乒乓球横拍一面反胶一面颗粒胶进攻型打法运动员技战术分析[J].运动,2013,6(6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