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里的社会缩影
——记西班牙艺术家科尔多的街头微塑
2014-03-01宁蒙
◎宁蒙
小人国里的社会缩影
——记西班牙艺术家科尔多的街头微塑
◎宁蒙
西班牙艺术家艾萨克·科尔多的街头微塑艺术,展示了一个悲凉的小人物世界,对藏身城市水泥森林中的芸芸众生而言,更像是我们的人生缩影。
“新奴隶制”系列,人们天天被工作奴役,如同被关在办公室牢笼里。
2014年瑞典展览作品“新奴隶制”系列:一家人坐在沙发上,水逐渐漫上来,他们无动于衷,紧紧挨着却互相无交流,成了手机的奴隶。
西班牙艺术家艾萨克·科尔多正在街头作业
安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某处地面上的装置,小人面对立在一小撮草丛中的十字架沉思。
如果身处伦敦,且在闹市,不妨抬头探寻红绿灯上或指示牌下;若在郊外,不妨俯身草地或水塘——如果运气不错,你可能会看到一个或一群小人,或西装革履形单影只抱着公文包不知何去何从,或蹲坐沉思居高临下地俯视过往人群,又或者集体义无反顾地走入越来越深的水塘……这可不是谁家孩子随意丢弃的玩具,那是西班牙艺术家艾萨克·科尔多的街头艺术。
10万“子民”藏身伦敦
据科尔多自己的不完全统计,在伦敦居住多年,他在伦敦的“子民”已经不下10万——仅制作小人所用的水泥就已经消耗了几百公斤。拥挤的市区街角、寂寥的郊外废墟、雨后的公共绿地……都是他的领地。你或许会奇怪,怎么从没在伦敦见过这些精灵?答案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尽管小人们常被牢牢粘在屋顶、摄像头、灯箱、墙面,但还有许多没经过特意固定,因此难免被有缘人“领养”回家。对此,科尔多表示,尽管街头艺术应该是为大家服务的,他也预计到自己的孩子会被人带走,“如果能给我发张照片,告诉我孩子们过得怎样,那就最好了。”另一方面,这些小人身高不过15厘米,如若你坐在双层巴士的上层,看到科尔多特意为这个视角安放在公交亭屋顶的小人,没准会将其误认为一件被随意丢弃的废品。
2014年比利时展览作品,“新奴隶制”系列,给观者带来莫名的悲哀:一人被老鼠夹夹住,无法动弹,另一人在旁边默哀。
2012年比利时“等待气候变化”系列
科尔多早在2001年便开始使用水泥作为介质创作雕塑,早期的作品体积很大。但他发现,那些大个头尽管能带来“成就感”,但很难移动。此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小,直至身高缩水到如今的15~25厘米,让他“得以背着工作室环游四海”,把这群水泥小人带到世界各地——西班牙、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瑞典、意大利、美国、墨西哥……科尔多的创作和展出早期多在室内,自2006年起开始转战街头。最早的室外小人就坐在科尔多当年工作和居住的公寓窗台上。此后小人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因为体积小,它们很容易“大隐隐于市”,藏在街头巷尾而不被轻易发现。
小人国映射社会众生相
尽管科尔多的小人通常身着和普通人无异的衣服,做着普通人每日不断重复的动作——比如打着电话、拿着购物袋、拎着公文包——但如果将他们仅仅作为城市的装饰品,那未免低估了科尔多——平日在正常尺寸的“大人物”看来不起眼的水塘和废墟,以小人的视角来看,立时平添诸多深意:路面砖缝间的一点绿意,摆上小小的白色十字架,一位男士在此脱帽致哀;建筑排雨管的洞口,塞着几可乱真的破布,一群乞丐在此蜗居避难;街头自行车停放区,栏杆上悬挂着车锁,一位寂寞的老太太荡着秋千……
在科尔多的水泥小人作品中,有几个系列特别值得赞赏。比如“等待气候变化”系列,科尔多曾于2012年在比利时的海岸边布置了数十个背着救生圈的小人,他们或站在沙滩上,或站在一米多高的木桩上,当海水退潮,小人就会露出来,海水涨潮,小人就会被淹没。这个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场景,是为了警示人们气候变化的恶果。而在“跟随领导”系列中,通常会见到一群西装革履的人走入越来越深的水中或者坟墓中。科尔多此举旨在警告大家不要盲目跟随富人和强者,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所谓的成功,都不过是没有根基的幻想。“新奴隶制”系列,则表现了人们天天被所谓的工作、金钱和手机电视等新科技产品诱惑和奴役,如同被关在办公室牢笼、夹在老鼠夹上、挤在沙发上。
根据新闻事件创造场景
1 / “跟随领导”系列,一群西装革履的人站在废墟中,毫无方向。艺术家旨在警告大家不要盲目跟随强者,因为我们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没有根基的幻想。
2 / 在“等待气候变化”系列中,通常会见到一群西装革履的人走入越来越深的水中或者坟墓中,虽然背着救生圈,也不免被淹没。
对于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下沉”场景,科尔多表示,这代表着个人和集体的沉沦。在他看来,“我们沉浸在一个逐渐崩溃的系统中而不自知,这个社会系统迫切需要改变,我们需要创造一个重视质量而非数量,重视合作而非竞争的社会。”对于自己偏爱根据新闻事件来创造场景的原因,科尔多引用了法国人类学家马克·奥格的一句话:“历史正如我们的脚踝,如影随形,直至生命尽头。”他说,如今一切都在加速,历史的进程也不例外,几乎可与每日新闻保持同等速度。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获取和感受新闻的方法和能力,每日的世界新闻可能发生在万里之遥,却似乎又在咫尺之外,在作品中反映这些正在发生的问题非常有趣。若再进一步说,“今天发生的一切与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事情本质并无变化,不过是主人公发生了变化,而我们只是在不同时代品尝着几十年前错误选择结出的恶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改变。”
3 / 独走钢丝的上班族,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
用水泥当材料有深意
抛开场景不说,就连对水泥这种介质的选择也是充满深意的。毕竟,打造这水泥小人国可不比上帝吹一口仙气那么简单,科尔多最早还尝试过用速干水泥直接制作,但由于干燥速度过快,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他改用硅胶模具进行大量克隆,但仍颇为费事。说起自己选择水泥的原因,科尔多这样讲,“水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界留下的足迹。仅以西班牙为例,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水泥已经破坏了海岸和乡村的太多美景。我们破坏自然以求城市扩张的能力,简直与白蚁摧毁木屋的能力有一拼。”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