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习型政党”相关的几个概念及其意涵
2014-02-28黄少勇
摘要: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与之相关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政党等概念却各有不同历史背景,其内涵也有差异。本文探索了这组概念之源流,厘清了其本真意涵。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50-02
一、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理念的兴起
2001年5月,时任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议”上提出: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这是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对此,曾庆红同志在有关批示中指出: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创建学习型政党。2002年11月召开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发出加强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号召,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明确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为推动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同时,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开始实施集体学习制度。2007年,在十七大上党中央再次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学习型政党”;随后,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随后,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就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学习的主要内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政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比任何时候都复杂严峻的党情、国情、世情。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理念的提出,就是出于对未来挑战的积极应对。那么“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基础性理念,其内涵如何解释?在“学习型”系列理念中,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那就是“学习型组织”,这又如何正确理解?这组概念如何成为我们创建学习型政党的有益支撑?
二、“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罗伯特·M·哈钦斯(R.M. Hutchins)于1968年出版题名为“The Learning Society”(《学习型社会》)的专著,这是“学习型社会”理念首次被提出。1972年,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了一份名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研究报告。由于深谙终身教育理念,在报告中,富尔将此与学习型社会理念相互印证,向全世界发出“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号召,标志着学习型社会正式成为社会发展的理念之一,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始流行。其核心理念即是通过倡导整个社会的成员都以学习为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即终身教育,那么这种社会形态便成为学习型社会。哈钦斯的学习型社会与《学会生存》所倡导的终身教育下的学习型社会存在明显区别。哈钦斯在《学习型社会》中,首先针对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美国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兴起的“教育投资”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以经济为目的而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失误。他主张对人的价值观和学习观进行变革,而这一变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学习型社会”。哈钦斯倡导的“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内涵是:以学习、达成及人格的形成为目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使所有现存的制度能发挥出一种作用,最终形成一个能保证全体成员得以实现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社会。这应当是一种彻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对人本身,对人性及对“人生的真正价值的培养和实现”乃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真正意义所在。可见,虽然哈钦斯的学习型社会理念倡导对人的真正价值的培养和实现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无矛盾,但二者在理念的出发点上却并不相同。我们可从“学会生存”理念的紧张感中寻觅出一种人类力求通过教育来解决生存危机的可能,从人格教育的“学习型社会”理念中,寻觅出的却是一种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改革思路。由此,即可分辨出在我们倡导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理念时,其出发点首先是应对日趋复杂并有可能影响生存的外部环境,与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型社会概念义理相同,而与哈钦斯的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之理念则略有不同。实际上,哈钦斯的理念与马克思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点是相通的。只不过我们在推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建设时,是立足于解决所遇到的外部困境,立足于持续掌握新知识和经过选择的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传统,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作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而存在,是从属于政治目标的,而非从属于教育并嵌入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因此,二者虽没有根本矛盾,但在实际理念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迥然有异的趋势。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明确,学习型政党理念的提出导源于在终身学习理念下的学习型社会模式,而学习型政党的命题,就涉及到组织的管理理念,所以,探讨“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及内涵,以及这一理念对创建学习型政党能否起作用也就成了题中之义。
三、“学习型组织”的提出
也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创立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并用以思考和分析企业经营及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他发现很多问题都肇因于原先立意甚佳的政策。这些问题其实是处在一种复杂的系统中。这类系统会诱使政策的制定者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误将重点放在治疗问题的症状而非根本病因上。这样虽然能产生短期的效益,但就长期而言,病因恶化,药也不得不愈下愈重,造成更严重的问题。这就是系统动力学的核心理念:系统化的思考。佛睿思特教授进而提出21世纪“企业经营和社会系统”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在其弟子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和一些管理学者、卓越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出一套全新的管理思路,著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概念因此广为流行。如果说佛睿思特教授创立系统动力学并用以研究人们决策和企业、社会系统的问题的成因,那么,彼得·圣吉则在此基础上,使系统动力学成为解决企业组织系统问题的有效工具,进而提出解决企业组织系统问题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五项修炼虽不是唯一的组织管理理念,但无疑是最成功的一种。现实社会中,人们都不可避免地处在组织中,变革组织、提升组织活力成为人们持久的追求。五项修炼成功地吸引了人们对组织建设的极大关注,其抽象而具体的概括,也似乎给了人们成功变革组织的希望。作为一个党员数超过八千万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个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的体量十分巨大,党提出创建学习型政党命题,无疑是一个先进的组织理念,也自然而然令人想起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了。作为组织,提升组织活力,永葆组织的生命力应当是目标一致的。然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要解决的组织问题又远非企业组织的经验所能借鉴。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在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还几乎看不到根据五项修炼革新党组织的成功案例的原因所在。可以说,因为彼得·圣吉所提出的学习型理念的“强势来袭”,人们也许会误以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创建学习型政党的理念与彼得·圣吉的理论是一致的。作为从企业组织管理经营中总结出来的五项修炼仍然是一种先进的理论,在多大程度上能助力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型政党之路,则需要共产党人不断地实践,实践,再实践了。
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提出创建学习型政党之前,出现了基于教育的根本任务所提出的“学习型社会”、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所提出的“学习型社会”和基于优化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五项修炼模式的“学习型组织”等几种相关理论。这些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应当成为我们的养料,在不同方面、不同环节加以吸收和利用,在实践中摸索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达到提升组织活力的目标。
作者简介:黄少勇,男,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endprint