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跆拳道运动中平衡能力的作用及训练手段的研究

2014-03-02刘晨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员测试

刘晨

(菏泽学院体育系 山东菏泽 274015)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跆拳道作为一项以腿法为主要进攻手段的竞技运动项目,具有极高的技击实用性和观赏性。跆拳道运动是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全身性运动,是集柔韧、速度、力量于一体的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平衡能力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的基础保证之一,尤其是在那些强调保持身体姿势和动作协调的运动项目中,较强的平衡能力是运动员发挥训练水平、完成技术动作的根本要求。这就需要跆拳道运动员本身具有较高的平衡能力水平,平衡能力的不足会导致运动员重心不稳,动作变形,最终影响击打效果。

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平衡能力在跆拳道运动中的作用,并对平衡能力的训练手段作出了初步设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选队员为研究对象(共30名,其中男15名,女1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对于平衡能力的作用及训练手段的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查询,筛选整理有效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查阅有关跆拳道和跆拳道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的书籍以及研究平衡能力的书籍以获得相关资料。

1.2.2 实验法

本实验通过对实验前后运动员平衡能力水平的测试来验证平衡能力在跆拳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平衡能力训练手段对于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实用价值(如表1)。

1.2.3 数理统计法

表1 山东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选队员基本情况表

将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得到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测试得分结果。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定义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定义、作用及科学训练进行研究。

2 跆拳道平衡能力作用的研究

2.1 平衡能力在跆拳道运动中的作用

平衡能力是人体保持特定姿势或者运动状态的能力,良好的平衡能力是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必需的基本能力之一。较高的平衡能力有利于人体快速、稳定、有效地完成特定动作,并且可以降低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跆拳道项目要求动作敏捷,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并迅速击打,此时身体的平衡能力是完成击打的有力保证,也是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稳定发挥的基本保障。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在竞技对抗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大多数技术动作都是在单脚支撑、身体不稳定的情况下完成。运动员为了提高击打效果,在即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仍需迅速、准确、协调的控制身体姿势并完成击打动作或躲闪防守动作,同时运动员需要稳定自己的身体重心,掌握进退的主动权,不给对手造成进攻与反击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可以快速移动与进攻防守。身体的不稳定和失控都会影响击打的效果,只有提高运动员本身的平衡能力水平,才能在比赛中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因而,良好的平衡能力有助于跆拳道运动员提高击打效果,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

2.2 跆拳道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手段设计

在与运动员沟通时发现,此前基本没有针对提高平衡能力进行过训练,以至于多数运动员在训练时会表现出重心不稳、平衡能力较差和受伤问题严重等情况。因此,本人在实验训练中加入了以瑞士球、平衡垫为主要器械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

表2 身高与球体大小比例表

表3 男、女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测试平均得分结果

不稳定支撑面器械训练是一种较新的练习人体平衡和稳定的方法,例如瑞士球和平衡板,它们的特点是具有不稳定的支撑面,故将其统称为不稳定支撑面器械。

2.2.1 以瑞士球、平衡垫为主要器械的平衡能力练习

瑞士球又叫平衡球、训练球等等,是一种便于携带、安全性高,而且价格便宜的橡胶充气球。现在瑞士球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练习和训练中,它可以安全而有效的改善不良姿势、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以及神经协调。

平衡垫是专门为提高平衡能力而设计的一种练习器材,当人坐、跪、站在平衡垫表面时,由于平衡垫特有的不稳定性能可以练习动作的稳定能力,促进身体正确姿势的发展。

2.2.2 训练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跆拳道专项平衡能力训练前,应先进行15~20min的热身及拉伸运动。让身体慢慢热起来,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平衡训练。

训练时需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遵循着自己身体的自然线条活动,防止造成运动伤害,在训练当中提高训练效率。

2.2.3 器械及场地要求

由于瑞士球及平衡垫的便携性,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练习,但是为了更好的确保练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量选择干净、不滑的地板,或者在练习垫上进行平衡训练,练习时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瑞士球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见表2)

