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与重生
——记美国“暗黑艺术家”瓦莱丽·赫嘉蒂
2014-03-01宁蒙
◎宁蒙
毁灭与重生
——记美国“暗黑艺术家”瓦莱丽·赫嘉蒂
◎宁蒙
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肖像,已被荼毒多次,经受了包括融化、火烧、风化等各种“酷刑”。
人类过度消费、破坏自然的行为,令艺术家愤怒,她高举电锯和大锤,通过“破坏”画作的形式,“糟蹋”人类文明,那景象,就像一个气急了的人撕扯着头发大喊一声“啊”!
在美国艺术家瓦莱丽·赫嘉蒂的作品中,似乎找得到任何一种破坏形式。
“毁灭”有了升华——破败的画框弯弯曲曲地延伸开来,似乎经过多年时光,生气又重回树枝。
据说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中国的“爆炸西瓜”新闻——农民给西瓜喷大量药,导致瓜瓤生长速度快于瓜皮,西瓜发生了爆炸。
挂在墙上的风景画随着裂开的墙面一分为二,摇摇欲坠;已看不出主题的画面只剩下一角,弹孔累累;日落图像是刚被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只消一阵微风就能把它吹散;迈阿密的海滩则似乎经历了一场飓风,满目疮痍,只有几只海鸟在海滩上踱步……火烧撕扯、枪击、沉船、飓风……在美国艺术家瓦莱丽·赫嘉蒂(Valeri Hegarty)的作品中,似乎找得到任何一种破坏形式。由于这些作品结合了绘画、雕塑、装置等各种艺术形式,一切破坏都显得格外逼真难怪,曾有人这样描述参观赫嘉蒂展览的感觉——“放眼望去,就一个想法,这儿恐怕发生过一场可怕的事故甚至灾难……”
暗黑艺术家爱毁灭
现年47岁的赫嘉蒂毕业于著名的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通过履历不难看出,她没赶上“成名需趁早”那班车,直到1998年也就是31岁时参加的展览才算拿得出手但自此,她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并从2002年开始举办个展;她的艺术版图也从最早的芝加哥逐步扩展到纽约、洛杉矶、伦敦。和许多艺术家一样,赫嘉蒂起步于绘画,但很快她就发现画布和画笔无法完全表现自己的内心,于是她手边又多了石膏、泡沫、织物、胶水电锯、大锤……
“毁灭”贯穿了赫嘉蒂的创作年表,早期作品多是“毁灭”本身她能在一幅画前安静地琢磨几个小时,就为了研究怎么使用锯子、锤子好好地把它毁掉。最早,被“毁灭”的是与美国历史有关的艺术作品,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肖像,已被荼毒多次,经受了包括融化、火烧、风化等各种“酷刑”;美国早期风格的木柜被“修理”得千疮百孔,碎屑散落一地。静物油画也为赫嘉蒂所钟情,一张水果写生中,蜜桃尽数破损,果皮、果汁狼藉地洒满整张桌子;一张蔬菜鲜肉的写生中,肉多半被乌鸦夺食,几只贪婪的乌鸦还停在画框上或地上休息,伺机而动。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画作中被毁坏的物体——江河湖海、沙滩、树木、食物,这些自然之物呈现伤痕累累的面目,观者会暗暗猜想艺术家的意图。
尽管“毁灭”是艺术的永恒主题,但赫嘉蒂作品中的特殊“暗黑”气质还是会轻易让人过目不忘,这种辨识度就像我们能在许多本书中找出爱伦·坡,能在许多部电影中认出希区柯克。赫嘉蒂曾在接受采访时坦陈自己对这两位鬼才的热爱——“爱伦·坡先生如果还在世,没准会写一个关于‘夺命画作’的故事,看了这幅画的人都会被画所杀;然后,我画了一幅这样的画准备给爱伦·坡先生看,从而被卷入了爱伦·坡先生的故事,只有毁了这幅画或杀了他,我才能脱身;而最后,希区柯克先生或许能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这段自娱自乐的悬疑假设之后,赫嘉蒂又很鬼马地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您问的最爱和最希望合作的艺术家这类问题对我有些难,因为我不太善于用‘最’这个字。……我还是更喜欢那些与我采用介质不同的艺术家,比如作家、电影导演……”这大约也解释了赫嘉蒂为何如此喜爱运用跨界表现形式的混搭。
贪婪、血腥、破坏,就像展示人类七宗罪的景象,艺术家营造的“暗黑”气氛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西瓜”成素材
尽管很多人看到“毁灭”,但有人更愿用“变形”来解读赫嘉蒂,并且认为赫嘉蒂的作品通过“变形”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切关注。比如,她曾创作了一幅静物油画“西瓜”,画中的西瓜已经裂开,瓜瓤变形成一条可怕的舌头伸出画外——据说,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前两年的“爆炸西瓜”新闻——由于农民给西瓜喷了大量农药,导致瓜瓤生长速度快于瓜皮,所以西瓜发生了爆炸。赫嘉蒂还曾让一幅画的画框变形损坏,画中的海水倾泻而出,画面正中央正在海面行驶的帆船也因而沉没——人想要征服自然,最终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今,满含怨愤的“毁灭”似乎有了升华,你还会看到这样带有些许希望的作品——画还是要毁的,但破败的画框则弯弯曲曲地延伸开来,似乎经过这许多年的时光,那原本已经了无生气的木条,又变回了最初有生命的树枝;还有那早已破败得看不出人物面目的肖像,妇人草帽上的花饰和手中的捧花,都变成了立体的花束,那可不是雕塑作品,而是赫嘉蒂亲手撒下的种子终于开出了鲜花。这,难道不正是所谓的涅·重生吗?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