2.2.4 练习的时间安排

平衡能力训练是体能训练的一部分,对跆拳道项目来说,为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应该把平衡能力的训练列入训练计划中,设计专门动作进行练习。每次练习至少30min。每个动作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60s,以免长时间的控制练习导致运动员动作变形对机体造成损伤。单个部位动作的重复次数为10~15次,三组循环。也可以采用多个动作进行整体循环,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动作的完成情况增加练习动作的难度。

2.3 运动员平衡能力测试方法

运用以下两种简单测试方法组合进行实验前后运动员平衡能力水平的测试。此两种测试方法经实验验证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高级平衡仪的测试。

2.3.1 闭眼单足站立测验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方法:以优势腿支撑站立,将左脚靠在右腿膝部内侧,两手叉腰,右脚跟提起,用前脚掌蹬地保持身体平衡。

测验要求:(1)手不能离开腰部。(2)另一只脚不能离开支撑腿膝部的内侧。(3)支撑腿的脚跟不能落地或移动。

得分:以1/10s计算从脚跟抬起到失去平衡之间的时间作为成绩。测验3次,取3次成绩的平均数。

2.3.2 平衡木行走测验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动态平衡的能力(适用于幼儿至大学生)。方法:测试者在10cm宽、10cm高、3m长的平衡木上左右脚交替快速往返。

得分:以1/10s计算快速往返所需时间作为成绩。测验2次,记录最佳成绩为得分。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后对运动员平衡能力测试得分结果如表3所示。

实验训练结束后发现男子与女子测试成绩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参与测试的运动员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提膝击打时身体重心更容易控制,能更好的将能量集中于腿部来击打对手。验证了平衡能力在跆拳道运动中的重要性作用。实验数据显示,平衡能力训练之后的测试得分与训练前得分相比有较大提高,说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验证了平衡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跆拳道训练的文章发现,跆拳道在训练方法上更着重爆发力、力量和灵敏性训练,对于平衡能力的训练很少,甚至根本不列入训练计划,没有将平衡能力训练看做体能训练的一部分。可见对于平衡能力的训练,目前在我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意识到平衡能力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跆拳道项目要求动作敏捷并迅速击打,此时身体的平衡能力是完成击打的有力保证,是减少力量额外消耗的保证。由此可知,平衡能力训练对于发展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是提高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必要手段。

目前已有相当多的专家及教练员开始意识到跆拳道运动中平衡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作用。并逐渐展开对其的研究,但是还是处在起步阶段,急需更多的对于平衡能力训练手段及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借鉴、研究及探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跆拳道运动专项平衡能力是指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为了提高击打效果,在即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仍能迅速、准确、协调的控制身体姿势并完成击打动作或躲闪防守动作的能力。是发展和完善运动技术,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比赛成绩的基础能力。

(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平衡能力训练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运动员自己也明显感觉到自身平衡能力有所提高。测试结果验证了平衡能力训练手段对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实用价值。

(3)瑞士球和平衡垫等平衡能力训练器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身体接触部位的不同提高训练效果,运用这些器材进行平衡能力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平衡能力训练。

4.2 建议

(1)要结合跆拳道运动专项特点来进行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手段多样化,积极调动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从实战出发,严格要求练习质量。

(2)平衡能力训练是一种综合素质训练,建议在跆拳道教学训练中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将平衡能力的练习列入训练计划。并且在进行平衡能力训练之前充分准备训练器材,了解练习方法及要求。

[1]刘阳.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

[2]陈俊宁.人体平衡功能定量测评[J].中国康复,1998,13(2).

[3]刘汉良,尤春景,王平,等.正常人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与医学康复杂志,2004,26(3).

[4]李丹.人体平衡能力测试算法的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8,4.

[5]王小宁.跆拳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及训练手段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2008.

[6]尹彦,张美珍.不同专项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研究[C].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8.

[7]张启华,邱建华.跆拳道优秀运动员选材评价标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6(45).

[8]刘继领,王玉兵,傅企明.瑞士球在增强人体核心力量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

[9]杨世勇,李遵.体能训练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6-38.

[10]李景莉.运动员协调能力的竞技价值之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12(39).

[1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2]肖春梅,陈晓光,李一.老年平衡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13]王宁华,殷秀珍,徐本华,等.正常人平衡定量测评及相关因素初探[J].中国医疗杂志,1995(1).

猜你喜欢

跆拳道运动员测试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心理测试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心理小测试
运动员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